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指导——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实验指导——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生试样顶不破现象。此时试验结果无效,另换一块试样重做。
5、结果计算 (1)计算 5 块试样的顶破强力算术平均值,精确至小数点后 1 位。 (2)当试验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时,需根据试样的实际回潮率计算其校
正顶破强力。 校正顶破强力=修正系数 K×实测顶破强力
棉毛、棉汗布针织物的顶破强力修正系数 K 值见表。 表 棉毛针织物顶破强力修正系数 K 值
(3)抓样法条样:试样宽度大于夹持宽度。适用于机织物,特别是经过重浆 整理的,不易抽边纱的和高密度的织物。
比较 3 种形态试样的试验结果,拆边法的强力不匀较小,而强力值略低于抓 样法。
2、试验参数 织物拉伸断裂的试验参数见表。
表 织物拉伸断裂的试验参数
试样 试样尺寸
夹持长度 织物断裂 拉伸速度
类型 宽(mm)×长(mm) /mm
四、结果计算 (1)计算试样的经、纬向平均断裂强力(N)。 计算精度:平均值≤10N 时,修约至 0.1N;10N<平均值<1000N 时,修约至
1N;平均值≥1000N 时,修约至 10N。 (2)计算试样的经、纬向断裂伸长率及其平均值。 预张力夹持试样时:
断裂伸长率 = ΔL ×100% L0
松式夹持试样时:
4、试验结果计算 分别计算 5 块试样的经向及纬向的撕破强力算术平均值(N),修约到 1 位小
数,必要时,记录样品每个方向的最大或最小撕破强力。
织物的顶破性能测定
顶破是指织物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外力作用下,鼓起扩张而逐渐破坏的现 象。顶破的受力方式与单向拉伸断裂不同,它属于多向受力破坏。服装的肘部、 膝部的受力情况,袜子、鞋面布、手套等的破坏形式,降落伞、气囊袋、滤尘袋 等的受力方式都属于这种类型。对于某些延伸性较大的针织物(如纬编针织物), 顶破试验更具优越性。顶破试验机有弹子式、气压式及液压式等类型。
弹子顶破试验仅能获“顶破强力”一项指标,而液压式和气压式胀破试验除 了测出“胀破强度”外,还可测出胀破扩张度和胀破时间。
弹子式顶破法 1、试验原理
将试样固定在夹布圆环内,弹子按一定速度垂直顶向试样,直至顶破,仪器 自动显示顶破强度。
2、试验参数 试样直径为 6cm;夹布圆环内径为 2.5cm;弹子直径为 2cm;试验机下降速
织物的撕破性能测定
撕破是指织物受到集中负荷的作用而撕开的现象。撕破试验常用于军服、篷 帆、帐篷、雨伞、吊床等机织物,还可用于评定织物经树脂整理、助剂或涂层整 理后的耐用性(或脆性)。撕破试验不适用机织弹性织物、针织物及可能产生撕裂 转移的经纬向差异大的织物和稀疏织物。
GB/T 3917—1997 规定了织物撕破性能的 3 种测试方法,即舌形试样法、 梯形试样法和冲击摆锤法。这里介绍冲击摆锤法。 冲击摆锤法 1、冲击摆锤法撕裂机理
冲击摆锤法与单舌试样法的撕裂机理相似,但受力速度快,属冲击型撕裂。 试样固定在夹钳上,将试样切开一个切口,然后释放处于最大势能位置的摆锤, 当动夹钳离开定夹钳时,试样沿切口方向被撕裂。 2、试样
每个实验室样品裁剪经向和纬向两组各为 5 块的试样,试样的短边与经向平 行的称为“纬向撕裂试样”,试样短边与纬向平行的称为“经向撕裂试样”。试样 尺寸如图所示。
裂强力及产生对应的长度增量——断裂伸长。必要时,还可画出织物的强力—— 伸长曲线,算出多种拉伸指标。
二、试验参数选择 1、试样形状
根据织物的品种不同,试样的形状有以下 3 种形式,见图。
图 织物拉伸断裂试验的试条形状和夹持方法 (1)拆边纱法条样:用于一般机织物试样。裁剪的试样宽度应比规定的有效试 验宽度宽 5mm 或 lOmm(按织物紧密程度而定),然后通过拆边纱法从试样宽度两 侧拆去数量大致相等的纱线,直至试样宽度符合规定要求,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纱 线不会从毛边中脱出。 (2)剪切法条样:适用于针织物、涂层织物、非织造布和不易拆边纱的机织 物试样。
3、预加张力 按以下原则确定预张力: (1)按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来决定,见表。 表 预张力的确定
试样单位面积质量/s·m-2 一般织物 非织造布
预加张力/N
<200
<150
2
200~500 150~500
5
>500
>500
10
(2)当断裂强力低于 20N 时,按概率断裂强力的(1±0.25)%确定预加张力。
1.019 6.5
1.011
4.5 1.039 5.2 1.027 5.9
1.018 6.6
1.010
4.6 1.037 5.3 1.026 6.0
1.017 6.7
1.009
回潮 K 率%
6.8
1.008
6.9
1.008
7.0
1.007
7.1
1.006
7.2
1.005
7.3
1.005
7.4
1.004
4.7 1.1107 6.1 1.0508 7.5
1.0109 8.9
0.9836 10.3 0.9645 11.7 0.9511
4.8 1.1055 6.2 1.0474 7.6
1.0086 9.0
0.9820 10.4 0.9634 11.8 0.9503
4.9 1.1005 6.3 1.0441 7.7
回潮 K 率%
7.5
1.003
7.6
1.002
7.7
1.002
7.8
1.001
7.9
1.001
8.0
1.000
织物的耐磨性测定
织物耐磨性是指织物抵抗与另一物体摩擦而磨损的性能。在服用过程中,织 物磨损的受力一般都较小,但作用频繁,而且受磨损的方式与部位因人而异。因 此,进行织物耐磨试验时,磨料类型以及磨损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常用的磨料 有砂纸、炭化砂轮、钝刃刀片及特制的橡胶板等。磨损的方式有平磨、曲磨、折 边磨、动态磨、翻动磨(更适合针织等)。本试验采用织物平磨仪。
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撕裂性能、顶破性能、耐磨性能)
织物的力学性能是指织物在各种机械外力作用下所呈现的性能。它是织物的 基本性能。
织物抵抗因外力引起损坏的性质称为织物的耐久性或坚牢度,大多是通过测 试织物的拉伸断裂、顶裂、撕裂以及耐磨性等来反映这一性能的。织物在小负荷 作用下呈现的性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如织物手感、视觉风格、起毛起球、 勾丝等。这里主要介绍织物的坚牢度试验。
长度方向应平行于织物的经向(纵行)或横向(或横列)。每份样品的经纬向试样至 少 5 块,并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 4h。
(2)按规定要求,调整上下夹钳的隔距(夹持长度)、拉伸速度。 (3)夹装试样。先将试样一端夹紧在上夹钳中心位置,然后将试样另一端放
入下夹钳中心位置,并在预张力作用下伸直;再紧固下夹钳(或采用松式夹持法)。
断裂伸长率= ΔL' ×100% L0'
式中:ΔL 为预张力夹持试样时的断裂伸长(mm);L0 为试样夹持长度(mm); ΔL’松式夹持试样时的断裂伸长(mm);L0’为松式夹持试样达到规定预张力时的 长度(mm)。
断裂伸长率平均值的计算精度,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平均值≤8%时,修 约至 0.2%;8%<平均值<50%时,修约至 0.5%,平均值≥50%时,修约至 1%。
图 冲击摆锤法试样尺寸(mm)
3、试验步骤 冲击摆锤仪如图所示。
图 YG033 型冲击摆锤仪 1——扇形锤 2——指针 3——定夹钳 4——动夹钳 5——开剪器 6——挡板 7——强力标尺 (1)将扇形锤 1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抬高至试验开始位置,并将指针 2 拨至 指针挡板处 6,使定夹钳 3 与扇形锤上的动夹钳 4 的 2 个工作平面正好对齐; (2)将试样夹在两夹钳中,试样长边与夹钳顶边平行,试样夹在中心位置, 再轻轻将有凹槽的底边放在夹钳的底部,在凹槽对边用开剪器 5 切 1 个(20±0.5) mm 的切口,余下的撕裂长度为(43±0.5) mm。 (3)按下摆锤停止键,放开摆锤。当摆锤回摆时握住它,以免破坏指针位置。 从测量标尺分度值或数字显示器读出撕破强力(N),强力应落在所用标尺值 15% ~85%范围内。当撕裂一直在 15 mm 宽的凹槽区内进行时,该次试验属正常。否 则,属不正常,试验数据应剔除。若 5 块试样中有 3 块或以上被剔除,则此法不 适用,也可加倍试样数量再试验。
5.2 1.0863 6.6 1.0437 8.0
1.0000 9.4
0.9760 10.8 0.9592
5.3 1.0819 6.7 1.0318 8.1
0.9980 9.5
0.9746 10.9 0.9582
表 棉汗布织物顶破强力修正系数 K 值
回潮 K 率%
回潮 K 率%
回潮 K 率%
回潮 K 率%
1.0064 9.1
0.9805 10.5 0.9623 11.9 0.9495
5.0 1.0956 6.4 1.0409 7.8
1.0042 9.2
0.9789 10.6 0.9613 12.0 0.9487
5.1 1.0909 6.5 1.0387 7.9
1.0021 9.3
0.9775 10.7 0.9602
(3)抓样法的预张力,采用织物试样的自重即可。
(4)当试样在预张力作用下产生的伸长大于 2%时,应采用无张力夹持法(即
松式夹持)。这对伸长变形较大的针织物和弹力织物更合适。
4、大气条件 试样的调湿、测试的标准大气条件为三级标准大气条件。
三、试验步骤 (1)准备试样。根据织物品种,选择试条形状,按规定的试样尺寸裁剪试样,
4.0 1.050 4.7 1.035 5.4
1.024 6.1
1.016
4.1 1.048 4.8 1.034 5.5
1.023 6.2
1.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