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17课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
(1)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4)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5)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全面内战: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
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
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

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
(1)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2)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2)原因: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3.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4.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
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电影传入
(2)报纸出现: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
(3)印刷出版机构出现: 著名印刷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
(4)社会习俗的变化:
时间:辛亥革命后
表现:①装束变化:剪辫、易服、禁止缠足②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③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以“先生”“君”等称呼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科技: 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詹天佑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纪20年代研制出纯碱。

B.写出《制碱》一书。

C.探索出制碱新工艺,比欧洲降低成本40%,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严复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
2.代表人物:(10魏源: ①生活的时代:鸦片战争时期。

②成就:编成《海国图志》。

其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严复:①身份: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成就:以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自强保种”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新式教育的开端: (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4)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2.文学艺术家:
(1)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2)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
(3)人民音乐家:
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4)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5)解放区文艺工作者: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