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语》选读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版)
《论语》选读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版)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 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 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 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 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
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 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 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10、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 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己应
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 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言亦可以为成人
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 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 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修 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 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益就 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期处 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以说 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 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
(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8、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
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问:“君子推崇勇敢吗?”孔子说:
“君子以义为上。在位者有勇而无义就会作 乱,平民有勇而无义就会成为强盗。”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考虑看得清
清楚楚,听考虑听得明明白白,脸色考虑温 和,姿态考虑恭敬,说话考虑忠诚,做事考 虑不怠慢、不苟且,遇到疑难问题考虑向别 人请教,气愤的时候考虑发怒会导致祸害或 冤仇,见到得到某种东西考虑是否合乎道 义。”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是不 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贱, 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 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 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 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粝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
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事而 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 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 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 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邹城市兖矿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刘永芳 2012年11月28日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 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 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