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乡记忆

故乡记忆

抄家事件——故乡记忆时寒冰写在前面故乡泥土的芬芳沁润了我的灵魂,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品质,让我此生受益。

当我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大城市生活,故乡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

我对故乡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因此,我一直为弱势者呼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驱走压榨、贫穷和欺骗,让他们生活在平安、祥和、安宁的环境之中。

我曾因此与群众一起上访,也曾因此上书中央反映他们的疾苦,与一些领导人接触的时候,也曾当面讲述当下农村的种种问题。

人不可忘本,人不可忘恩。

故乡的亲人给我的,我当用毕生去回报……目录1.上学2.不懂死亡3.领袖之死4.游街5.奶奶的命6.生命中的古琴7.父亲立雪8.抄家事件9.静静的土地1.上学小时候,家里很穷。

但我上学却很早。

刚满5岁的时候,我看到村里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非常的羡慕。

上学的美好渴望开始在我心里萌生。

我当时并不知道上学是需要一定手续的。

我要奶奶帮我做一个书包,奶奶果真就答应了,她把零零碎碎的破布头对起来,加上两个带子,我就拥有了自己的书包。

我又把爷爷和父亲抽烟留下的烟盒收集到一起,抚平褶子,让奶奶用针穿起来,就有了平生第一个本子。

父亲是做木工的,在他那里找到一只铅笔头是再容易不过了。

我那时以为只要有书包,就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了,就是学生了。

然后,我就和邻村的一个大我许多的孩子一起上学,学校在我们家北边,需要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到达。

我是班里最小的一个“学生”,因为我“不幸”是从二年级开始上的。

我村的那个孩子是二年级的学生,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二年级学生。

那个时候,农村的孩子上学一般都很晚。

所以,班里出现的这个小不点,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都以为我是随村里的孩子来玩耍的。

由于他们基本上不管我,我非常自由,也非常开心。

这样过了几个月,家里人终于知道了我每天的去处,开始考虑让我正式入学的事情。

然后,母亲带着我到学校,我的学生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我的学校过去是一座庙,文革的时候破四旧改成了学校。

学校没有桌子、凳子,我们自己到外面捡砖块,自己动手垒起来,身上手上,都是泥巴。

屋里屋外,一片繁忙。

小时候,没有去过外地,和我一样或大我许多的孩子,都以为所有的人上学都要这样的劳碌呢?不知是谁发现了一个堆满石灰的大池子,我们一窝蜂地去拿,有人找来旧盆,有人找来旧碗去端,我们把和好的石灰抹在砖块垒起的桌面上,用碎碗片一遍遍地摩擦,使桌面变得平整起来、亮起来,心情也亮起来。

但由于不少人用手去抓石灰,手被烧烂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石灰的厉害。

我特别喜欢新书那独特的油墨芳香,翻开课本,第一页是戴着红领巾的毛主席手拉一个小孩上学的彩图,上面有一行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毛主席像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但课本上的他更胖一些,我惊讶于他的胖,因为,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还没有如此胖的人。

上学的路上,要穿过一个药厂,夏天的时候,路边有各色各样的花和各色各样的小果子,我们常常把他们采摘下来,在课本的插图上面挤压、摩擦,给书本里的插图抹上颜色,使书本看起来更美一些。

家庭条件好的,可以买来蜡笔,那种东西,在我是不敢想像的。

2.不懂死亡那时候,家里很穷,爷爷和父亲都是因为穷被迫辍学的。

父亲上到小学五年级,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父亲的字写得很好,上学时得了不少奖。

爷爷则完全是自学的,他读书的速度之慢,可以用刻字来作形容,但就是这样的基础,他居然能把一本厚厚的《毛选》完整地读下来。

父亲小时候最著名的一件事情是因为忍受不住饥饿,和同村的一个同岁的孩子一起刮树皮吃,结果他们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我经常听到村里的人提起这件事情,尽管他们并没有嘲笑的意思,我仍然感到不舒服。

当我长大以后,知道了大人们经历的那种可怕的灾难,我的老太(父亲的奶奶)就是那次浮夸时候给活活饿死的。

“你老太很胖,顶不住饿,又不愿偷,就死了。

人都饿得都没有力气了,就只好把她用草席卷起来丢到沟里了。

”村里的人很平淡地说起这件事情,仿佛那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

父亲吃树皮挨打和老太的悲惨的死,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最多最伤心的事情。

但我对死亡和饥饿的感觉依然十分的陌生。

有时候,去到丢弃老太尸体的那个沟里玩耍。

那个土沟是个很美的地方,茂密的芦苇丛在风中轻快的舞动,发出一种神秘的声音,轻快而静谧,仿佛来自天际。

芦苇的下面是水,清澈的水可以映照出人的影子,里面有菱角和一些移动极快的小生物。

沟沿的空地被绿色的草坪覆盖着,软软的、柔柔的,可以赤脚踏在上面。

有时候,我会想起老太,尤其是听到大人们面无表情地重新讲起往事。

贫苦的农村,人们生活很单调,回忆就成了很重要的享受。

尽管,那种记忆对他们而言显得十分可怕。

我懂得饥饿,当出去玩耍的时候,如果超出了吃饭时间,就会感到饥饿难忍。

我懂得饥饿,但不懂得死亡。

我难以想像老太被活活饿死时的情景是多么的悲惨。

据大人们说,老太曾经试图煮一些草根。

但是,冒出的烟雾暴露了她的企图,村干部严禁这样做。

然后,老太无辜地死去。

坐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我就开始勾画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太形象。

我听大人们讲起灵魂的事情,饿死的人会悲惨的沦为饿死鬼,但我相信老太不会,村里人说老太是个很好的人,更何况她是我的老太呢?老太所在的地方,是我所知道的老家最美的地方,也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地方。

那个地方被芦苇丛覆盖着,下面是水,上面是蓝天,有灵魂的呼唤和呐喊在天际间回荡……3.领袖之死有一天,出了很大的事。

毛主席死了。

村里的高音喇叭一遍遍地播放着哀乐,如哭如泣的声音,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平静。

村里的人被集合起来,每个人发一朵白花,人们为一个伟大人物的离去表达着深切的哀恸。

到处是哭声。

我也想哭,我看到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在哭,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和忧伤。

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跑到学校,老师门也给我们分了白花,大家插在胸前,听老师用悲伤的语调讲一个伟大人物的殉落。

我想起灵魂的说法,想起村民们讲到这个时候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的虔诚和尊重。

毛主席在天上,我的老太也在天上,他们有着同样的生命,但他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融入了天国,融入了无尽的夜幕,融入了我不知道的茫茫天际……回家以后,家里气氛也很低沉。

爷爷桌子前面放着一本书,我知道那是《毛泽东选集》。

以后的日子,我记忆中大家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我的老太,或者别的那些饿死的人的名字,而是种种传说,说毛主席死的时候,天塌地陷:地上地震,天上下石头雨(即陨石)。

人们说,毛主席必然成神了。

神能保佑我们,应该给主席也点上香。

我心里却充满了疑问:我的老太为什么就不能成神呢?毛主席死的时候,天塌地陷,死了好多人,死了的那些人为什么不能成神呢?一个伟大人物死的时候,非得有另外一些人的死来陪葬吗?想着想着就感到大人们那些观点的奇怪和不可理解,也许长大了就明白了,我对自己说。

别人也常常对我这样说:一些问题,当你不明白的时候,长大了就明白了。

有一次,我问村里的一个叔叔,你们大人不明白的问题呢?等老了才能明白吗?小孩子懂什么!他就很不耐烦。

然后,我就天天盼着自己长大。

长大意味着能够懂得许多道理,知识就像刻在人脸上的浓密的皱纹,是沧桑,也是阅历,是苦难,也是体验。

然后人就聪明了,就大了,就老了,就死去了。

这就是我最初的人生经验。

2002年3月12日4.游街在我的不太完全的记忆中,有一次经历特别令我难忘。

那是一个游街的人。

游街的都是坏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给我灌输这个观点。

这无形中成了人们界定好坏人的一个标准。

遇见那个人的时候,他胸前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的字写得极草,我看不太清楚。

他的头沉重地低着,我也看不太清楚。

但我看清楚了他后面的人,人们的目光中带着瞧不起的鄙夷,带着看笑话的幸福心态或无动于衷的麻木……他的后面还跟着一群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他们对热闹的地方总是充满好奇。

他们偶尔模仿着大人们的样子,喊几声口号。

后来,人群散去的时候,孩子们还恋恋不舍地跟在他后面,偶尔拿起石块从背后砸他一下,看着他的窘态,偷偷地乐。

那人也并不回头,而是走到小河边,极认真极仔细地清洗脸上的颜料。

后来,他缓缓转过身,仿佛在做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我看见了他的眼睛。

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绝望和哀伤,这使我想起了人们讲的死亡的故事。

这个人的眼神流露出来的东西就像是他即将走向死亡时候的暗示。

我的心突然一阵辛酸。

是同情,还是对他困境中绝望状态的担忧?我不知道。

但大人们界定好坏人的标准已经开始在我心里动摇。

他回头看我们的时候,他的眼睛是善意的,没有任何要报复我们的意思。

孩子们拿起石块的手放下了,大家都看见了他的脸。

一张丑陋但没有恶意的脸。

孩子们一溜烟跑了。

我也跑了。

后来,我在学校,遇到了一件同样的事情。

正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让我们停下来,说有“好节目”看。

然后,高年级的几个学生押进来一个胸前挂着牌子的学生,据说是耍流氓被抓住了,我不知道耍流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干坏事了。

后来老师说,他偷看女生解手了。

老师们兴高采烈过节一般,过去老挨批斗,终于可以批别人了,后来,我明白,他们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对待那个学生的。

尽管,那个学生还小,但老师们毕竟还是因此得到了一些快感。

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心态。

如果一场灾难换来的不是反省,不是教训,而是转嫁到他人身上的一种报复欲望或快感,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后来,那个学生中途退学。

后来,他长大以后成了一个我们当地黑社会的头头,严打中被枪决。

回乡的时候,见到过去的老师,无意中谈起此事,他们都说:“我早就看出他不是个东西!”2002年3月20日5.奶奶的命微弱的灯光把她的身影很夸张地映在斑驳的土墙上,并伴随着纺车的声音不断变换着形状。

这是我童年最深刻的一幕。

她是我的奶奶。

奶奶长爷爷3岁,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我也同时明白了爷爷为什么有时候会孩子样地对奶奶说话,爷爷在奶奶面前就是一个孩子。

奶奶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我几乎每天都是听着纺车的声音进入梦乡的。

那声音单调而枯燥,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在寒风中呜咽。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有时候,我也会突然喜欢这种声音,因为,这表明在寒冷的黑夜,奶奶正守候在我的身边。

有时候她会突然停下来,帮我掖掖被子,我闭着眼睛,感觉到他粗糙的手亲切触摸被褥时是多么的小心和谨慎。

没有音乐,对于奶奶和我都是一样的。

没有音乐只有声音,对于奶奶和我也是一样的。

我只好在黑夜中闭上眼睛静静地幻想,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沉思的时候我会忽略一切,包括纺车的声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醒来了,奶奶的纺车还在嗡嗡作响……奶奶是从苦难中过来的,她经历了那场导致许多人死亡的“五九年”。

当我和弟弟把吃不完的东西放在一边的时候,奶奶总是念叨着:可惜了!五九年如果有这么多好吃的……然后就是一声叹息。

即便是掉到地上的饭,奶奶也会很心疼地捡起来,吃掉。

当时,我隐约感到奶奶语调中的恐惧,但并不懂得奶奶的苦衷。

后来,听爷爷说:“……等我上河工(上河工就是去挖河道,待遇是公家管饭)回来,你奶奶饿得快不行了,如果晚回来一会儿,你奶奶就……”然后,爷爷就不再说下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