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中山市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6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各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采的烟火的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
B . 当然,最为世人嘱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C .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上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D . 一颗颗玉米混合着汗水,在外祖父的手掌上闪砾,那鹤始终无动于衷。
2.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B .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 . 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 .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3. (2分)(2019·惠阳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近年来,面对国内手机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OPPO集团恪守创新的宗旨,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将“取得”改为“占据”)B . 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短道500米预赛的获胜,将决定着我国能否进入半决赛阶段。
(将“获胜”改为“胜负”)C . 读《望岳》,我们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句末加上“的豪情”)D . 为了防止这类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制作了相关安全提示的宣传单进行派发。
(删去“不”)4. (2分)(2014·淄博)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城市可以诗意地栖居,城市也有乡愁。
乡愁是一种对过去的无名的疼惜。
______________。
①更别说那些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以及无数承载历史、以人名或事件命名的道路与广场。
②比如,巴黎的惊世之美,就在于它穷尽时空之维。
③在这里,即使是一座其貌不扬的普通民宅,也难免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④它向世界开放,容纳各种文化;它跨越千年,为历史保留现场。
A . ①③②④B . ②④③①C . ③④②①D . ④③①②5. (2分)对下面句子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对比、拟人B .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反复C .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比喻D . 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排比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共3题;共24分)6. (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一个字写出吹笛人吹笛似乎是不经意地吹,却让诗人静听遐思。
(2)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画线句子的描写的画面。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 选贤与()能②货恶()其弃于地也③ 故()外户而不闭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屋舍俨然()⑥悉如外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4)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8. (8分)(2017·无棣模拟) 默写.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②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④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赵翼《论诗》)⑤万里赴戎机,________。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⑥《爱莲说》中与“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意思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共2题;共30分)9. (16分)课外阅读永不录用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
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
”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
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
”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
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
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
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
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
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
”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
”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
”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
”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
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
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
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
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
”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
”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
”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
“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
”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
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
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__→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10. (14.0分) (2017七下·福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父亲的秘密①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
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
四周的古树遥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父亲背起疲bèi的儿子,试图走出去。
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②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
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tā。
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
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
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
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
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若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
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
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③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
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
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
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遗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
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④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
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
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
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