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江平原 ppt课件

三江平原 ppt课件


青海湖鸟岛 河流
洞庭湖湿地
三江平原沼泽
长江中下游稻田
海南红树林
返回
一、关于湿地
陆、水过渡带
1、含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 天然湿地: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3、作用
调节功能 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洪蓄水 美化环境 降解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
江平原水文变化
• 据统计,三江平原原有大小泡沼不下4000个, 水面积达50多万亩,其面积在50亩以上的约300 个。目前多因水位下降而枯涸者占三分之二。湖 泊泡沼的兴衰历史与沼泽同步,大型的明水面日 益萎缩,变成互不联系的泡沼,大型的湖泊正在 变小,小的泡沼不复存在,昔日的水乡泽国已成 历史。
• 萝北过去曾有个莲花泊,形成长50km,宽5km, 深4—5m的明水面,并滋润着100多万亩沼泽。 而莲花泊早在建国初就已干涸,残留上百个湖泡 和几十万亩沼泽。如今人们在这一带挖成一条从 团结乡到鸭蛋河的宏大排水工程,将这一带的湖 泡和沼泽水几乎排泄一干二净。
三江平原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三江平原—曾称为“北大荒”,20世纪50年代 中期以后,进行大规模开垦,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 粮基地 ,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现在国 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学习目标
• 1、能够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分析三 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 2、能够说出三江平原从“北大荒” —“北大 仓”—“北大荒”的演变原因
三江平原气候变化
• 三江平原原为黑龙江省气候湿润地区,50年代最 大降水量可达800mm,可是近些年来降水量逐 年减少。据气象部门资料,近年来,降水量比20 年前减少了180mm,比其它地区多减少了 100mm,年递减率是松嫩平原和俄罗斯远东地 区的两倍,夏季平均气候比20年前高2℃左右。 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与1949年—1969年的 20年相比,旱灾发生频率增加39.5个百分点。 1949—1999年的50年中构成春旱并造成作物减 产的有26年。1949年—1990年的41年中,累计 旱灾减产粮食100亿kg。
列属于湿地的是:
陆、水过渡带
①沼泽 青海湖④鸟湖岛泊
②河流中国湿③地沿分海布滩涂
三江平原沼泽
⑤水稻田 ⑥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洋水层
2、 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河流B A 、调节气候 B、 防风固沙
C、 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
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相
比独有的功能是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水的来源: 水的支出:
(1)夏雨集中,且多暴雨;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
地表水不易下渗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 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 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 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行北大荒,谱写 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 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 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 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 。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地球之肾 鸟类天堂 生命摇篮
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系统
沼泽
滩涂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 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
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
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
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
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红树林
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 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 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红树林
河流
湖泊
人工湿地
水稻田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练习:关于湿地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据此下
生态环境效益: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 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 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沼泽植物 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频 繁
平原湿地变化
•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之前是一片草原、沼泽、森林 相间分布的没有人烟的处女地。其中沼泽占平原 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约34000km2)。五十 年代沼泽湿地占平原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28305km2);八十年代占三分之一 (16316km2),目前仅剩4489.93km2如不加以 限制,估计到2010年以后,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 自然保护区外,三江平原的湿地将被开垦殆尽。
• 3、能够说出湿地的生态效益 • 4、通过三江平原的历史演变,树立正确的生态环
境保护观念。
“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
经纬度:45°N-48°N,130°E-135°E 位于东北平原的东北部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 季寒冷而漫长,处于中温带,降水多 集中在夏秋季
“北大荒”的地理位置
三江平原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洞4、庭D下湖CA列湿、、不地美调属化节于环气洞境候庭湖湿DB地、、作净调用化蓄的水洪是污水染 C 、调节气候
B、 灌溉、 发电 D 、降解污染物
海南红树林
既是重要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1、 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 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 1、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有哪些?
(1)土地肥沃; (2)耕地面积广大; (3)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 (4)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个自然条件? 为什么?
水分。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 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