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马其顿的兴起和马其顿——

第九章 马其顿的兴起和马其顿——

过土耳其海峡东征。 公元前333年,伊苏斯战役。 亚历山大进入埃及。 公元前331年,在两河流域的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再次
与大流士三世决战。 追击大流士三世到中亚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 。 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公元前325到巴比伦。病死在巴
比伦。
亚历山大的母亲头像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图
马其顿方阵(Phalanx)
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
二、雅典的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 以及腓力拉底像
腓力二世征服希腊
公元前355年“神圣战争” ; 马其顿借口卷入 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Chaeronea)战役。 公元前337年,腓力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
对于西方文明有比较大的影响。
Pharos
原埃 图及 (亚
历 山 大 )里 亚 的 灯 塔 复
课堂讨论
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观愿望和客 观效果是什么?二者之间是否 矛盾?(5-8分钟)
成立了“希腊同盟”(“科林斯同盟”)。
腓力二世统治初期的马其顿
腓力二世统治中期的马其顿
腓力二世死时的马其顿的统治范围(斯
巴达已衰落,没有参与科林斯同盟)
第二节 亚历山大帝国及其 后继者
一、亚历山大的东侵
腓力被刺。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 。 亚历山大镇压希腊城邦的反叛。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步兵3万,骑兵5000千,跨
马拉松战役(红色:雅典方阵;粉红: 波斯人方阵)
方阵的变化(掷矛兵、弓箭兵、骑兵)
底比斯名将Epaminondas 指挥的 Leuctra战役(粉红:斯巴达人;红色: 底比斯人)
马其顿方阵(多兵种合作,重装骑兵 是主力)喀罗尼亚(Chaeronea) 战
役(粉红:希腊人;红色:腓力二世 的军队)
与东方文化进行深刻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新的文化,叫做希腊化文化。
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派别和文化成就
斯多葛派(Stoics) 伊壁鸠鲁(Epicurus,341-270BC) 犬儒学派(Cynicism) 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 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荷马史诗》的第一个校订本。 《希腊图书总目》 希腊语的《圣经》(七十子本) 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是对希腊文化的一次总结和发展,
古希腊人的重装步兵(长枪、盾牌、剑、全身铠甲约 30斤,不利于快速移动)
方阵作战,双方面对面接触后靠力量挤压对方。 战后胜利方建的纪念碑,就在战败方转身逃跑的地方。
(纪念碑tropaios,转身trope,比较英语单词 trophy)。 方阵的缺点:1、不灵活,不利于崎岖地形;2、侧翼, 特别是右侧是弱点所在(左手持盾);3、战斗持续 时间太长,第一排士兵会筋疲力尽。
第九章 马其顿的兴起和马 其顿——希腊的扩张
一、马其顿(Macedonia)的兴起
位于希腊北面。分为上、下马其顿。 马其顿人是一种混合人种,与希腊人有血缘关
系。属印欧语部落。 它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希腊的城邦 腓力二世(Phillip Ⅱ,359-336BC)
腓力二世头像
方阵的演变
The Battle of Issus
亚历山大回巴比伦的凯旋式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和支持者
二、帝国的建立和分裂
帝国的分裂
托勒密统治下的埃及王国 叙利亚——塞琉古王国 帕加马王国 马其顿本土——安提柯王朝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图
三、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 Age)— —从亚历山大之死直到托勒密埃及 被罗马人征服是为止,前后大概约 有3个世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