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三、课程性质与目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是双证书自考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确定与控制(即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工、料、机消耗量定额的测定及单位估价表(即计价表)的编制与应用,掌握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确定原理;了解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实践能力,以达到人力、物力和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容,解决实际问题,明确工程造价的有关概念,国外造价的管理体制和造价构成的理论。

为今后从事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四、课程设计思路鉴于《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其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1、讲叙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基本原理,领会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基本方法;2、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3、常规性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专题讲座的有效结合;4、国外先进的工程造价理论、原理、方法与国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实践的有效结合,特别注意其在国的适用性;5、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确定的方法、工程费用标准与计算方法,建设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6、教学案例的选取、使用应与课程教学容密切结合,并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7、配合安排一个综合性的、由教师指导完成的课程设计,容包括编制建筑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竣工结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等本课程教学重点所涉及的容。

7、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理论、技术原理和方法等主要容采用课堂讲授方法;案例分析、研究建议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课程设计建议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分小组完成指定设计课题的方式;专题讲座选题需具有针对性,容应与课堂教学容紧密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部分应尽量安排上机应用时间。

此外,研讨会和辩论等教学组织方式也可采用。

五、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工程造价的概念、构成;2.掌握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3.掌握工程造价控制的依据;4.掌握建筑工程造价确定方法;5.掌握设计概算、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审查方法;6.掌握建设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7.掌握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任务、工程变更及合同价款的调整、工程索赔、工程价款结算的编制及应用;8、根据目前建筑市场的特征,能够进行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参与设计阶段设计概预算编制与审计,招投标阶段标底、投标的制定,能够进行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及价款结算,能够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尤其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具备建设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领会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基本方法;2.熟悉工程费用项目构成与现行取费标准;3.熟悉建筑工程量的计算原则;4.掌握建设工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编制方法和控制方法;5.具备编制建筑工程投资估算;6.具备编制建筑工程设计概算;7.具备编制建筑工程竣工结算;8.具备编制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

9.具有助理造价工程师、建造师、质量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的基本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规意识和质量意识;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精进的意识;4.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5.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六、课程基本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工程造价概论(2课时)第一节建设阶段与建设项目的组成第二节价格形成与工程造价的概念第三节工程造价的计价特征第四节投资和工程造价的管理第五节造价工程师和工程造价咨询第二章投资和工程造价的构成(4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第三节设备及工器具费用的构成第四节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构成第五节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第三章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和方法(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方法第三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第四节预算定额和工程单价的编制方法第五节概算定额和估算指标第六节工程造价指数和工程造价资料第四章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的编制第四节项目的财务评价第五节财务评价案例分析第五章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6课时)第一节技术经济分析概述第二节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第三节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第四节技术经济分析案例第六章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8课时)第一节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概述第二节工程量计算方法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第三节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第四节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计算程序第五节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案例分析第七章工程招投标与承包合同价(6课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施工招标及标底第三节施工投标与报价第四节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第五节开标、评标与中标第六节工程合同与承包合同价第七节评选中标单位案例分析第八章工程变更、索赔、价款结算与控制(6课时)第一节工程变更及价款的确定第二节工程索赔及价款的确定第三节工程预付款与价款结算第四节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与控制第五节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和工程价款结算与控制案例分析第九章竣工验收与竣工决算(4课时)第一节竣工验收第二节竣工决算第三节保修费用的处理七、课程教学要求标准第一章工程项目管理概论4.建设项目保修学习活动建议1、教学条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提供教学课件、案例等教学参考资料。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3、实践活动建议:搜集竣工验收与竣工决算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以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个案学习,并加强实例练习,促进理论分析问题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实施建议(一)教材与参考书建议1、教材《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谭德精、吴学伟、江涛主编,大学。

2、参考书《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第一版)》,洪学、朱品棠、谭德精主编,大学。

《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题解》,黄如宝、吕茫茫主编,中国建筑工业。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中国计划。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中国城市。

《国际工程施工索赔》,梁编著,中国建筑工业。

《土木工程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黄景瑗主编,知识产权。

(二)教学建议1、师资要求本课程授课教师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具有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业务水平及技术能力。

具备课程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教学条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入施工项目部或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实习,进行现场教学与答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应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

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教育情境。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到施工现场走访造价人员,了解其工作容及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实现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道德。

(三)评价考核建议在专业教学团队的指导下,建立以“知识为辅、能力为主,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应会为主,应知为辅”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经系部组织校企双方论证通过后,由课程教学小组组织实施。

本课程以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性以及表达与沟通能力;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以答疑的形式考察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进步情况;以学生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成果,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团队意识。

从而使得评价多元化,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四)教案编写建议编写教案应该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每一章节的教案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结合工程实用程度确定学习重点,对难点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教学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多样。

教案的编写应该比《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便于操作。

由设计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现有教材容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方便学生自学。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各种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等)获取信息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容。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合教材、教案和课件三部分容,丰富课堂信息量。

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建立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料、网上答疑、行业动态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互动平台。

利用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势,组织学生参观,提高他们的岗位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