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

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

4.通过对滑动曲线(ε—F曲线)和效率曲线(η—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

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

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

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

其中:带收到的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

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 f
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
%100)1(1
12
2121⨯-=-=n D n D v v v ε
式中 v 1、v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速度,单位:m/s ;
n 1、n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 ; D 1、D 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 。

如图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 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

当有效拉力F 小于临界点F '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 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
F '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
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

当有效拉力等
于F max 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

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η与有效拉力F 之间关系的曲线。

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 超过临界点F '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 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 ',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 =1% ~ 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验的设备是PC —A 型带传动实验台。

该实验
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 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1.主机
主机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原动机由直流调速电路供给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可实现无级调速。

主、从带轮分别装在原动机和发电机的转子轴上,实验用的平带套在两带轮上。

3 4 5 6 7 8 9
2
1 1
2 11 10
图2-2 PC—A型实验台
⒈电机滑动底板⒉砝码⒊百分表⒋测力杆及测力装置⒌电动机及主动带轮⒍平带
⒎光电测速装置⒏发电机及从动带轮⒐负载灯泡⒑负载开关⒒电源开关⒓调速开关
带传动的加载装置是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联了八个40瓦的灯泡作负载。

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即并上一个负载电阻(减小了总电阻),由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V2/R, 因此并联负载电阻后使得发电机负载增加,电枢电流增大,电磁转矩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的增大,
实现了改变带传动输出转矩的作用,即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

当带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原动机装在滑动底板上,可沿底板滑动,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和砝码2一起组成带传动的预紧力形成机构。

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使钢丝绳拉动滑动底板,即可设定带传动的预紧力。

2.
测量系统
1. 电测模块-------是由发光二极管、光敏电阻、光敏三机管安装于二者之间的遮光板测量转速的,发光二级管发出红外线,通过安装与电动机主轴的遮光板(遮光板再同一半径上均匀的打出了多小),是光敏三极管感受到脉冲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脉冲电信号,经电路处理为标准的转速显示于LED 上。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主动带轮转速n 1和从动轮转速n 2。

因带轮直径D 1=D 2,可以得出滑动率ε 的计算公式 %100)1(1
2
11122121⨯-=-=-=
n n n n D n D v v v ε 2. 电控模块-----将220V 、50Hz 的市电流整流成直流电,经电位器调压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3. 负载-----电动机为从动轮的负载,灯泡为发电机的负载。

负载的大小(接通灯泡的数量)由按钮开关控制。

4. 扭矩的测量------测量法为平衡电机法。

有电机工作原理可知,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对互为反作用的扭矩,所以定子转矩大小即为转子转
矩的大小。

电机通过轴承由一对支架支撑,电机扭臂固定于电机钉子上,在扭臂的端部有一触头,作用于力传感器上,有公式 M=FL 可以得到电机的扭矩。

主动轮上的扭矩: T 1 = F 1L 1 (Nmm) 从动轮上的扭矩: T 2 = F 2L 2 (Nmm)
式中21F F ,为主从动轮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数值,可通过面板直接读出
L 1、 L 2——测力计的力臂,L 1= L 2= ? mm 。

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n 1和从动轮的转速n 2以及主动轮的转矩T 1和从动轮的转矩T 2后,带传动效率可由3式确定。

112
21
2n T n T P P ==
η (3)
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可近似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1
1
2D T F =
(4)
式中 P 1、P 2——为带传动的输入、输出功率;
T 1、T 2——为带传动的输入、输出转矩。

以有效拉力F 为横坐标,分别以不同载荷下的ε 和η之值为纵坐标,就可画出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如图2-1所示。

5.建议:实验过程中主动轮的转速调节围为10000~2000转/分。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安装。

将选定的平带合适的安装好在两带轮上。

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待带传动运转平稳后,可进行带传动实验。

2.确定带的初拉力2F0值。

根据初拉力的大小决定砝码2(图1-1)的
重量,将传动带紧。

(注意,记录实验台机主要参数,如带型号,D1、D2、L1、L2,…等)。

3.空载调零。

调整测力磅秤读数的零点,检查发电机负载应为零值。

4.按操作规程缓慢启动电动机,将转速调至一定值(按辅导教师的规
定),并注意随时保持转速的稳定性。

逐级调整发电机负载,记录各级负载下的n1、n2、T1、T2、值,依次做到带在带轮上接近明显打滑时为止(滑动率ε约为20%~30%即可),停止试验。

卸去负载,按上述程序重复做一次,再停机,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1中,取两次的平均值。

测得的数据应不少于6~8点。

5.改变初拉力2F0(或主动轮转速),重复上述步骤,做出另一组试验数据。

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2中。

6.根据表1-1、1-2中的实验记录数据在坐标纸上合适取单位,描点,画出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即ε-F、η-F关系曲线图(用16开座标纸绘出)
六、实验预期结果
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ε=1% ~ 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七、实验报告整理
将上述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台参数
1.带轮半径D1=D2= mm
2.测力杆长度L1=L2= mm
3.预紧力(初拉力)F0=
四、实验数据与计算
机自0907班明智0905040707 超0907班09050407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