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人教版)

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人教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可采取提问、史料阅读、事件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导入新课】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讲授新课】一、文艺复兴1.产生的背景及实质【探究学习】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主要原因有哪些呢?(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

1)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的原因政策:各城市国采取重商政策政治: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掌权,城市拥有自治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地中海航运中心(地中海沿岸)2)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小结:促进经济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化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

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人文主义思想首先明确“人文主义”的概念。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然后指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认为“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文学艺术成就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突出的反映了这一思想。

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薄伽丘(1313—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

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还有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与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中虽然还保留着灵魂不灭和来世的观念,但是作品通过对地狱、炼狱、天堂中人物的描写,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广阔画面,它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

尽管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将生活里的现实人物和情景摄入画面,完善了素描、透视、解剖的基础理论和技法。

这时艺术大师们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4.文艺复兴的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

如文学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自然科学方面的伽利略、哥白尼等,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使天主教的权威受到挑战,其主张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三、宗教改革1.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以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就是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探究学习】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意志?首先,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其次,天主教会腐败及其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当时贪污、腐化之风弥漫在教会的特权阶层,所有的教皇都是靠贿赂当选的,教皇卖官鬻职,提拔亲故。

高级教士都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教皇英诺森八世就不遵守独身的教规,据说他有八个私生子。

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使广大农民、城市平民、部分贵族和个别国王都投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

德意志是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

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成为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教皇立奥十世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

这种无耻的勒索,激怒了德意志人民,兴登堡大学的神学博士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月,写成九十五条论纲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

他痛斥教会的无耻行径,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探究学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都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提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为什么能迅速得以发展?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顺应了人们冲破基督教神学束缚的愿望,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3.宗教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的教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削弱了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西欧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巩固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