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测验的常模分数标准分数的分布是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关于正态分布有一个基本公式, 。
X平均数指A,这样就变成大Z, ,大Z不会出现负的分数。
当A和B确定以后,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标准分二、MMPI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2.L(Lie)量表指说谎分数。
这都是每个人常见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几乎每个人都有,如果回答 “ 否 ” ,在说谎量表上记一分。
L量表一共有15个题,不要求每个问题都回答 “ 是 ” ,也可以回答 “ 否 ” ,但回答 “ 否 ” 的数目不能太多,超过10个不能信任MMPI结果。
3.F(Validity)量表指诈病量表。
包括一些不太常见的躯体症状或心理症状,F量表中一共有64个题,正常人得分一般在六七分,如果得分高说明第一种情况是不认真或理解错误,第二种情况是装病或诈病,第三种情况代表有效。
在有效的情况下,F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病情或症状越重。
4.K量表指校正分量表。
主要测量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强弱,心理防御机制强,这个量表得分高,心理防御机制弱,这个量表得分低。
这个量表一共有30个条目,分数越接近30,代表心理防御机制越强,而越接近0分,代表心理防御机制越弱,得分在15分左右,代表心理防御机制。
(三)MMPI的临床量表MMPI的临床量表一共有10个,编码是1、2、3、4、5、6、7、8、9、0。
1.Hs量表,疑病量表,指被试者有躯体主诉,但是做相应的检查都正常,说明被试者对自己身体功能的不正常关心。
2.D量表,抑郁量表,此量表得分高代表有抑郁症的倾向,或有可能处于恶劣心境。
3.Hy量表,癔病量表,此量表得分高可以考虑有癔病或癔症倾向。
4.Pd量表,精神病态量表,此量表得分高考虑有人格障碍的可能性。
5.Mf量表,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男性升高代表有女性特点,女性升高代表有男性特点。
一般有性心理障碍或性变态的人,这个量表得分会升高。
6.Pa量表,妄想狂量表,主要测量和妄想有关的症状,不管是精神分裂症妄想型,还是偏执性精神病,在这个量表得分都会升高。
7.Pt量表,精神衰弱量表,此精神衰弱基本等同于神经症,所以一般神经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会升高。
8.Sc量表,精神分裂症量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较高。
9.Ma量表,轻躁狂量表,躁狂症的病人在此量表得分较高。
0.Si量表,社会内向量表,此量表上得分高表现为社会内向,得分低表现为社会外向。
(四)MMPI的实施方法施测MMPI有两种主要形式 ,卡片式和手册 式。
卡片式是把每个条目印在一张卡片上,做测试时,被试者前面放一摞卡片,在前面放着三个盒子,一个写着 “ 是 ” ,一个写着 “ 否 ” ,一个写着 “不确定 ” 。
拿起一张卡片看了题目以后,觉得符合自己情况,就把卡片放在 “ 是 ” 的盒子里,如果要不符合,就放在 “ 否 ” 的盒子里,如果确定不了,就放在 “ 不确定 ” 的盒子里。
卡片式适用于个别施测。
第二种形成是手册式,和标准化考试基本一致,每人拿一本题册,另外有一张答卷纸,题册上有题,答卷纸上有备选答案,看到一个题,如果符合自己的情况,在答卷纸 “ 是 ” 画勾,如果不符合自己情况,在 “ 否 ” 画勾,如果不能确定 “ 是 ” 和 “ 否 ” ,就不做任何记号。
手册式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
在进行测验前,主试者必须熟悉测验的全部材料,了解被试者的情况。
在开始测验时,首先要把问卷封面的指导语读给被试者听,并说明做完全部测验的大约多少时间。
测验开始后,主试者要看一下每个被试者是否在答案纸上把姓名、性别、住址等项填写好,所答题目号数与答卷上的题号是否符合等等。
(五)MMPI的记分方法1. 原始分的获得原始分是直接数出Q的原始分数,除了Q量表以外还有13个量表,记分用套版数出原始分数。
有的分测验会受到测验防御机制的影响,在5个量表的原始分数上需要分别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
2.原始分的转换原始分要转换成T分数,T分数的平均数是50,标准差是10。
具体转换的过程并不是要用这个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是通过查表,查到每一个量表的原始分对应的T分数。
查表一共可以得到14个T分数,其中效度量表4个,临床量表10个,把各个量表的T分登记在剖面图上,各点相连即成为被试者人格特征的剖析图。
在剖析图中,如果被试者的T分数在70以上,这是美国的常模,或T分数在60分以上,这是中国的常模,便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上图是一个MMPI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第一栏指效度量表,第二栏指临床量表,第三部分是附加量表。
这些量表都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按照中国常模标准,大于等于60属于高分,小于等于40属于低分。
在上图一共有10个临床量表,大于等于60的一共有5个点,包括1、2、6、7以及0量表,也就是说这个人可能有癔病的症状。
另外个性方面主要表现为内向的性格特点,临床诊断要看剖面图的模式,最简单的是以Mf为中线,以左高为主可以诊断为神经症,而如果右高为主可以诊断为神经病。
上图的被试者的主要高点是1和2,属于左高,诊断时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性大于精神病。
(六)MMPI测验结果的解释1. 两点编码法两点编码的解释是在10个临床量表中找到两个最高点,如果是1和2最高,组成的编码就是12/21编码,如果6和8最高,组成的编码就是68/86编码。
如果属于12/21编码,因为1代表癔病,2代表抑郁,在临床诊断时可以考虑癔病症或抑郁症。
如果12升高,并且量表7也升高,因为量表7代表精神衰弱症状,所以12/27诊断时可以考虑是焦虑症。
如果是12/28升高,因为8是精神分裂症的量表,并且F量表也升高,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
如果68升高,因为6代表Pa值,8代表精神分裂症,并且F量表也升高,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
如果68稍微升高一点,并且F量表不升高,可以诊断为Pa值状态或分裂型人格。
2. 因子分析法MMPI的14个量表可以归纳为6个因子。
(1)因子P:常见于精神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病。
(2)因子N:是一个反映神经症个性特征的重要维度。
(3)因子I:得分高的人趋向于内向,得分低的人表现为外向。
(4)因子M:高分提示女子倾向,低分提示男子倾向。
(5)因子F:高分表示过分的自我保护或自我控制,低分反映了自我保护能力的下降以至崩溃。
(6)因子A:高分常见于病态人格,重性精神病患者以及部分正常人。
3. 剖面图的整体模式在MMPI解释时,并不是对单个量表解释,而是要将不同量表组合起来,从总体模式上加以分析。
如果以Mf为中线,左高代表神经症,右高代表精神病。
三、EPQ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一)EPQ简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H.J.Eysenck和其夫人于1975年在先前几个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
它的理论基础是艾森克所提出的人格三维度理论,即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
该问卷分儿童和成人两种,儿童问卷适用于7~15岁的被试者,成人问卷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者,对文化程度一般没有要求。
EPQ中国版由龚耀先教授主持修订,修订后的儿童和成人问卷各由88个条目组成,取得了全国范围内的信度和效度资料,并制定了中国儿童和成人常模。
由上图可见,4个量表的得分分别是65、30、75和30,把4个量表得分标在剖析图上,就出来一个EPQ 量表的剖析图。
对这个量表的测验结果的解释要重视四条线,其中三条是实线,两条是虚线。
如果被试者的得分落在了实线之间,解释为中间性,如果得分落在了实线和虚线之间,解释为倾向性,如果得分落在了虚线外,解释为典型性。
以内外向为例,高分代表外向,低分代表内向,如果得分落在了实线之间,解释为个性倾向是趋于一般或属于中间性。
如果得分点落在了上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可以解释为倾向于外向。
如果得分落在了虚线上面,解释为典型外向。
如果落在下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解释为倾向于内向。
得分点落在虚线下面,解释为典型内向。
这个被试者的性格特征属于典型内向。
N量表代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高分代表情绪不稳定,低分代表情绪稳定。
得分点落在了实线之间,代表情绪稳定性一般。
落在了上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倾向于情绪不稳定。
落在虚线上面属于典型的情绪不稳定。
落在下面的实线和虚线之间,代表倾向于情绪稳定。
落在虚线的下面代表典型情绪稳定,所以这个被试者是典型情绪不稳定。
L量表低分代表有效,得分太高说明掩饰性太强,答卷就可作废。
在实际工作中,界定的是L量表得分,如果在虚线的上面,量表的可靠性比较差。
P量表高分代表不容易适应环境,不容易和别人相处,低分代表容易适应环境、容易和别人相处。
上图显示的是E和N的关系图。
在这个坐标中,横坐标代表E量表,纵坐标代表N量表,两个量表交叉的地方是50分,如果E量表低分,N量表也低分,代表内向稳定,对应的气质是粘液质。
如果E量表和N量表得分都属于高分,个性特征是外向不稳定,对应的气质是胆汁质。
如果E量表低分,N量表高分,个性特征是内向不稳定,对应的气质是抑郁质。
如果E量表高分,N量表低分,个性特征是外向稳定,对应的气质是多血质。
所以通过E和N的关系图不仅可以了解个性心理特征,也可以了解所对应的气质类型。
(五)EPQ测验结果的解释1. E(内向-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
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2. N(神经质):分数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分数低者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他们通常是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
3. P(精神质):高分者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低分者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
四、PDQ-4+的实施与结果分析方法(一)PDQ-4+简介PDQ-4+的前身PDQ是美国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Steven E. Hyler 博士及其同事于1984年根据DSM-Ⅲ-R 中轴Ⅱ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而编制的自评问卷。
1995年根据DSM-Ⅳ修订的PDQ-4问世,此问卷主要测量DSM-Ⅳ中10种人格障碍的类型,PDQ-4+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抑郁型和被动攻击型这两个“建议用”分型。
1996年湖南医科大学杨坚博士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就中国文化背景对其中的7个条目做了修改,又增加了8个新的条目,形成了PDQ-4+的中文版本。
(二)PDQ4+量表结构PDQ-4+问卷共由107个条目组成,其中第106条目包括了6项内容,第107条目包括了14项内容。
这107个条目包含了DSM-Ⅳ中12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分别是:偏执型(PAR)、分裂样型(SCH)、分裂型(SCHT)、表演型(HIS)、自恋型(NAR)、边缘型(BOR)、反社会型(ANT)、回避型(AVO)、依赖型(DEP)、强迫型(OBC)、抑郁型(DPS)、被动攻击型(P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