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新时事作文素材1、新闻事实:4月8日,深圳市有关部门对复活42天的“海上皇宫”实施二次拆除。
本次拆除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拆除该构筑物“中庭”平台上面的房屋主体。
第二步,再拆除清理其余的构筑物。
(2011年4月9日《新京报》)事件回放:2010年1月,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成立调查组,认定深圳“海上皇宫”构筑物为非法占用海域,海洋部门向法院申请予以拆除。
当年5月13日,深圳龙岗区法院启动拆解执行工作,计划15天完成。
然不知何故,9个多月后,龙岗区农林渔业局向“海上皇宫”颁发了养殖登记证和休闲垂钓证,允许其经营休闲渔业。
“海上皇宫”摇身一变,反而由违法建筑变成“合法建筑”,这让民众陷入不尽的困惑。
新华评论:①更须将无形的“海上皇宫”拆掉有了上次教训,或许这次强拆效果会比上次好。
即便如此,强拆也是应尽之意,并不是什么政绩。
还必须看到,“海上皇宫”之外有个无形的“海上皇宫”,拆除无形的“海上皇宫”要比有形的难。
不拆除无形的“海上皇宫”,即使有形的“海上皇宫”倒下了,因其精神支柱还在,一有机会还会兴风作浪,生出新的怪胎。
……“海上皇宫”终于难逃法网,这是法治的胜利,还是人治的必然?如果是法治的胜利,这倒可喜可贺。
反之,只是人治的必然,这就很令人担忧,谁能担保“海上皇宫”的幽灵就不会克隆出新的“海上皇宫”来?②无论“海上皇宫”向政府索赔的最终结果会是如何,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陷入了一个严重“双输”的局面:企业输掉掉的是投入的大量有形资产和机会成本,政府部门输掉的是管理行为和执法行为的严肃性、权威性与公信力。
……“海上皇宫”一步步走到今天,完整地呈现了一个违法建筑如何从“小打小闹”发展到“尾大不掉”的全过程。
当其处于最初“小打小闹”阶段时,违法者多少还带有一些试探的意味,如果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加以劝阻,给予严正警告,违法者或许就会知难而退。
但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缺席和沉默,无异于对违法者违法行为的默许与纵容,令他们在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得违法建筑的规模越做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直至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而“尾大不掉”。
现在,有关职能部门终于下决心彻底清除这个违法建筑,但无论是拆除“海上皇宫”造成的物质损失,还是执法本身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支出。
假如在“海上皇宫”未成气候之时就果断予以制止,何至于闹到今天这种尴尬地步?2、新闻事实:4月1日在上海浦东机场,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并对母亲连刺九刀,致其母胃、肝尽破。
事后,汪某对于自己的残忍行为这样解释: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2011年4月2日《京华时报》)事件回放:汪某的家庭并不殷实,每年30万至40万元的留学开销,全靠其母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耗尽了家中积蓄,甚至不得不向亲友举债。
汪某在日留学5年,从未打工,并认为自家生活条件“蛮好的”。
一方面是含辛茹苦,倍加呵护;另一方面则是不知死活,心安理得。
新华评论:留学生弑母利刃折射教育空白行凶者的脑子里是不是一片空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接下来的调查处理也将给出答案。
但这儿子雪白的利刃、母亲殷红的鲜血,爱与恨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却在提醒我们,在教育问题上,存在另一种“致命”的空白。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物质的给予不能取代心灵的呵护,成功的光环源自人格精神的光芒,这大概是汪某刺母利刃寒光带来的理性之思。
3、新闻事实:日前,中组部和人社部公布了五大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案例,包括“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舞弊招聘”、“萝卜招聘”、擅改规则等。
(2011年04月09日《人民网》)人民时评:让违规招聘者既丢面子又砸“饭碗”这些案例统一公布既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警醒,尤其在大学生们临近毕业、就业再掀新热潮的背景下,这些违规招聘的案例,反映了社会对就业公平的呼唤,也表明了有关部门守护这种公平的决心和思考。
面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现象,要严格执法,提高违法成本,同样让违规招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既丢面子又砸“饭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凡进必考”的要求,树立公开招聘制度的公信力,守望社会的就业公平。
4、新闻事实:一个人的成功应该如何衡量?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给学生的答案是“40岁时身价4000万”。
近日,他在微博中“警告”自己的研究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并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2011年04月08日《新民晚报》)新华评论:董教授毫无遮拦地将这种金钱至上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将自己的浮躁和功利的人生哲学,打包“贩卖”给尚未踏上社会的学生,显然与这所百年名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格格不入,也难怪有学生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感觉让学生一味追求4000万元的老师,是没有资格在此教书的”。
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学子的心声?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这有赖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让知识分子具备智识群体应有的品格。
5、新闻事实:成都武侯区机投派出所每晚将辖区内百辆汽车的轮胎放气,派出所所长承认,此举实属无奈但防盗效果明显。
派出所所长称8个社区民警和80多个治保会巡逻队队员,每天从晚上12点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清晨6点,白天有两人专门负责免费加气。
(2011年4月6日《华西都市报》)新华评论:“给轮胎放气防盗”的懒政逻辑不管警方再怎么宣称此举有多么好的防盗效果,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偷换概念的“懒政”。
防盗效果明显的代价是车主权利受到侵犯,因为车主对汽车拥有充足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除非有明确的合法性依据,否则未经车主同意对汽车进行的任何“处分”行为,都是侵犯车主所有权的行为。
而且,警方此举除了涉嫌侵权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执法逻辑,即我要保护你的某种权益,就要以牺牲你的另外一种权益为代价。
6、新闻事实: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厦门800万元豪华墓、殡葬行业暴利等怪象迭出,引发网络持续关注,使“天价墓”“死不起”成为网络热词。
(2011年4月5 日《新华网》)人民时评:谁在托举“天价殡葬”?殡葬费一路走高,一方面是因为资源紧缺与需求增长的矛盾;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殡葬费用在短期内畸形上涨,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这种不正常现象背后,常常具有或显或隐的人为痕迹,暴露了市场运作、社会管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死生亦大矣。
今天,在“生老病死”的生命进程中,殡葬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尊严,也检验着社会的文明程度。
面对“天价殡葬”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我们需要改革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理性选择方式,回归丧葬本义,不断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殡葬文化,迎接一个又一个天朗气清的“清明”。
7、新闻事实:前些天双汇召开万人大会,意在消除瘦肉精事件的影响。
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除了被人发现大会横幅上有错别字而受到嘲笑之外,一些经销商大喊“双汇万岁,万总万岁”,更是受到了强烈的批评。
而近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透露,“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乃是出自公关公司的手笔。
(2011年04月11日《武汉晚报》)新华评论:公关不是百试百灵对任何一个机构而言,之所以出现公共关系危机,无非是因为其行为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从而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反过来影响了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无论是谁,一旦发生公关危机,要想转危为安,首先不要考虑自己,而要以最大的诚意面对公众,承担责任,对公众表示真诚的道歉,同时尽最大努力赔偿公众的损失。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重获信任,继续发展。
而更为重要的是,机构要有前瞻性,在日常管理中做足功夫,从根本上预防危机的发生。
所有预防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是防止公众利益的受损。
8、新闻事实:3月17日,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食盐抢购现象,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茆庆国为组长、副总经理董永胜为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
加强销区市场管理,加大成品盐调拨力度,充实各级库存。
据了解,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成问题。
即使是海盐,亦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2011年3月17日《人民网》)新华评论:应对抢盐谣言,我们需要普及科学常识食盐抢购现象暴露出科学常识普及还不够。
……谣言止于人的自觉。
针对谣言,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要在第一时间辟谣,通过科学知识粉碎传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在加大物资供应的同时,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者严厉惩处。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民众都应负起责任,与政府站在一起,联手应对灾难,不仅要懂科学,更要相信科学,不仅不能信谣,还要做到不传谣,主动抵制谣言传播。
毕竟,社会恐慌损害的不是个别人的利益,而是社会整体,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9、新闻事实:3月22日,为得到网友“广州富家子弟”许诺的2万元捐款,谢三秀抱着患眼癌的女儿在广州街头跪地前行一千米。
但是,这位网友事后并不打算兑现承诺。
这一事件引起各方关注,谢三秀也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二十余万。
但事实很快证明,这一切只是网络推手“金泉少侠”策划的一场炒作。
他就是那个“广州富家公子”,他故意激起人们的愤怒,以达到吸纳捐款的目的。
(2011年3月27日《广州日报》)人民时评:“跪行救女”策划有“善”更有“恶”这起“跪行救女”策划中确实有“善”,但若将眼光放大、放远,就会发现其“恶”的成分更多。
首先,这样的策划欺骗了人们的感情、戏弄了们的爱心。
其次,这样的策划严重损伤、透支了社会信用。
再次,网络推手策划和炒作之风当刹。
网络推手的策划和炒作混淆视听,愚弄民意,此风决不可长。
对此,广大网民要睁大眼睛。
10、新闻事实:去年12月12日,18名复旦大学探险爱好者在黄山的深山峡谷中迷失方向,24岁的民警张宁海在救援时不幸牺牲。
4月3日早上9点,张宁海烈士的骨灰安放仪式在黄山市烈士陵园举行。
而就在同一天晚上的8点左右,北京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北京理工大学“风信子”登山社团的39名“驴友”在北京房山区四马沟猫耳山登山时被困。
警方紧急出动多警种300余人救援,首度启用直升机,于4日9时许成功救援。
刚刚把39名“驴友”成功救出,4月4日16时40分许,又有北京回龙观一支由17名居民组成的登山队,在从门头沟西龙门涧穿越东龙门涧时在山中走失。
警察、当地群众及专业救援人员等290人参与救援,动用了3架直升机,历时21小时成功救援。
警方不计成本投入救援引发深度探讨:“驴友”们是否浪费了公共资源?他们是否该承担相应责任,该缴纳一定的费用?救援的公共成本该由谁买单?怎样杜绝“个人冒险社会买单”一再出现?(2011年4月5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对于驴友的公德意识、公共利益问题,不该简单粗暴地指责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