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禽业的发展及研究进展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1994年全球供宰鸡数为312.47亿只,其中以亚洲的数量最多,为90.58亿只,占29%,北美次之,为88.18亿只,占28.22%。
虽然如此,但北美地区生产的鸡肉产量却超过亚洲的鸡肉产量,达1565.2万吨,占世界鸡肉产量4221.5万吨的36.76%,而亚洲为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1994年全球供宰鸡数为312.47亿只,其中以亚洲的数量最多,为90.58亿只,占29%,北美次之,为88.18亿只,占28.22%。
虽然如此,但北美地区生产的鸡肉产量却超过亚洲的鸡肉产量,达1565.2万吨,占世界鸡肉产量4221.5万吨的36.76%,而亚洲为世界养禽业在6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随之禽肉、蛋的贸易也迅速上升。
世界养禽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世界养禽业现状随着世界人口增加以及人口向城市迁移,国民生产总值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经济力增长而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对动物性蛋白质需求量就越趋上升。
众所周知,动物性蛋白质的满足供应主要取决于畜牧业的发展,而世界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要算养禽业了. 在1981年全世界生产鸡648224.1万只、鸭为15396.2万只,获得禽肉产量为2869.6万吨,禽蛋为2961 .3万吨,平均每人占有蛋类6.6公斤。
从1970到1980年这十年内世界禽蛋产量增长了25肠,此期间发达国家的禽蛋增长很有限,主要是中东产油国和苏联的增长幅度大,分别为100肠和60肠。
同样,在1970~1980年十年中,世界禽肉生产增长了5。
肠以上,使禽肉产量在肉食品中占20、25肠,而养禽发达国家达30帕以上,在肉食品消费比重中上升为第三位。
禽肉增长较快的国家有:苏联、拉丁美洲和中近东国家,目前,禽肉生产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在禽肉生产中,70肠是肉用仔鸡,15肠是淘汰的蛋鸡,火鸡占10肠,其他禽类占5肠。
世界主要禽肉和禽蛋生产国的产量见表1. 近几年,在国际贸易中,荷兰是最大的禽......(本文共计4页)近20年来,世界养鸡业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肉鸡,在各种肉类生产中一直保持最快的速度。
1983年,世界禽肉产量达2962万吨,比70年代的初期增长了86%,人均产量为6.4kg,法、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达20多kg,美国已超过30k。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1986年世界禽肉产量已达3300万吨,其中鸡肉2979万吨,占90%。
鸡蛋产量3138万吨,占禽蛋产量的98%以上。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肉在肉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70年代初期,世界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15.4%。
1983年升至21%。
而牛肉的产量则从39.4%相应下降到33.4%,1984年世界禽肉消费量为3200万吨,加上禽蛋3100万吨,大大超过猪肉消费量(3710万吨)。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鸡肉产量已占肉类总产量的25一30%。
其中70%来自肉用仔鸡,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上鸡肉价格仅相当于猪肉的2/3。
日本1977年饲养肉鸡仅1亿只,1981年1.7亿只,1985年猛增至10.2亿只,还从国外进口10.5亿吨,鸡肉消费量已占肉类总消费量的34%。
美国养禽业的发展美国养禽业的发展北京农业大学农经学院高启杰自50年代以来,美国养禽业发展速度甚快,禽品产量几乎是年年递增。
到80年代末,禽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已超过牛肉和猪肉,跃居第一位。
1989年,美国平均每人仅是禽肉的消费量就达38.87kg,而牛肉为31.2...我国养禽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岗位分析一、我国养禽业现状我国是世界养禽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的家禽存栏与禽产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蛋鸡业得到了稳定发展,肉鸡业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明显,水禽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鸭肉产量大幅度增加。
我国是第一鸡蛋生产大国2009年,我国商品蛋鸡存栏16亿只,鸡蛋产量世界第一,达到26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
.规模化养殖程度整体不高、养殖门槛低虽然近几年我国蛋鸡的整体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我国蛋鸡生产目前仍以中小型农村养殖户为主体,蛋鸡饲养规模集中在在2000~5000只,占养殖总量80%。
.我国鸡肉产量世界第二2008年我国肉鸡屠宰量60亿只,鸡肉产量世界第二,达到1100万吨,占肉类产量15%,占世界鸡肉总量的14%。
.鸡肉生产的多元化我国的鸡肉生产不同于发达国家,鸡肉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决定论我国鸡肉生产的多元化特点。
我国每年屠宰的肉鸡中,其中快大型肉鸡30亿只,优质肉鸡20亿只,817肉鸡(肉杂鸡)10亿只。
祖代鸡存栏持续增长2009年全国在产祖代肉种鸡平均存栏量为83.53万套,年末存栏量为93.32万套。
2009年年初在季节性调整的影响下,祖代种鸡存栏量持续减少,到5月份开始祖代肉种鸡的存栏量恢复性增加,到年底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蛋鸡生产现状1我国是第一鸡蛋生产大国2009年,我国商品蛋鸡存栏16亿只,鸡蛋产量世界第一,达到26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3%。
2.规模化养殖程度整体不高、养殖门槛低虽然近几年我国蛋鸡的整体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我国蛋鸡生产目前仍以中小型农村养殖户为主体,蛋鸡饲养规模集中在在2000~5000只,占养殖总量80%。
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低、防疫意识淡薄、疫病多发,严重阻碍了蛋鸡业的发展。
3.疾病仍然是蛋鸡养殖业的一大难题虽然在生物安全预防措施、免疫程序、疫苗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过去危害严重的疫病取得了有效控制,但疾病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蛋鸡场(户)普遍缺乏防疫卫生设施,尤其是农村养殖户,盲目进入蛋鸡行业者较多,饲养密集、引种分散,而且鸡龄也大小不一,导致频繁发病,交叉感染,难以控制。
4.主要鸡种依赖进口,国产品种少目前我国有1200多家蛋种鸡生产企业,基本建成了由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场的各级良种繁育体系。
蛋鸡生产中的良种率已达到90%以上,这些良种大都以进口为主。
海兰、罗曼祖代蛋鸡成为蛋种鸡养殖的主体。
过多依赖进口,引种成本高,急需改变育种策略,培育适合我国蛋鸡生产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良品种。
国产品种如农大3号小型蛋鸡、京白939、京红1号和京粉1号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占到种鸡市场20%。
5.蛋品加工相对薄弱,加工技术落后我国虽然是世界蛋类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蛋制品加工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蛋品加工能力薄弱,数量少,规模小。
禽蛋消费以鲜蛋为主,90%鸡蛋用于鲜销,10%用于加工。
我国虽然加工企业有1700多家,但绝大多数规模不大,技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也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我国禽蛋数量大,蛋类深加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应研究和开发这个领域,充分发挥我国禽蛋优势,进行科学配套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禽生产现状1我国水禽产量占绝对领先地位2007年我国鸭、鹅存栏量分别为7.52亿只和3.03亿只,分别占世界鸭、鹅总存栏量的68.6%和88.2%。
2007年鸭屠宰量30亿只,鸭肉产量产量的80%。
鸭肉产量600万吨,占世界70%;鹅肉产量209万吨,占世界93.6%;蛋鸭存栏3.5亿只,鸭蛋产量550万吨,占世界总产90%。
2007年羽绒产量1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
2.品种资源丰富我国水禽饲养历史悠久,有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良种,目前已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名录》中的水禽品种(配套系)就有68个,其中有53个水禽地方良种(鸭品种27个、鹅品种26个)。
著名的品种有北京鸭、绍兴鸭、金定鸭、莆田鸭、高邮鸭、建昌鸭和狮头鹅、皖西白鹅、淑浦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等。
但是我国的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除广东、北京、四川有正规育成的配套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外,其他省区正规和上规模的数量还比较少,满足不了水禽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良种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水禽的产业化发展。
尤其是快大型肉鸭品种方面,绝大部分靠进口,主要是樱桃谷鸭。
品种单一,缺少竞争,易形成垄断,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3.饲养区域明显我国水禽的主要饲养区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据统计,山东、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广西、江苏、重庆、福建、河南、安徽12个省市区,2008年共出栏水禽约占全国出栏总量的89%左右。
福建、浙江的鸭肉年产量分别约占其禽肉总产量的78%、56%;浙江、福建、广西的鸭蛋年产量分别约占其禽蛋总产量的67%、48%、47%。
4.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各地以水禽基地为基础,以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不断出现,延长了水禽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国内己经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水禽龙头企业。
其中包括山东六和集团、河南华英集团、内蒙古塞飞亚集团、北京金星鸭业中心、广西桂柳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
据统计,截止2008年12月,经国家八部委认定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894家,其中畜牧业龙头企业超过240家,水禽企业超过20家。
但是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农户的水禽饲养方式仍然较为粗放,饲养条件简陋,分散饲养仍占较大的比重。
养殖技术落后,疾病种类增多,交叉感染、滥用药物严重,动物福利条件差,饲养密度高,产品的卫生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水禽深加工产业相对滞后,水禽屠宰加工工艺和设备(龙头企业除外),产品单一,档次低,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仍以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为主,附加值不高,加工产品雷同,带动力不强,不适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影响了产业化发展。
5.鸭鹅羽绒市场缺口大,畅稍旺盛我国具有丰富的鸭鹅羽绒资源,每年可产羽绒9万吨,约占世界羽绒品出口量的55%,2006年出口贸易额达到18.0亿多美元。
羽绒制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6.肥肝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大目前肥肝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法国虽是肥肝生产大国和制品出口国,但每年仍需要进口鹅肥肝,在国际市场上优质肥肝售价高达40美元/千克,国内星级宾馆对肥肝也出现了大量消费趋势。
7.研发水平低、速度慢目前,水禽的大量研究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在水禽的营养需要、疫病防治、专门化饲料以及水禽专用生物制品等方面均赶不上水禽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水禽业的发展特禽生产现状产已成为养禽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发展快、利润高、起伏大、种类多、广大养殖户缺乏正确认识是其基本特征。
1.肉鸽肉鸽作为特禽养殖的龙头,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