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诗词鉴赏 后赤壁赋 (苏轼)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 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①。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 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②?”归而谋诸妇。
妇 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 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③。
划然长啸,草 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④。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⑤。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 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⑦。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⑧?”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①行歌相答:边走边吟诗相唱和。
②松江之鲈: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以产四鳃鲈著名。
顾:可是。
③摄衣:撩起衣服。
履巉(chán)岩:走上险峻的山崖。
披蒙茸:分开丛生 的野草。
踞虎豹:踞坐在状如虎豹的大石上。
攀栖鹘(hú)之危巢:攀登鹘鸟巢 居的崖壁。
鹘,一称“隼”,猛禽类。
危:高。
冯(píng)夷:神话传说的水神 名,即河伯。
幽宫:深宫,此指水府。
④划然:象声词。
长啸:撮口发出清越而悠长的声音。
⑤“听其所止”句:任凭它(舟)随便漂流,停在哪里就歇在哪里。
⑥玄裳缟衣:黑裙白衣。
丹顶鹤(俗称仙鹤)身上纯白,羽尾黑色,故云。
⑦羽衣: 《汉书·郊祀志上》 : “使衣羽衣, 夜立白茅上。
”颜师古注: “羽 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
”按:五利将军栾大为汉武帝时方士, 故后世称道士为羽士,道服为羽衣。
蹁跹(piān_xiān):状如舞蹈之旋行貌。
⑧畴昔:从前,过去。
这里指昨天。
◇鉴赏 此篇承 《前赤壁赋》 而来, 也写赤壁, 却自有其特色。
前赋写秋夜泛舟江上, 月白风清, 流波万顷, 主客由良辰美景而生感慨, 议论宇宙人生, 表观旷达情怀。
1/6
后赋则由写水转向写山, 着重描绘于冬夜江岸上的见闻感受, 充满了超尘绝世的 奇想,并用虚幻的梦境来表现作者超尘绝世以求解脱的情思。
前赋长于说理,后 赋精于体物,写法不同,主旨却一致。
二赋合读,更能体会其中好处。
本篇以写景、 叙事为主。
开篇即写作者与客人自雪堂步归临皋, 由良夜美景, 带出主客闲情逸致。
接着文笔一顿,写到主人乘兴复游赤壁。
下面便细致描画出 赤壁冬夜之景与登山泛舟情况, 笔触冷峻, 淋漓写出寂寥清冷、 幽森凄清的夜色, 并突出孤鹤掠舟形象,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篇末写梦,且点明梦中道士为鹤所 化,恍恍惚惚,扑朔迷离,曲折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力求解脱的独特感受。
文章铺叙有致, 行文流畅, 有真实, 有梦幻, 有层次, 有情致, 写鹤以寄意, 托梦以寓怀,可谓匠心独具。
◇妙评 虞集云:“陆士衡云:‘赋体物而浏亮。
’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 《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
末用道士化鹤 之事,尤出人意表。
”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 前赋是特地发明胸前一段真实了悟, 后赋是承上文从现身现境一一指示此一 段真实了悟,便是真实受用也。
本不应作文字观,而文字特奇妙。
若无后赋,前 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
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 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
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读此两赋, 胜读《南华》一部。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此赋与前赋有同处,有异处,有同而异处,有异而同处。
尤不可不知。
…… 究之两赋情景, 与两赋笔法, 虽皆异, 而着想之奇同, 惜词之工同, 见地之高同, 结构之妙同。
语语之皆仙,笔笔之入化,亦无不同。
人能详析两赋同异,而熟读 之,何患不增长许多学问,开悟无限法门。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东坡真仙人也。
若此二篇亦文亦诗,亦阳刚亦阴柔。
随笔挥洒,皆成妙谛。
令人读之,但觉飘飘弃屣,迥出尘埃之外矣。
——近代·贺培新《文编》卷下 [《后赤壁赋》诗词 鉴赏 ]相关文章:
2/6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