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贷风险报告

信贷风险报告

目录一、本期专题:【钢价涨跌对经济的影响】___________ 5(一)对我国钢铁、电解铝行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看法5(二)钢价暴跌,钢铁协会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19(三)从钢价涨跌看经济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二、【宏观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一季度我国投资情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投资热中的存在的反差分析__________________ 252、目前国内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分析____________ 263、行政性手段在对投资调控中的重要性分析______ 27三、【行业风险快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一)钢铁行业:面临投资过热__________________ 29(二)房地产业:面临融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 311、房地产融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______________ 312、房地产投资动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3、房地产住房相关风险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三)石化工业:面临资源制约__________________ 41四、【企业风险快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一)中石化:公司重组障碍重重________________ 431、方向性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2、外资带来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3、推进存在诸多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二)大红鹰:委托理财报盈遭质疑______________ 47(三)片仔癀:提示国债投资风险________________ 49五、【区域风险快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一)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501、区域吸引外资竞争形势混乱__________________ 502、恶性竞争留下众多隐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3、吸引外资必须走正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 53(二)行业区域热点快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1、宏观调控对湖北钢铁业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 552、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三大危机____________ 58六、【政策风险快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一)电监会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__ 60(二)发改委等联合下发"通知"和"目录"严控行业信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一、本期专题:【钢价涨跌对经济的影响】(一)对我国钢铁、电解铝行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看法近两年来,我国部分行业发展较快,其中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房地产和纺织六大行业引人注目。

"非典"过后,国务院就委托有关部门对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国家发改委开展了除房地产以外五个行业的调研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向国务院提交了报告。

国务院对报告十分重视,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3]103号通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在国家确定的二个热点行业中,钢铁和电解铝问题似乎更加突出。

1、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和电解铝工业的发展(1)产量迅速增加1996年,我国钢产量实现双超,即产量超过1亿吨,并且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产钢国。

到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到2.2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23%,超过日本和美国钢产量之和;铝产量也是如此,1995年187万吨,2002年451万吨,并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铝生产国,2003年达到556万吨。

(2)行业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如果把我国钢铁、电解铝工业的发展仅仅看成是产量增长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是不公正的。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电解铝工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改善,产品质量提高。

实事求是地说,十年来,我国钢铁、电解铝行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

钢铁行业整体进步主要标志是:管理水平提高,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淘汰落后取得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改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在铝工业方面,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1996年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61万千瓦时,2003年降到1.51万千瓦时;氟化氢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企业生产规模也在逐步优化。

(3)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尽管两个行业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现苗头、倾向性的时候不加以积极引导,就会盲目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当前两行业的突出问题,就是在一系列错误信号引导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严重的盲目发展势头,由产量增长过快发展到盲目投资。

钢铁工业:1990年到1995年,钢产量由6535万吨增加到9536万吨,年均增长7.9%,年均增钢整整600万吨;1995年到2000年,钢产量增加到1.29亿吨,年均增速6.2%,年均增钢670万吨;2000年到2003年,钢产量增加到2.2亿吨,年均增速19.5%,年均增加3030万吨;其中2003年,钢增速达到20.9%,同比增加3800万吨。

进入2004年,钢产量的增速进一步加快,一季度,全国累计产钢6147万吨,同比增长26.4%,比上年同期增加1283万吨,按照这个速度,全年产量增加数量超过5000万吨。

铝的趋势也是如此,1990年85万吨,到2000年增加到299万吨,年均增速13.4%,年均增产21.4万吨。

自2000年起,出现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产量达到556万吨,三年间平均增速达到22.9%,年均增产量跃增到85.7万吨。

2、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到底热不热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热与不热,应该以辩证、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由事实来回答,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关于市场不可否认,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了钢铁工业的生产。

但是,对市场时限性的判断却不一样,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2000年2.37万亿元,去年达到5.51万亿元,年均增长32.5%,远远超过GDP增速,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47.2%,经济过热时期的1993年,这个比例仅仅37.6%。

这么比尽管不恰当,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这个增速能不能长期持续下去,不同人的判断是不同的,有不同的判断,自然有不同的决策。

我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如此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

关于铝的市场问题,下面另讲。

(2)关于外部条件一是原料。

钢铁与电解铝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对外部条件依赖性非常强,对环境保护影响也很大。

近几年来,钢铁工业生产的外部条件越来越紧张。

以铁矿石为例,本来全球一直处于过剩状态,近些年来我国进口到岸价一直在25美元左右,由于我国进口激增,造成全球供应紧张,价格暴涨。

1999年5527万吨,平均价格25美元,2003年达到1.48亿吨,平均价格提高到32.8美元。

2004年以来,铁矿石价格继续暴涨,一季度进口5071万吨,花费30.3亿美元,平均价格64.7美元。

即使价格不再上涨,按今年进口铁矿石2亿吨计算,因价格上涨我国将比正常情况下多支出80亿美元。

进口氧化铝的情况也是如此。

二是运输。

2003年我国铁路运输量19.9亿吨,比上年增加1.2亿吨,而钢铁工业的运输需求增加1.5亿吨(按吨钢4吨运输需求计算),超过了铁路运输增加量,势必增加公路运输的压力。

有人认为电解铝扩张对运输影响不大,其实不然。

去年我国增产铝120万吨,每吨铝需要增加运力11吨,其中煤8吨,氧化铝2吨,产品1吨,总共需要增加1300万吨运力。

三是煤炭。

每吨钢消耗原煤1.2吨,每吨电解铝消耗原煤8吨,两行业新增煤牦5500万吨,全国同期煤增产2.17亿吨。

四是电力。

钢铁工业需要增加发电装机容量380万千瓦,铝工业需要300万千瓦,合计680万千瓦。

全国新增装机容量仅3000万千瓦。

回过头来看,上这些钢铁、电解铝项目时,有多少考虑了这些外部条件?如果某行业的发展,超越了外部条件支撑能力,不是过热又是什么?3、对钢铁论争的几点看法几年来,关于钢铁的大讨论非常激烈,以致人们经常评判各种观点正确与否。

其实,就钢铁本身讲都没有错。

既然如此,为什么讨论这么热烈呢?一是立场问题。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对同一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也不同。

宏观与微观、行业与综合、局部与整体、当前与未来是做为一个整体考虑,还是强调其中的一个部分,结论是不同的。

在追求目标方面,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取向,中央政府考虑综合协调发展。

观点源于立场,又服务于立场。

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问题。

大体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决策、扩大规模纯属企业行为,政府不应干涉;另一类则认为应该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三是全面理解十六大制定的方针还是为我所用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对钢铁的宏观调控不符合十六大精神,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不支持甚至扼杀非公有制经济。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对钢铁工业进行宏观调控,是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和总体外部条件状况规范钢铁企业的生产建设行为,是针对全行业的,对任何所有制企业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

相反,有的地方并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依法办事,造成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非公有制企业建成投产,以牺牲“资源、环境”来换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错误的,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

个别地方支持这样的企业发展,既对国家不负责任,也对业主不负责任。

四是以静止的观点还是发展的观点看市场问题。

有的认为现在既然有市场,有效益,就应该扩大规模,以现在的市场状况决策扩建项目,决定将来的生产;有的认为市场是变化的,现在有效益不等于明天有效益,如果都无限制地扩张规模,迟早会出现严重过剩或外部条件崩溃。

有的认为钢材产量发展空间有一个定数,有的认为这个定数不存在,主要取决于下游的发展需求、生产的外部条件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贸易状况。

五是对已经配置的资源认同不认同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