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1.文学常识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一般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情节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走近作品《伊索寓言》是以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
《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道家典籍之一。
3.文言考点链接“之”的用法“之”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1)作代词,代指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它(们)等”。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
结构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如“君子之行”。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语气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如“久之,目似暝”。
(3)作动词。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译为“去”“往”“到”等。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习题链接】见“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拓展阅读”T1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雕.像(diāo) 赫.拉(hè) 庇.护(bì)爱mù(慕) xū(虚)荣较量.(liànɡ)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两篇寓言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故事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本性,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们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3.阅读《伊索寓言》这则故事,写出寓意。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有个农夫生命垂危,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
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当年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寓意是:勤劳致富;生活不要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耕耘。
◆基础提升◆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遵义新蒲新区湿地公园的春天已成为人们游玩的好去处,公园里,水泊点点,碧水云影,柳枝摇曳。
B.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
D.十几年来,遵义人民送别红军的感人情景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耳畔。
(解析:A.搭配不当,删去“的春天”;C.成分残缺,句末加上“节目”;D.搭配不当,“耳畔”改为“眼前”。
)5.语言运用——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
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C)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让您见笑了。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6.文化积累——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解析:C.“古罗马”错误,应为古希腊。
)02 拓展阅读罗圈腿的小猎狗曹文轩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
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于是总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
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
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儿地笑话它是个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
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
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
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
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一条这个世界上跳得最远的猎狗。
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
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下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逃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
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
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
猎人另外的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尽扫。
这时,小猎狗突然蹿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
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
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的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
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
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7.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
8.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于是总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挤”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
“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9.猎人另外的十只猎狗对小猎狗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最初他们嘲笑小猎狗,说它是傻瓜,最后它们都竞相模仿小猎狗走成罗圈腿。
10.公狼的出现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11.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
[示例一]从小猎狗的角度看: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
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
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的本领。
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示例二]从猎人和人们的角度看: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
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
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
[示例三]从十条猎狗的角度看:①不要嘲笑别人。
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
③不要盲从。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溉.汲(gài) 崩坠.(zhuì) 寝.食(qǐn)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本名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朝代)时期的道家(流派)人物。
《列子》一书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穿:挖掘、开凿(3)国人道.之道:讲述(4)闻.之于宋君闻:使知道(5)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6)身亡.所寄亡:无,没有(7)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8)若.屈伸呼吸若:你(9)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行动,活动(10)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11)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13)充塞四虚..四虚:四方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5)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6)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个杞国人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了,非常高兴。
02 课内精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5.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氏询问那件事?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6.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何不同?宋君听说丁氏家里打水井挖出了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了一个劳动力。
7.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二)阅读《杞人忧天》,回答问题。
8.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主要原因是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9.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什么?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