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PPT-(2)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活动一: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结构
周围 神经 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脑
中枢
神经
脊髓 系统
高级中枢:脑 低级中枢:脊髓
神经末梢
胞体
树突 突起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元(神经细胞)
活动一:概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1、组成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三)温度 (37℃左右)
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C( )
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吸水造成水肿 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 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 液浓度下降 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 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境组成成分的是 (B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水和无机盐 ④激
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一)渗透压 (770KPa)
1.渗透压的概念: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中约有90﹪为水;其余10 ﹪分别是: 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 (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抗体、 激素、血浆蛋白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
突起
轴突 树突
3.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活动二: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 答。
2.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生下来就具有,通过遗传获得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结构部分
结构联系
功能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元的末 梢部分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感受器与中枢之间的联络 通路
将兴奋传入中枢
神经中枢 脑与脊髓中相应的细胞群 分析、整合兴奋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与效应器之间的 联络通路
将兴奋从中枢传出
效应器
运动(传出)神经元末梢 产生反应(肌肉收缩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内环境
淋巴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
血浆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渗透(90%)
毛渗细透淋(巴10管%壁)淋巴
淋巴循环
根据以上介绍,请用箭头连线的方
式,将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中组织液、血 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 狭义的稳态, 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 仅仅针对内环 动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境而言。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p9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 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 稳定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体
体
食物
空气 气体
消 化
营养
循 营养
系 统
物质
物质
环
淋巴 血浆
O2
组织 营养物质 细 液 胞 代谢终产物
代谢终产物
呼 吸
O2
系
O2
CO2
系 CO2 统 CO2 统
泌尿系统
代谢终产物
尿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肤
汗液
外
外
思考:
1、整个过程 涉及到人体几大系统?
整个过程涉及到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 系统。
例如:婴儿吮乳; 吃梅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
例如: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 望梅止渴
技巧:反射类型的快速判断
一是否“先天性”
二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 如脑干、脊髓等参与即可完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活动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而实现
(二)酸碱度 ( 7.35-7.45 )
缓冲物质的作用,如H2CO3/NaHCO3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 +H2CO3
H2CO3→H2O+CO2
呼吸作用排出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肾脏排出
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到最后被利用至少要 经过几层生物膜?
6层
3、血浆中CO2浓度与肺泡中CO2浓度哪个较高?
血浆中CO2浓度较高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神经-内体液环-境免稳疫调态节的概念p8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 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脑(感觉)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考题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答案】D
A.刺激Ⅰ或Ⅱ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 B.在整个反射过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 D.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
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或腺体分泌)
反射弧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过神经元才能完成?
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 技巧:可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神经中枢处的突触形状 、脊 髓灰质的前后角等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感觉
脊髓的重要功能之一 是传导功能
反射发生的前提条件:
1.反射弧的完整性 2.需要适宜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 3.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 4.感觉在大脑形成
最大的不同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C)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窒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内环境不存在的物质有: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转录酶;汗液、 尿液、泪液以及消化液和消化酶。
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