高考必考传统文化,通过背名言掌握百家思想,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写作能力。
道家老子庄子名言老子道德经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
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
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德经》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庄子名言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大意: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如同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感悟: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感叹:“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且陶陶,乐尽天真。
”名利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的经历一样短暂。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所以更要懂得珍惜和珍重,放弃无意义的执着,忘掉无谓的烦恼,珍惜该珍惜的,如苏轼一般以豁达的态度过快乐的生活。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大意:水积蓄得不深厚,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点评:大舟的浮游远航依托于积厚之水的负载,大鹏的九万里高飞亦有待于海运雄风的托举。
没有积厚之水,大舟只能徒自倾覆沉沦;没有扶摇鼓荡,大鹏也无从超然横越南北。
《老子》也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都说明欲成大事,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
3.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在宥》大意: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反对自己。
点评: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接受不好听的;都喜欢听别人夸奖自己的,不喜欢听别人批评自己,这是人之常情。
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忠恳有益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克服心理上的不舒服,去接受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这能够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于接受反对意见。
他们能够从善如流,所以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误,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大意: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还在其次。
感悟: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是思想或观念,后世“心死”的含义指情绪上的悲哀,而庄子的原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庄子•秋水》大意: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于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
感悟:与人交流要看对象,更要注意方式方法,从对方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对方能理解的观念来谈论,否则,肯定是一方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不说人话”。
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大意: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点评:言与行是人主体活动的两种方式,而语言又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最直接方法。
对于说话,《庄子·齐物论》中还有一句“大辩不言”,其意说的是真正有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会通过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利刃用糜套以藏锋,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会让自己思想的深度被过多的饶舌所遮蔽。
所以,如果开口有的时候是一种机智,那么适时地选择沉默则是一种更具睿意的成熟。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大意: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爵位也不感到惭愧。
感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有这样一句话:“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道德经》中也有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
“知足”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而是告诫人们心中要有衡量标准,莫将“进取”变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子•齐物论》大意:谋划事情没有主见,就会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没有准备,肯定会失败。
感悟:“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谋划决断,做事果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9.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大意: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
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感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想说服别人,或者是感动别人,只能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情假意或许能忽悠别人于一时,但是不可能蒙蔽别人于长久,并且一旦被看穿,就是再来真情实意,人家也不信了!这句话劝告我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
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
1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大意: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
感悟:葛洪《抱朴子·行品》中说:“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
”我们生活中至少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人,“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人前甜言蜜语,背后却恶语中伤,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让听者飘飘欲仙,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人高升时,他们殷勤示好,人处于低谷时,他们翻脸无情。
两面三刀、左右逢源、大貌岸然之人或许可以在短时间里如鱼得水,混水摸鱼,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种人终究会被唾弃,让人“敬而远之”。
儒家名言孔子名言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