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其一隋炀帝赏析

春江花月夜其一隋炀帝赏析

春江花月夜其一隋炀帝赏析 导语:隋炀帝杨广诗文在中国文学 、诗歌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隋炀帝的春江花月夜其一赏析。

欢迎阅读! 《春江花月夜·其一》 隋: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译文: 暮色中长江,风平浪静,水波不兴。

大江两岸,鲜花盛开,春意是那么浓。

忽然风吹波生,水中月影摇晃不定。

潮头浪花飞溅,与大江中星光共明。

赏析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这两句是说,暮色中长江,风平浪静,水波 不兴;大江两岸,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这是日落后长江,经过了一天潮涨潮落,它终于等候到了夜晚休憩时刻,只 见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它平坦宁静,不想再起伏动荡了。

春天夜晚温煦,感染 万物,连长江也像个春夜困慵少女,伸长了纤长腰肢,睡得是那样温驯、柔与、 安宁。

在这波平浪息之时,两岸千树梨花万树桃,如今却也不愿让春夜就这么冷 落下去,都张开了花瓣,吐露出花蕊,散发出花香。

春花对春夜多情,春夜也不 曾辜负春花美意。

渐渐,当花儿开到一朵朵饱满时分,清逸花香终于聚汇成了一 阵芳香氛围,缓缓拂散了江面上沉沉夜气。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这两句是说,忽然风吹波生,水中月影摇晃 不定;潮头浪花飞溅,与大江中星光共明。

披着一身星光月色长江, 在春睡中呼吸到了芳香气息, 懒懒动了动久睡身姿。

虽说是漫不经意一动,可到底是长江在欠伸,顿时便荡起了水波、升起了浪潮。




波潮带动了本来稳稳镶嵌在静静水面上星月倒影, 只见这些晶光闪烁倩影忽而随 着水波涌向前方,挤成一个大亮点;忽而这个大亮点又被潮水倒推回来,散成无 数道流光。

这是一个绮丽而又奇异幻境、一个开阔而又壮观画面:明月与群星不 再高拱在夜空,却成了流动在水上精灵,它们从潮水中诞生,在流波中消融;如 此来来去去、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长江刚才还是明珠缀袍,转身已是遍体银光 飞舞了。

如果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与杨广《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看出其描 写“春江花月夜”是受到本篇启示。

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 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作用。

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朵无隙,簇簇 挤挤之状; 而“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江流扶明月, 潮水涌星光”意境, 给人以美享受, 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灵感, 在他 《春江花月夜》 中脱化出“海上生明月”优美诗句 ,潮水这一景象又启示了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春江意境。

从杨广《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 之风,雅语之气。

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 与众同波。

”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 一种良好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 年-618 年 4 月 11 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 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 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 年)十一月立 为太子,仁寿四年(604 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 河, 营建东都、 迁都洛阳, 对后世颇有影响, 然而频繁发动战争, 如亲征吐谷浑, 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

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覆 亡。

大业十四年(618 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

唐朝 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 诗 40 多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