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青青藤儿满地爬,藤儿遍身开白花,瓜儿长长茸毛生,老君装药要用它。
(打一植物)对,就是葫芦。
俩字放在一起,“芦”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两遍。
2、你知道葫芦可以用来干什么?你们懂得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葫芦可以做瓢舀水、舀面,修道之人可以存放仙丹、药丸,葫芦也可以当做酒壶装酒,还可以做成漂亮的艺术品摆放在家里。
正是因为葫芦有这么多的用途,所以人们都非常喜欢葫芦。
3、这节课我们学的课文就跟葫芦有关,《我要的是葫芦》,抬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图。
哪里是“葫芦藤”?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葫芦藤?你可真棒!2、“葫芦藤”,这三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形声字,都有草字头,都与植物有关。
本课还有好几个形声字,我们来看看。
“蚜”:虫+牙,左边虫子旁说明跟小虫子有关。
右边的“牙”也是它的读音。
“盯”:左边目字旁说明跟眼睛有关。
右边的“丁”也是它的读音。
“啊”:口+阿形声字的特点:形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声旁和字的读音有关。
也叫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你能用这些生字组词吗?谁来当小老师领读?3、本课还有几个生字,都可以通过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语来认识它们。
我们一起来看看,跟老师一起读。
自己再读一遍。
去掉拼音,谁还能读准确?请小老师领读。
你真是个合格的小老师,声音洪亮,读的也很准确。
咱们一起来开火车读读生字吧!小火车开的真稳!再开一列试试。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那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谁愿意来读一下?指名读第一、二、三、四段。
2、课文读完了,想一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了有个人种了(),他的葫芦叶子上爬着(),邻居劝他快(),他(),结果小葫芦()。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就是课文中的插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细细的、长长的...)葫芦藤师:你真会观察!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细长的)图上还有什么?生:葫芦花师:你能用修饰词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葫芦花吗?(雪白的、白白的)生:小葫芦师:怎样的小葫芦?你能多用几个词语说说吗?(可爱的、绿绿的、精巧的)用上修饰词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具体形象。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2)这么美的图片,你能结合这几个词语,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吗?你把图片转化成文字,而且说得很条理,真了不起!(3)来,我们再通过朗读把文字变成画面吧!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老师的眼前仿佛又呈现出刚才的画面。
(4)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第五句。
感受喜爱之情。
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吗?喜欢。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你能读出喜爱的语气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重读了哪几个词语?是啊!你重读了这几个标红的字,让我们更能感受他对小葫芦的喜爱!每天都要看几次,他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啊!你来试试!你再来试试!(5)齐读第一段!你们读出小葫芦的可爱和种葫芦人对这棵葫芦的喜爱之情!(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他的小葫芦怎么了?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葫芦叶子上出现了什么?蚜虫。
2、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什么意思?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3、同学们再读读这两句,哪一句语气更强烈?第一句感叹句。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盯”说明他眼里只有小葫芦,他满眼都是葫芦,其他什么也不在乎。
“盯”更能体现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5、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自己对自己说。
自己说给自己听。
6、他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同学们,你注意到了吗,“快长啊”出现了两次,但是后面的标点一样吗?是啊,我们知道感叹号“!”表达的语气更强烈,在这里我们读的时候语气上有什么变化?你来读读试试。
你听,他读的好吗?好在哪儿?你的声调越来越高,语速越来越快,读出了标点所要传递的语气。
“呢”后面还有叹号“!”谁再来读读这句?听老师的范读。
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和同学读的,谁的语气更强烈?老师重读了哪个词?修饰词“才”加重语气7、像老师一样自己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邻居看见蚜虫时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邻居什么心情?着急2、你能读出他的着急吗?你读的真好,通过重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就读出了邻居急切的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回答的?注意标点,两个问号你能看出什么?他非常惊讶!怎么读?读出惊讶的语气。
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是个反问句。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哪一句的语气更强烈?同学们,一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
我们发现用!、?语气会更强烈。
4、分角色朗读对话。
男生邻居:读出了劝告的语气。
女生种葫芦人:读出了惊讶的语气。
发过来,女生读邻居的话,男生读种葫芦人的话。
5、种葫芦的人听了劝告了吗?结果怎样呢?(四)学习第四段我们来看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第四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文字和画面结合起来吧!一起读。
你们读出了他的难过、伤心。
出示句子: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葫芦并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的,一个一个地落,种葫芦人一次一次的难受!谁把第三句再读一遍。
你把节奏放慢了,声音也变轻了,连我们听了也心疼了!通过学习,你能说说蚜虫、叶子、葫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蚜虫多——叶子黄——葫芦落互相联系五、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指着板书问:葫芦和叶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藤和叶子的作用很大,它们要为果实输送养分,如果它们被虫子吃了,养分就没法送到果实里去,果实就会枯萎。
你还知道了什么?邻居劝他,他听了吗?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六、学完课文,我们来动动小手写写字吧!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字的撇捺要舒展。
谢: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提高,中间“身”撇不出头,寸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
跟老师一起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评价:书写正确一颗星,结构合理一颗星,压线笔画到位一颗星。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蚜虫多了——叶子黄了——小葫芦落了互相联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11个生字,会写“想、盯、言、邻、治、怪”6个字。
2、积累“的”字短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一)1、复习词语:1.词语卡片开火车读2、同音字辨析:芦、庐、炉3、形近字辨析:赛、寒二、文中有些短语用的很好,还有一些标点和句式也很重要,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问:看这组词语,你觉得怎样描写事物会更形象?加上修饰词,你能试着多说几个吗?()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小巧)()的蚜虫(可恨、讨厌、害人)你积累的词语真多啊!三、再来读读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这几个句子,你会变成陈述句吗?下几滴毛毛雨算什么!下雨天还要开运动会?吃两碗米饭算什么!说出的话还可以不算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算什么!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小结:标点不同,语气的强烈也不同,当我们想表达强烈感情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四、书写指导1、出示:“想”“言”,“想”上长下短,上窄下宽,“木”的末笔捺改点,“心”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上宽下窄,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2、出示:“盯”“邻”“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横写长,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
横撇弯钩是一笔。
3、出示:“治”“怪”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土最后一横不宜过长。
五、回顾课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感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果实和叶子密切相关,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
就像爷爷血糖高了,身体各个地方的健康就会受影响,一处不好,其他地方也受影响。
事物之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
六、续编故事。
同学们,种葫芦的人因为不懂事物之间的联系,还不听别人的劝告,结果没有得到一个葫芦。
你说他会怎么想,怎么做?1.先同桌交流一下。
2.谁来说一下他会怎么想?是啊,他会非常后悔,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及时捉蚜虫。
3.那他会怎么做?谁来说?是啊,他可能会向邻居请教种葫芦的经验;他也可能买来种葫芦的书来学;还可能打药灭蚜虫……4.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一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5.哪个小组来展示?说的真好啊!多么茁壮的葫芦啊!我仿佛看到了第二年他真的得到了一棵南瓜一样大的葫芦!七、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怎么想?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