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
(1)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和腺瘤。
(2)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3)消化道散在性、多发性息肉。
2禁忌症
(1)有消化内镜检查禁忌症者。
(2)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3)息肉和腺瘤经病理证实有恶变者。
(4)多发性息肉密集分布于某一区域者。
院报内三科姚红霞
传染性单核增多症1例报到
患者张硕,男,23岁,农民,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
主因间断发热、咳嗽10余天于2016-06-12入院。
患者缘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畏寒,无寒战,伴头晕头痛,伴咳嗽咳痰,咳黄色粘痰,无痰中带血,无咯血,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常于夜间发热,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6℃P120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
咽红,扁桃体不大,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脏剑突下4cm可触及,脾脏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4次/分。
辅助检查:当天血常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白细胞31.2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6%,淋巴细胞百分比70.7%;生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谷丙转氨酶396.57U/L,谷草转氨酶270.63U/L,γ-谷氨酰转肽酶209.4U/L,白蛋白38.27g/L;心电图:窦速,心率109次/分,电轴不偏。
初步诊断:1、发热待查1)急性支气管炎2)白血病2、肝功受损。
入院第2天查胸部CT:胸部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纵隔淋巴结大,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肝胆胰脾双肾彩超:肝实质回声致密增强,脾大,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数目:22.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7.6%;淋巴细胞数目:16.58×10^9/L C反应蛋白:14.5mg/l,超敏CRP:>5mg/L;生化:谷丙转氨酶:273.00IU/L,谷草转氨酶:126.00U/L,γ-谷氨酰酶:189.00U/L,腺苷脱氨酶:99.80U/L,乳酸脱氢酶:513.00U/L,白蛋白:34.60g/L,碱性磷酸酶:169.00U/L,尿素氮:2.70mmol/L,入院第3天查白细胞数目:17.6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6.7%,淋巴细胞数目:12.5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1.3%,单核细胞百分比:0.8%,血小板数目:335×10^9/L;入院第5天查白细胞数目:11.66×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2.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7.2%,淋巴细胞数目:8.54×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73.2%;肝功能:谷丙转氨
酶:186.00IU/L,谷草转氨酶:65.00U/L,γ-谷氨酰酶:149.00U/L,腺苷脱氨
酶:93.80U/L,碱性磷酸酶:132.00U/L;查血细胞分析:入院第12天查白细胞数目:4.66×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1.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0.5%,淋巴
细胞数目:4.69×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69.5%,血小板数目:314×10^9/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00IU/L,谷草转氨酶:49.00U/L。
病毒全套化验检查结果:EB 病毒VCA抗体IgA(+),EB病毒EA抗体IgA(+),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IgM(+);余病毒抗体检测阴性,最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急性支气管炎,肝功受损。
入院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左氧氟沙星、热毒宁、保肝等静点,病情明显好转,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减轻,住院12天出院。
出院2个月电话回访病情痊愈,已参加工作。
讨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以儿童及青年人发病为主,本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所致,少数可由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引起。
1.临床表现: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为阳性(1).发热(2).咽炎、扁桃体炎(3)淋巴结肿大(4)肝大(5)脾大。
2.血象检查:(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数目>5.0×10^9/l(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9/l。
3.病毒检查阳性。
该患者年轻,发热病史短,热型不规则,伴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异常为白细胞升高而血红蛋白血小板基本正常,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50%,肝损伤明显,不伴有黄疸。
由于白细胞下降逐渐下降明显,不提示白血病,故未做骨髓穿刺检查,而高度提示病毒感染,尤其是EBV,化验检查EB病毒VCA抗体IgA(+),EB病毒EA抗体IgA(+),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IgM(+);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该患者咳嗽、咳黄痰,合并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易发生于40岁以下患者,常以发热、咽峡炎起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及肝功受损,甚至肝脾肿大,随着病情发展,有人会出现淋巴结坏死疼痛甚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这主要与年轻人反应过激有关。
治疗上可给予卧床休息,避免熬夜,对症支持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
疗,一般属自限性,2-4周逐渐缓解。
院刊内三科姚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