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了搞好我公司的成本核算、定额基础工作,使公司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具有准确性、统一性,特编订本文件。
凡在进行电线电缆结构重量计算时必须按本文件规定执行。
计算时,结构重量的所有计算值应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电线电缆结构重量常用计算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3.1 单根导电线芯 3.1.1 圆单线的重量L d W ⨯=ρπ24kg/km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ρ—材料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L 42⨯=ρπd W kg/km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ρ—铜密度, g/cm 3。
L —长度 , km3.1.3 锡层重量W =W 铜× k × L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L —长度 ,km3.2.1 普通绞线重量(非紧压含R 系列导体)ρπm Zk d W 24=kg/km式中:d —单线直径,mm ;Z —单线总根数;k m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ρ—材料密度,g/cm 3;k m 取值:硬导体非紧压时取1.015,紧压导体用工艺规定截面中间值*密度 普通软导体(R )系列束丝取1.02,束丝带复绞时取1.023 特殊软导体(绞合节径比小),其束丝系数,复绞系数按照上表选取。
3.3 紧压线芯重量W =ρ·S式中:W ---导体重量 kg/kmρ---导体材料密度 铜取8.89 g/cm3;铝取2.7 g/cm3 S ---导体截面 取工艺控制截面的平均值 mm 23.4 多芯电缆导体重量W =W 单·N ·k式中:W 单—单芯电缆导体重量,kg/km ,参考3.1,3.2,3.3求得; N —电缆芯数;k —成缆绞入系数,见下表3注:a - c -对于单组计算机电缆只需取1.012或1.019c -对于8组及以下电缆成缆系数取1.024(硬结构)或1.038(软结构) 对于10组及以上电缆成缆系数取1.02(硬结构)或1.03(软结构) 4 绝缘层挤包型绝缘层厚度按1.05倍的绝缘标称厚度进行计算。
4.1 单根实心圆形导体绝缘层重量W =π(d +t+0.1)*(t+0.1)*ρ 绝缘厚度较薄时,如为0.6以下时,0.1可换成0.07 式中:d —导体直径,mm ;t —绝缘层标称厚度,mm ; ρ—材料密度, g/cm 3。
4.2 单根绞合导体挤包绝缘4.2.1 挤管方式绝缘层重量按4.1求得。
4.2.2 挤压方式绝缘层重量 4.2.2.1 导体外不绕包带垫层W =π(D +t+0.1)*(t+0.1)*1.1*ρ kg/km 式中:D —线芯直径,mm ;t —绝缘层标称厚度,mm ;4.2.2.2 导体外绕包带垫层时按4.1计算4.2.3 扇形、瓦形紧压线芯挤包绝缘层重量W =π(D 相+t)*t*1.05*ρ kg/km 式中:D 相—相当圆直径mm ,扇形线芯及半圆线芯相当圆直径为紧压圆形线芯直径的1.13倍,瓦形线芯相当圆直径为紧压圆形线芯直径的1.3倍。
t —绝缘层标称厚度,mm ; ρ—材料密度,g/cm 3。
4.3 多芯电缆绝缘层重量W =W 单·N ·k kg/km式中:W 单—单芯电缆绝缘层重量,kg/km,按4.1,4.2求得;N —电缆芯数;k —成缆绞入系数,执行表3中数值。
5 电缆芯5.1 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及填充重量5.1.1 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Md mm式中:d —绝缘线芯外径,mm ;M —外径比,见表5。
5.1.2 等圆绝缘线芯绞合填充重量。
其填充理论近似重量220.7854*d *n *p W D =-()*2/3 式中:D —成缆外径d —绝缘线芯外径 n —绝缘线芯芯数 ρ—材料密度,g/cm 3。
5.2 不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5.2.1 不等圆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 n d n D M n n +=+大大小小大小)式中:d 大—大绝缘线芯外径 n 大—大绝缘线芯芯数 d 小—小绝缘线芯外径 n 小—小绝缘线芯芯数 M —(n n +大小)芯数在表5中对应的外径比 5.2.2 不等圆绝缘线芯填充重量计算方法:①填充重量W= Z n *G 填2* k kg/km 式中:Z n —电缆芯外缘填充物根数;G 填2—填充材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k —成缆绞入系数,执行表3中数值。
②填充理论近似重量2220.7854*d*n *n *p W D d =--大大小小()*2/3式中:D —成缆外径d 大—大绝缘线芯外径 n 大—大绝缘线芯芯数 d 小—小绝缘线芯外径 n 小—小绝缘线芯芯数 ρ—材料密度,g/cm 3。
5.3 半圆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h+2t) mm 式中:h —导电线芯的高度,mm ; t —绝缘厚度,mm 。
5.4 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5.4.1 12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155(h+2t) mm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厚度,mm 。
5.4.2 10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31(h+2t) mm式中:h —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 ; t —绝缘厚度,mm 。
5.4.3 900扇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414(h+2t) mm式中:h—导电线芯扇形高度,mm;t—绝缘厚度,mm。
5.5 瓦形绝缘线芯成缆外径D=2b+d mm式中:b—瓦形绝缘线芯高度,mm;d—中心绝缘线芯外径,mm。
5.6 半圆形、扇形、瓦形线芯填充重量计算方法:填充重量W= Z n *G 2* k kg/km式中:Z n—电缆芯外缘填充物根数;G 2—填充材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k—成缆绞入系数,执行表3中数值。
5.7 计算机电缆成缆外径及填充重量计算方法5.7.1 计算机电缆成缆外径注:加由于绕包和屏蔽引起的外径增量;2.表4中以两芯对绞为例,3芯组绞外径为2.154a,相应的成缆外径也应变为3芯组绞外径。
5.7.2 计算机电缆填充重量计算方法填充重量W= Z n *G 2* k kg/km式中:Z n—电缆填充物根数;G 2—填充材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k—成缆绞入系数,执行表3中数值。
6 护层挤包型护层厚度有平均厚度要求的按1.05倍的护套标称厚度进行计算,无平均厚度要求的按护套标称厚度进行计算。
6.1 挤包护层重量6.1.1 单芯护层及挤管方式护层重量W=π(D+t)tρkg/km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t —护层厚度,mm ;ρ—护层材料密度,g/cm 3。
6.1.2 缆芯无填充挤压方式护层重量 6.1.2.1 绝缘线芯构成的多芯电缆护层重量W =[ π(D +t)t +S Cn ] ρ kg/km 式中:D —挤包前外径,mm ;t —护套厚度,mm ;S Cn —电缆芯外缘的空隙面积,mm 2 ρ—材料密度,g/cm 3。
7 其他7.1 绕包扎带重量)1/()(k nt nt D W ±+=ρπ 式中:D —绕包前外径,mm n —绕包带层数 t —绕包带厚度ρ—材料密度,g/cm 31±k —绕包带重叠绕包时,取负值,绕包带间隙绕包时取正值 k 值选取原则:工艺中规定的重叠率或间隙率 7.2 铠装钢带重量45.1/2)2(ρπt t D W += kg/km 式中:D —铠装前外径,mm ; t —钢带厚度,mm ; ρ—钢带密度,g/cm 3。
7.3 金属丝编织层重量 ()ρπpk d D d W 222+=kg/km式中:d —编织金属丝直径,mm ;D —编织前外径,mm ;P —编织层前单向覆盖率,见表6; K —交叉系数,取1.02; ρ—编织材料密度,g/cm 3。
建议:P 编织层前单向覆盖率取0.5641,编织密度为81%6.5 钢丝铠装层重量 6.5.1 铠装钢丝根数(Z) ()1-+=dkd D Z π式中:D —铠装前电缆直径,mm ;d —圆钢丝直径,mm ;k —钢丝绞入系数,取1.04。
注:根数Z 应修约至最接近的较小整数值,如Z=3.8,此时应修约到Z=3。
6.5.2 钢丝铠装层重量ρπZk d W 24=或 ρπd d D W )1(42-+=kg/km式中:d —圆钢丝直径,mm ;Z —钢丝根数;K —钢丝绞入系数,取1.04; ρ—钢丝密度,g/cm 3。
电线电缆常用密度一、金属材料三、塑料四、纤维材料名称 密度(g/cm 3) 名称密度 (g/cm 3) 名称 密度(g/cm 3) 电解铜 8.89 交联聚乙烯 0.93 无纺布 0.6 电工铝 2.7 交联内屏蔽 1.1 无碱玻璃布 1.4 铝合金 2.8 交联外屏蔽1.2 云母玻璃丝带 1.54 铝带(箔)2.7 低密度聚乙烯绝缘 0.93 无碱玻璃丝绳 1.4 铅 11.34 高密度聚乙烯绝缘 0.96 半导电带 0.56 合金铅 11.36 低密度聚乙烯护套 0.93 锰黄铜 8.5 高密度聚乙烯护套 0.96 镀锌钢丝 7.8 阻燃聚氯乙烯绝缘 1.43 镀锌钢带 7.8 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 0.94 钛 7.87 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1.43 锌 7.14 J-70软聚氯乙烯绝缘 1.4 锡 7.3 H-70软聚氯乙烯护套 1.4 二、橡胶H-90软聚氯乙烯护套 1.4 名称 密度(g/cm 3) 聚丙烯发泡填充条 0.91 硅橡胶 1.23~1.25 PP 绳 0.54 丁硅料 1.25聚脂包带 1.39铝塑复合带 2.1 PVC 黑色扎带 1.4 PP 轧花带 0.92 铜塑复合带 4.83 低烟无卤料 1.5 丁腈料 1.4 F46料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