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_阳关三叠音乐课件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原诗的名 字是什么?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 存诗400余首,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精通佛学,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 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 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1)分4组朗诵展示歌曲“起、承、转、合” 的位置和语调特点。 (2)请根据当时的历史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 和表达情绪。
小结
《扬州慢》是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入侵, 使淮左名都都遭到破坏,作者路经扬州,苍 茫暮色之中,但见一片萧条,作者百感交集 所作,古琴因其特有的古朴、婉转等音响特 点,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演奏及伴奏乐器。 此曲用古琴弹奏而吟唱,更加增添了此曲凄 凉悲苦的情绪。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为 创造幸福生活做出了长期又艰辛的斗争,饱 尝战争所带来的各种痛苦,无数艺术家通过 文学、绘画、音乐来描述当时社会百态,充 分细腻的抒发自己心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 的艺术财富,做为幸福的一代,我们生活在 这个和平繁荣时期,要更加热爱伟大祖国, 好好学习,建设更好美好的祖国而努力。
走进《阳关三叠》的歌曲意境
1、欣赏课件一:《阳关三叠》全段 (1) 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2) 分组朗诵展示三叠的位置
古琴
课件二:欣赏古琴演奏《阳关三叠》 (1)讨论:这段音乐你听出了什么情绪?这 段音乐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什么?三叠出 现在哪几个地方? 三叠的位置:1-17第一小节;17-20第二小节; 20-39第三小节。
(2)接龙朗诵展示“起承转合”四个位置
小结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是根 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 而成,因诗中有“阳关”这个地名,并在当 时的演唱时将其中的诗句反复吟唱三遍,故 得名《阳关三叠》,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作者 送别故人依依不舍、终须离别的离情,“阳 关”二字也成为含义至深的送别词。
拓展
欣赏《我爱你,中国》
讨论: 现代歌曲风格和古代歌曲风格的不同。
分析三首歌曲所表述的情绪
A、两首古代歌曲所表达的战争时“离别”、 “厌战” B、现代歌曲所表达的和平时期热爱伟大祖国 的情绪。
小结
现代歌曲在根植民族文化精髓之中又结合世 界各地音乐精华,伴奏乐器丰富,歌词口语 变化较多,是民族性和时代性充分结合的精 神文化产物,音乐风格通俗生动,真挚深情, 曲调优美。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艺术表演的片段,看看 音乐是和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的? 1、古代乐舞片段
这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优美的音乐与典雅的 舞姿融为一体,给人美的感受。
中国古代歌曲的历史简介:
中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 和发展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中国古代的歌曲 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调等不 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唐宋音乐中最具时代特 色的音乐体裁,就是词调音乐,词调音乐就是音乐 与诗词结合的歌曲。它是当时的音乐与诗歌最高艺 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历史上,由于文字的载体千年 不绝而音响的载体转瞬即逝,再加上唐宋乐谱因其 符号后人难以识别,造成唐宋的词调音乐长期失去 了音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音乐家的潜心研 究,使唐宋词调歌曲得以再现。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是根据著名诗 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的。因诗 中有阳关这个地名,且演唱时将诗句反复唱三遍, 故得名《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和一个 尾声。此曲原为单曲调后来曲作家王震亚编配成合 唱曲。合唱曲中第一、二叠的前段均由两部女声唱 出,歌声含蓄而深情,后段合唱进入,抒发送别者 的依依不舍以及远行的亲友的时时思念之情。第三 叠由女高音领唱与合唱共同演唱。送别之情更显激 动,千里送行,终须分别,心中无限感伤,歌曲的 别离情绪达到高潮。
《扬州慢》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是著名的诗人和 词人,还是音乐家。他一生未任官职,靠卖字和朋 友周济生活,他虽然过着清客的生活,却清高而又 珍视个人的人品。他一生的遭遇与个人的品格深深 地影响到他的词风。南宋时候,金主完颜亮入侵扬 州重镇,使这个“淮左名都”遭到严重破坏,久久 不能恢复。很多年后作曲家、诗人姜夔路过此地看 到劫后一片萧条的景象,怀着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 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因歌词采用慢词的格式,故 名《扬州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