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第四次:空间数据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三次、第四次:空间数据模型及数据结构

几何数据(空间 数据、图形数据) 数据关系—实体 间的邻接、关联 包含等相互关系
以什么形式存储和处理
4、数据结构
矢量、栅格、 TIN(专用于地 表或特殊造型)
位置、形状、尺 寸 、
空间特征:地理 位置和空间关系
识别码(名称) 实体的角色、功 能、行为、实体 的衍生信息
属性特征—名称、 等级、类别等 属性数据—各种 属性特征和时间 时间特征
合处理,给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
定义
图形表示
栅格数据结构
数据组织
栅格结构的建立
栅格数据编码
栅格数据组织
——针对一个栅格单元对应多个属性值的多层栅格文件。
2 2 2 2 2 2 2 土壤
a a a a a
植被
组织方法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
定义 图形表示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图形表示—栅格数据特点
• 属性明显
– 数据中直接记录了数据属性或指向数据属性的指针,
因而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地物的属性代码 • 定位隐含 – 所在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也就是 说定位是根据数据在数据集中的位置得到的。 – 栅格数据结构结构容易实现,算法简单,且易于扩 充、修改,也很直观,特别是易于同遥感影像的结
矢量(Vector)数据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对 于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 及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说明。 栅格(Raster)数据结构是面向位置的结构, 平面空间上的任何一点都直接联系到某一个或某一 类地物。但对于某一个具体的目标又没有直接聚集 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遍历栅格矩阵逐一寻找,它也 不能完整地建立地物之间的拓扑关系。
和栅格数据模型
两种数据模型代表着从信息世界观点对现实世界空间目标 的两种不同的数据表达方法,它们在功能、使用方法和应用对 象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地理实体—GIS处理的对象
地理实体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实体的描述
实体的空间特征
实体间空间关系
二、地理实体的描述——空间数据 反映了实体的三个特征
1、描述的内容 2、基本特征 3、数据类型
一个图层的要素就占用 200 兆字节的存储空间。 ?
栅格数据编码方法
直接栅格编码
行程编码(变长编码)
块码—游程编码向二维的扩展
链式编码、Freeman 链码、边界链码
空间数据模型
概念: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 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它为描述 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 供着基本方法。 类型: 基于对象(要素)(Feature)的模型 场(Field)模型 网络(Network)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
1. 场模型:空间内连续分布,如污染物的集中程
P1 P1 -P2 1 P3 1 P4 1
P2
P3 P4
1
1 1
-1 0
1
-0
0
0 --
3)连通性:与邻接性相类似,指对弧段连接的判别,如用 于网络分析中确定路径、街道是否相通。
连通矩阵: 重叠:-- 连通:1 不连通:0
V3… 0 1 --
V1 V1 V2 V3 -1 0
V2 1 -1
4)包含关系:空间图形中不同类或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 的拓扑关系。
三角形、方格和六角形划分
栅格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
2. 要素模型
基于要素的空间模型强调了个体现象,该现象以 独立的方式或者以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方式来研 究。 基于要素的空间信息模型把信息空间分解为对象 或实体。一个实体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可被识别
重要(与问题相关)
可被描述(有特征) 对于基于要素的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描述是 合适的。
栅格数据结构
数据组织
栅格结构的建立
栅格数据编码
栅格结构的建立
(一)数据获取 (二)栅格系统的确定 (三)栅格代码的确定
1、手工获取,专题图上划分均匀网格,逐个决定其网格代码。 2、扫描仪扫描专题图的图像数据{行、列、颜色(灰度)},定义颜色
与属性对应表,用相应属性代替相应颜色,得到(行、列、属性)再
矢量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
地理实体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实体的描述
实体的空间特征
实体间空间关系
地理实体—GIS处理的对象
1、定义:
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 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2、理解:
地理实体类别及实体内容的确定是从具体需要出发的,例如,在全国 地图上由于比例尺很小,中国海洋大学就是一个点,这个点不能再分割, 可以把中国海洋大学定为一个空间实体,而在大比例尺的青岛市地图上, 中国海洋大学的许多楼房,道路都要表达出来,所以中国海洋大学必须再 分割,不能作为一个空间实体,应将楼房,道路等作为研究的地理实体, 由此可见,GIS中的空间实体是一个概括,复杂,相对的概念。
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
(一)空间维数:有0,1,2,3 维之分,点、线、面、体。
1、点状实体
(二)空间特征类型: 2、线状实体 3、面状实体 4、体状实体
(三)实体类型组合
地理实体—GIS处理的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地理实体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实体的描述
实体的空间特征
实体间空间关系
实体间空间关系
空间关系类型
1、拓扑空间关系: 2、顺序空间关系: (方向空间关系) 用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等方向性名称来描述空间实体的顺 序关系,算法复杂。 3、度量空间关系:主要指实体间的距离关系,远近。 1)在地理空间中两点间的距离有两种度量方法。 a、沿真实的地球表面进行,除与两点的地理坐标有关外,还与所通过 路径的地形起伏有关,复杂,引入第二种。 b、沿地球旋转椭球体的距离量算。
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
定义
图形表示
栅格数据结构
数据组织
栅格结构的建立
栅格数据编码
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
• 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 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
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
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 指针。 • 栅格结构表示的地表是不连续的,是量化和 近似离散的数据。每一个单元格对应一个相
进行栅格编码、存贮,即得该专题图的栅格数据。 3、由矢量数据转换而来。
4、遥感影像数据,对地面景象的辐射和反射能量的扫描抽样,并按不
同的光谱段量化后,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的象素值序列。 5、格网DEM数据,当属性值为地面高程,则为格网DEM,通过DEM 内插得到。
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
定义 图形表示
3、拓扑关系的表达
拓扑关系具体可由4个关系表来表示: (1) 面--链关系: (2) 链--结点关系: 面 构成面的弧段 链 链两端的结点
(3) 结点--链关系: 结点 通过该结点的链\ (4) 链—面关系: 链 左面 右面
4、拓扑关系的意义:
对于数据处理和GIS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
1)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何关 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地图投影而变化。
一个面的连通性
面内任两点从一点
可在面的内部走向另一点
拓扑空间关系
2、种类
1)关联性: (不同类要素之 间 ) 结 点 与 弧 段 : 如 V9 与 L5,L6,L3 多边形与弧段:P2与L3,L5,L2 2)邻接性: (同类元素之间) 多边形之间、结点之间。 邻接矩阵
重叠:-- 邻接:1 不邻接:0
地理实体—GIS处理的对象
3、空间实体的表达
地理空间实体必须进行数据表达,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
对空间实体表达时,点是构成地理空间实体的基本元素, 所以关键是对点元素的表达。
如果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坐标)来表达基本点元素,
称为矢量表示法;如果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面元)来表 达基本点元素,称为栅格表示法,它们分别对应矢量数据模型
RDBMS属性表---采用MIS较成熟
时间
测量方法、编码 方法、空间参考 系等
元数据
空间元数据
同物理、化学等学科使用的数据类型相比,空间数据是一种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涉及到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描述
地理实体—GIS处理的对象
地理实体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
地理实体的描述
实体的空间特征
实体间空间关系
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的值。
3 3 3
点:由单个栅格表达。
线: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组相邻栅格 表达。 面: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片栅格表达。
1 2 2 2
栅格数据的比例尺就是栅格(象元)的大小与地表 相应单元的大小之比,当象元所表示的面积较大 时,对长度、面积等的量测有较大影响。每个象 元的属性是地表相应区域内地理数据的近似值, 因而有可能产生属性方面的偏差。
2) 距离类别:
欧氏距离(笛卡尔坐标系)、曼哈顿(出租车)距离、时间距离、 大地测量距离(大地线)(沿地球大圆经过两个城市中心的距离)。
拓扑空间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
1、定义 2、种类 3、拓扑关系的表达 4、意义
1、定义:
指图形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拓扑变换 将橡皮任意拉伸,压缩,但不能扭转或折叠。 非拓扑属性(几何) 两点间距离 一点指向另一点的方向 弧段长度、区域周长、 面积 等 拓扑属性(没发生变化的属性) 一个点在一条弧段的端点 一条弧是一简单弧段(自身不相交)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边界上 一个点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外部 一个点在一个环的内/外部 一个面是一个简单面 (橡皮变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