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No1
摘 要 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建立健全良好的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加强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推动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建立机制 心理疏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德育教育是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将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 高唱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必须始终高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主旋律,认真挖掘、研究和提炼中华文化的精髓,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地之间莫过于民的民本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革故鼎新、因事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传统美德等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组织观看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录像带、爱国主义影片,教唱爱国主义歌曲,开展“学历史、知国情、爱祖国”等征文竞赛和组织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学习观。
学校要依据实际,聘请校内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或邀请社会各界名人到校作报告,使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遇。
2 建立新机制,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2.1 建立引导机制,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每届新生入校时,学校应及时组织学习《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尊师爱校月”开展教育活动,倡导弘扬“崇德重学”的好校风,让学生牢记校训,遵守守则,踏着层层台阶登攀。
2.2 引导学生学雷锋、争先进
要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广泛宣传雷锋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新途径,让学生通过学雷锋等先进人物,自觉认真学习,勇争先进。
2.3 对学生建立约束机制
学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师生考勤制度”、“学校课堂常创造机制 把握重点 立德树人工作要以人为本
余丹艳
(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利用专题法规法制及纪律教育活动,广泛进行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举办遵规守纪竞赛,对个别违纪生教育要到位、有效。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应成为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2.4 要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
为了减少社会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学校应制定并督查学生贯彻落实好“学生寒假活动要求”、“学生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等,对学生校外学习生活提出具体的约法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做社会人的意识,促其做文明公民。
2.5 要建立激励机制,多鼓励
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品德评定,将结果记入学籍档案,作为就业推荐、评优的依据。
要经常利用班会、校会、宣传优秀学生事迹专栏等,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激励竞争机制。
2.6 利用重要节日开展教育
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要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国爱民、尊敬老人。
3 加强针对性,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运用心理学来推进学校育人工作,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团结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重大课题。
教育工作者应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始终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注入育人全过程之中,学校德育教育才更有成效。
3.1 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育人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同时,引导师生树立合理竞争、共同促进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要高度重视师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师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师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师生人人都有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要注重观察和正确处理师生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通过校园内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活动等, 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师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调
2012.No1
摘 要 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教育科研遍地开花,可教育科研成效并非硕果累累,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之路还很漫长,教育科研的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农村 小学 教育科研 实效性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创办特色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人才的窗口和途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分析
农村学校,交通不便,设施设备落后,师资配备差,工作任务繁重......要进行教育科研,的确是难上加难。
所以,许多学校虽然都在搞教育科研,但收效甚微。
一是,领导定位出现偏差。
为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而搞科研的学校屡见不鲜。
学校要出名,要被关注,就要搞教育科研,否则这所学校只能是默默无闻。
因为上级部门对学校的
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思考
雷学芬
(巴南区百节小学)
各种评估、验收等,必须要有课题的硬性指标,如国家级的课题、省级的市级的有几个,如果一个都没有,恐怕就难以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考核。
二是,教师个人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学校采取的激励性措施有待商榷,如:在省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奖励300元,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一篇文章,奖励500元等。
评高级职称要有课题......凡此种种,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态度已经变味,导致研究的效果大大降低。
三是,重视“两端”,忽视过程。
学校课题重视开题和结题,开题轰轰烈烈,结题隆隆重重。
过程松松垮垮。
四是,重理论,忽视实践。
研究重视论文的写作、发表,研究报告的撰写,忽视这些在实践中的作用,一年结题不少,可推广的极少。
五是,人力、物力投入不足。
农村的教师教学任务重,科
节师生的情感和心理,让师生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轻松。
3.2 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促进师生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寻求心理和谐。
学校各机构部门均应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学校组织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师生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3.3 巧妙运用正面的心理效应,有效提高学校育人效能
(1)巧用“霍桑效应”,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设备完善、福利优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按常理说工人安居乐业、生产效率高再自然不过的了,但工人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不理想。
对此,美国科学院组织了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对工作条件、生产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为期八年的研究。
结果发现,生产效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福利待遇并无直接的关系,而是员工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友善的人文氛围能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给学校立德育人工作的启示有两点。
一是转变观念。
学校育人应以师生为本,营造师生共同成长和相互发展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应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激励人。
二是多方鼓舞师生“士气”,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学校育人的成效既取决于工作条件和方法,取决于师生的情绪和态度,即“士气”,学校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有效的人文
氛围,让师生在无碍、无防、无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酣畅地发挥和主动地学习。
(2)巧用“天使效应”,多方赏识和多方鼓励师生。
你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会处处遇到天使;你把别人想象成魔鬼,你就可能时时碰到魔鬼;若你老是用怀疑和排斥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则别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态来对待你: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天使效应”。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短处,时时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间的摩擦就会产生并愈演愈烈。
对学生赏识,体现着教师的谦谦雅量。
对失败者帮其找出失败的原因,给予他再次展示能力、发挥特长的机会;对自卑者及时给予鼓励,帮其不断增强自信;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和学习的学生,要经常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对学生的赏识。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教育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师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在促进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发挥出德育工作的特殊功能,提高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心理在线——《趣谈霍桑效应》[2]人际关系学——《天使效应》[3]教育心理学[3]党的十七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