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化学第二章_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水化学第二章_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水的透明度采用专门的透 明度盘放入水中测定。是 采用黑白的油漆涂成黑白 相间的金属圆盘制成。圆 盘中央拴一根有深度标记 的软绳(此绳应不易伸 长)。测定时将圆盘沉入 水中,在不受阳光直射条 件下,圆盘刚刚看不见的 深度,即为透明度。
透明度与水的光学分层

人们把光照充足,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的水层,称为真光层。在这水层中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的 净合成大于零,这一水层又称为营养生成层。而光 照不足,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水层, 称为营养分解层,这一水层的植物不能正常生活, 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而有机物的分解 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不同 光照条件下,补偿深度不同。同时,补偿深度还与 水温、藻类种类组成等因素有关。北方冬季冰下浮 游植物多由适低温、弱光照的种类组成,水温又很 低,因而补偿深度较大,有时可达1.52m(雷衍之, 1985)。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但它有许多异常特性。 见表1。水的特性与 水的分子结构相关。水分子有呈四面体结构的倾向, 是具有很大偶极 矩的极性分子。这样的一个水分子就有可能通过正、负电间静电引力 与邻近的四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联系见图1。分子间氢键力大小为 18.81kJ/mol,约为O—H共价键的1/20,冰溶化成水或水挥发成水汽, 都首先需要外界供能破坏这些氢键。当冰开始熔化成水时,冰的疏松 的三维氢键结构中约有15%氢键断裂,晶体结构崩溃,体积缩小而密 度增大。如果有更多热能输入体系,将引起下述两方面的作用: 1.更多氢键破裂,结构进一步分崩离析,密度进一步增大; 2.体系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由于分子振动加剧,而每一分 子占据更大体积空间,所以这一因素又使密度趋于减小。 上述两因素随温度升高而相互消长的结果,使淡水在3.98℃时有 最大密度。这种情况对水生生物越冬生活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二、天然水的主要化学特性
天然水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混合体系,具有多重化学 特性,概括起来约有十点: 1、天然水是一个多组分、多相的运动变化着的混合体系 2、不同形态的天然水含盐量悬殊 3、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酸碱性 淡水水体一般都是中性偏弱碱性,海水都是弱碱性。 4、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包括渔业水体在内的所有水体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保持 自身pH的稳定性。 5、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碱度 硬度和碱度是天然水体两个重要的化学指标, 渔业水体必须 保证具有一定的碱度和硬度才能维持水体较为合适的生产力。
(二) 天然水的依数性

何谓依数性? 天然水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其蒸汽压下降、沸点 上升、冰点下降及渗透压仅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 物质的量之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就是天 然水的依数性。随着水中溶质的增加,天然水的 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冰点下降,渗透压增加。 天然水的渗透压主要决定于其含盐量。含盐量越 大,渗透压越大。水生生物对水的渗透压有一定 范围的的适应能力。若渗透压变化幅度过大,会 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


3、营养元素 主要包括与水生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如N、P、Si等。 营养元素多以复杂的离子形式或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水体 中,在水中含量通常较低,受生物影响较大,有时又称为 “非保守成分”或“生物制约元素”。 4、有机物
水体中的有机物可分为颗粒态有机物和溶解态有机物两大类。 有机物在水体中的含量较低,通常是无机成分的万分之一, 一般1升水中仅几毫克;有机物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包括 糖类、脂肪、蛋白质及降解有机物等;有机物对水质及水生 生物有着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影响,适量有机物的存在是使水 质维持一定肥力的重要条件,而过量有机物的存在将会使水 质恶化、鱼病蔓延。
(4)光周期对水生动物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光周期对水生动物地生长和存活率有很大影 响。Minagawa报道,蛙形蟹地幼体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生 长和变态都减慢,连续24h的光照对其幼体的生长、变态和 存活都有负作用;鲢、鳙和鲤鱼随着日照时数的延长,生长 速度都加快,但在短日照时数下鲤的生长速度远快于鲢和鳙, 而鲢和鳙在日照10-12h时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动 物可能存在其生长所需的最低和最适光周期,这可能是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光周期对动物存活率的影 响还依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蛙形蟹幼体五龄 以后的存活率,在连续24h的光照下较其它光周期下低,而 大眼幼虫期存活率在光照12h最高,但最后一龄幼虫存活率 在全黑暗条件下与光照6h、12h、18h下相似。这表明水生 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光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6、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氧化还原能力 7、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8、天然水都具有水生生物呼吸作用所需的O2和光 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CO2。 9、天然水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在自然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等异物的 侵入、积累导致水体经常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水 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将这些有害异物 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受到污染的水 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 用”。 10、海水常量成分具有恒定性的特点
春季全同温期
春季气温回升,大地转暖,太阳辐射使冰盖融化后,将使表层 水温升高。水温在密度最大的温度以下时,温度的升高会使密度增 大,表面温度较高的水就会下沉,下面温度较低的水就会上升,形 成密度流。密度流使上下水对流交换,直到上下水温都是密度最大 时的温度为止。此后,表层水温进一步上升,密度就会减小,不会 产生密度流。如果此时有风的吹拂,可克服热阻力产生涡动混合, 继续使上下水层混合,把上层得到的热量带到下层,水体仍可以继 续处在上下温度基本一致的状态,这时称为春季的全同温期。春季 的全同温可持续到8℃、10℃、甚至15℃以上,这决定于春季的风 力大小、多风天气持续的时间、水的深度和湖盆的形状等。 盐度高于24.9的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低于冰点。融化后,表 面升温不会产生密度流,春季的全同温需靠风力的混合作用来维持。 春季的对流混合作用可把上层丰富的溶氧带到下层,把下层富 含营养盐的水带到上层,对湖泊的初级生产及鱼类的生长都很有利。
(2)光周期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

光周期对动物摄食的影响也具有种属特异性。研究 发现蛙形蟹的水蚤幼虫和普伦白鲑幼体的摄食量随 着光周期的缩短而降低,而中华鳖的摄食量不受光 周期的影响。水生动物的摄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素 的影响,而且具有自身的昼夜摄食节律。叶唇龟在 黄昏和黑暗时摄食活动强烈,摄食量最多。而金鱼 24h内有两个摄食高峰,即在9:00-11:00和17: 00-21:00摄食量是较大的,而在晚上13:00-4: 00停止摄食。动物的昼夜摄食节律是为了充分有效 地利用自然界食物资源而进化发展的一种生理节律, 而这一节律地形成又主要取决于光信息。
(三)天然水的温度分布

对于一般的湖泊池塘,引起水体流转混合的主要因素有 两个方面,一是风力引起的涡动混合,一是因密度差引 起的对流混合。风力的涡动混合水面受到风力的吹拂后, 表面水会顺着风向移动,使水在下风岸处产生“堆积” 现象,即造成下风岸处水位有所增高,此增高的水位就 形成了使水向下运动的原动力,从而产生“风力环流”。 由密度引起的对流作用称为密度环流当表层水密度增大, 或底层水密度减少时,都会出现“上重下轻”的状态, 密度大的水要下沉,密度小的水要上升,这就形成了上 下水团的对流混合。这种混合作用可以是在较小范围发 生的上下对流,也可以是在较大范围发生的环流。水温 在4℃以上、水面只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升温时,也会形 成密度环流。

Ali对大马哈鱼幼鱼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在 最适光照范围之下,由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 弱,鱼类越来越难寻找到食物,因而,随着 光照强度的减弱,摄食率逐渐降低,当光照 强度降到视觉阙值以下时,动物就不能从环 境中辨别出食物,导致摄食停止。S型摄食曲 线是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摄食量增大, 当光照强度减弱到某一程度时,摄食量达到 最大,且保持基本稳定。中华鳖的摄食量随 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在10lx的弱光下达 到最大。具有S型摄食曲线的动物,除视觉外, 尚有其它感觉在摄食中起作用,如鳟在黑暗 中摄食与在有光时一样有效。
水体的温度分布

(1)冬季的逆分层期 我国北方地区的湖泊、水库都可封冻,表面形成 冰盖,冰盖下是接近冰点的水。水温随深度增加 而缓慢升高,到底层水温可以达到或小于密度最 大时的温度。对于淡水,紧贴冰下的水是0℃,底 层水温可等于或小于4℃。海水(盐度35 )的冰 点为-1.9℃,密度最大温度低于冰点,结冰时上 下水温都达到冰点,底层水温不会比表层高。盐 度超过24.9的海水都是这种状况,只是冰点有所 不同。
光照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水生动物的生长与光的波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光照强度对水生动物摄食的影响具有种属特异性, 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 Pertesen就光照强度与动物 摄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种摄食模型,即具有峰 值的摄食曲线和S型摄食曲线,具有前一种摄食曲 线的动物,是依靠视觉摄食的。光对于视觉摄食的 鱼类是必需的,存在着一个适宜的光照范围,在此 范围内,鱼摄食最为活跃,摄食量最高;高于或低 于此范围的光照强度,都将使摄食量降低,而且, 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适宜照度区会有变化。
第二节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一、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按不同组分含量与性质的差异,以及与水生生物的关系可以把天然水的 化学成分分为六类:即常量元素、溶解气体、营养元素、有机物质、微 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 1、常量成分 常量成分又称为主要离子、恒量元素、保守成分。淡水中的八大离子主 要有K+、Na+、Ca2+、Mg2+、HCO3-、CO32-、SO42-、Cl-;海水、 中主要有Na+、Mg2+、Ca2+、K+、Sr2+、Cl-、SO42-、HCO3-、 (CO32-)、Br-、H3BO3和F-。常量成分在水中含量高,性质稳定: 海水中常量成分占溶解盐类总量的99.8%—99.9%,而且它们在海水中 含量的大小有一定的顺序,其比例几乎不变;淡水中常量成分占水体溶 解盐类总量的90%以上。常量成分是决定天然水体物理化学特性的最重 要因素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