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临柜业务手工登记簿的管理和使用,根据总行对临柜业务手工登记簿清理、整合有关规定,结合我行实际,省行编写了13种临柜业务手工登记簿的使用说明,具体如下:一、会计主管工作日志(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营业网点运行工作日志》。
(二)用于记载会计主管履行日常监督职责中的重要事项、异常情况。
(三)按营业机构设置,由会计主管登记和保管,会计主管离岗时由会计主管指定的代行主管职责的人员登记、保管。
(四)“记录人”处由会计主管(或代班会计主管)签字。
(五)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会计主管只负责查看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发现异常情况时,会计主管要及时通知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六)登记项目所列事项如有“异常”、“有”、“不符”、“超限额”等情况的,要将具体情况在“问题描述及处理情况”栏内登记,做到文字简练、具体明确。
1、综合应用系统、会计监控系统签到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系统名称、异常起始时间、异常表现、处理情况、处理结果和恢复时间。
2、计算机、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设备名称、异常起始时间、处理情况、处理结果和恢复时间。
3、上日报表审核及科目使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科目名称、金额、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
4、“错账冲正处理情况”不须登记,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登记簿记载事项的通知》(农银鲁会[2008]88号)文件执行。
5、99999科目、专用账户挂账及代理业务单边账处理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登记科目或账户名称、金额、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
6、柜员(含自助设备)长/短款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登记柜员或自助设备名称、类型(长款或短款)、金额、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
7、手工计提应付利息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科目名称、类型(多提、少提或错提)、金额、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
8、大额资金往来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科目名称、类型(汇入或汇出)、相应会计传票号、金额、原因和处理结果。
9、运营申请变动(如数据修改等)处理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登记申请原因、内容和处理结果。
10、接受上级行或外部监管检查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将具体情况登记在“其他重要事项”栏,列明检查单位、检查内容、检查结束时间(应在结束日填写)。
11、“一日三碰箱”情况:如有“不符”情况,应登记柜员名称、时间、金额、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
12、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情况:如有“超限额”情况,应登记实际库存余额和超限额金额。
13、网点、柜员平账报告表及传票连续性核对情况:如有“不符”情况,应登记报表名称、具体情况、相应会计传票号、原因和处理结果。
14、综合应用系统、会计监控系统签退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登记系统名称、异常起始时间、异常表现、处理情况、处理结果和恢复时间。
15、柜员轮岗、休假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登记类型(轮岗、休班或休假)、柜员姓名和柜员号。
其中短期休班(7天以内)的柜员,对休班情况要每日登记;对长期休假(超过7天)的柜员,只在休假开始日和休假结束日登记。
16、柜员密码重置情况:如有该类情况,应登记被重置柜员姓名、柜员号、原因、处理结果和相应会计传票号,并由会计主管和被重置柜员双方签字确认。
(七)其他重要事项记载各级检查情况、业务疑难问题反映、差错事故及处理情况、定期监督检查情况等。
(八)该登记薄必须逐日登记,对于节假日等未营业的特殊情况,应在“其他重要事项”栏说明。
(九)待会计内控管理系统优化后,通过将有关情况录入系统形成电子《会计主管工作日志》,由会计主管按月打印、保管,按年装订。
(十)保管期限:5年。
二、业务印章、钥匙、密码及安全认证卡保管使用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营业机构使用的《业务印章、联行机具、库房及保险柜钥匙保管使用登记簿》和金库使用的《金库钥匙交接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营业机构所有业务印章(含汇票专用章印鉴卡、结算专用章印鉴卡、本票专用章印鉴卡和个人名章)、库房及保险柜钥匙与密码(含备用钥匙与密码)、自助设备钥匙与密码(含备用钥匙与密码)、柜员安全认证卡、网上银行操作员证书、联行机具等保管使用情况。
(三)按机构(网点、金库)设置,由会计主管(金库使用时,由金库负责人)登记、保管。
(四)涉及保管人员岗位变动交接时登记此簿;短期交接不登记此簿,应在《柜面业务交接登记簿》中登记。
(五)业务印章、钥匙、密码、柜员安全认证卡、网上银行操作员证书、联行机具等要逐个登记,不得合并登记。
(六)“移交情况”中的第一个“移交人”须与“使用人或保管人”一致;按年更换此簿时,本年度登记簿的“使用人或保管人”须与上年度登记簿“移交情况”中最后一个“接管人”一致;“移交情况”中的“移交人”、“接管人”和“监交人”均为签字,不得以盖章代替。
(七)“收回日期”栏仅由管理机构填写,营业机构不须填写。
(八)待会计内控管理系统优化后,通过将有关保管、使用情况录入系统形成电子《业务印章、钥匙、密码及安全认证卡保管使用登记簿》,由会计主管或金库负责人按月打印、保管,按年装订。
(九)保管期限:15年。
三、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及其它有价值品保管使用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营业机构使用的《有价单证柜员领用保管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使用销号登记簿》、《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保管登记簿》、《重要物品保管登记簿》和金库使用的《金库有价单证登记簿》、《金库贵金属登记簿》、《金库票样保管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抵押物、质押物、代保管有价值品、有价单证、贵金属、票样及手工销号的重要空白凭证等保管使用情况。
(三)按机构(网点、金库)、按使用人分别设置,按种类登记,由使用人保管。
(四)在登记各项目栏时,应遵从所办理业务的具体规定,规定中没有要求记载的,不必在登记簿中记载。
(五)“单位”按物品性质,以元、份、克、盎司等计量。
(六)“保管人”为签章,“领取人”为签字。
(七)保管期限:15年。
四、柜面重要事项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柜面服务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大额现金预约、非柜台口头挂失、票据挂失、客户交款差错、同城票据交换退票(退客户)、支票影像交换退票(退客户)、营业机构开出的询证函等业务种类。
(三)按营业机构设置,业务量大的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本,由柜员登记,会计主管指定人员保管。
(四)客户领取退票时在“备注”栏签字。
(五)业务种类为退票时,“日期”栏记载退票发生时的日期,“处理内容及结果”记载客户领取退票时的日期和处理情况。
(六)保管期限:5年。
五、银行卡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银行卡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密码封等的发放情况。
(三)按营业机构设置,由会计主管指定专人登记、保管。
(四)“种类”栏登记贷记卡、准贷记卡、密码封等。
(五)“身份证件号码”栏登记领取人的身份证件号码。
(六)“日期”栏记载取得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密码封时的日期,“处理内容及结果”记载客户领取时的日期和处理情况。
(七)保管期限:15年。
六、电子银行证书管理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网上银行证书发放登记簿》、《网上银行客户资料传递登记簿》、《网上银行客户管理登记簿》和《网上银行客户证书发放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电子商务网上商户证书、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证书、密码封(非当时领取)的新增、更新、补办和注销情况。
(三)网上商户包括B2C、B2B、基金直销、电子账单、信用支付平台等。
(四)按营业机构设置,由会计主管指定专人登记、保管。
(五)“证书编号”栏填写印刷在K宝上的唯一序列号。
(六)“操作员编号”栏填写企业客户操作员(商户操作员)编号。
(七)“领取人”栏为客户签字。
(八)“备注”栏填写办理新增、更新、补办、注销及领取日期等。
(九)保管期限:15年。
七、自助设备管理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自助设备运行工作日志》。
(二)用于记载自助设备管理情况,包括自助设备日常维护及巡检、故障维修、吞卡及处理情况。
(三)按自助设备管理单位设置,由自助设备管理员登记、保管。
(四)日常维护及巡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主要记载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情况。
(五)从自助设备上取回吞没卡后,应及时登记吞卡处理情况部分的“卡号”、“吞卡日期”、“设备号”栏。
(六)吞卡处理情况部分的“处理结果”栏登记“交还客户”、“没收”、“作废”等处理结果,同时登记相应的“处理日期”;“客户身份证件号码”栏仅在客户领取吞卡时填写,“备注”栏由领取人签字。
(七)保管期限:5年。
八、查库登记簿(一)取代我行金库目前使用的《查库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对现金、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等库房业务的检查情况,库房安全检查不在此登记簿登记。
(三)通过将查库情况录入会计内控管理系统形成电子《查库登记簿》。
1、金库填写“库存现金”部分,人民币的正常券按券别填写金额,“库存现金”中人民币的损伤券、“库存现金”中外币只登记金额,不登记券别。
2、营业机构填写“柜员现金”部分,各币种的现金,只登记金额,不登记券别。
3、“外币”币种、“柜员”、“凭证种类”栏内容由系统自动显示。
检查结束时,“柜员签章”、“管库员(柜员)签章”、“管证人员签章”由系统在相应栏进行自动登记。
4、“贵金属、有价单证及代保管实物”栏登记对贵金属、有价单证及代保管实物的检查情况。
5、查库人员应根据检查情况,形成检查结论,并在“检查意见”栏填写,通过录入检查单位、检查人信息,由系统在“检查单位”、“检查人签章”处进行自动登记。
(四)按机构(网点、金库)设置,由查库人员在会计内控管理系统中登记,由会计主管(金库使用时,由金库负责人)按月打印、保管,按年装订。
(五)保管期限:5年。
九、会计档案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会计档案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纸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缴、销毁等情况。
(三)保管期限自档案所属年度次年1月1日起算;“保管期满日”根据档案的具体保管年限填写“XXXX年12月31日”(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保管期满日”无须填写)。
(四)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类别分页登记,页数必须填写。
(五)“档案类别”填写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会计报告类和其他类。
(六)档案名称填写要规范,不得任意简化。
(七)采用订本式,保管期限:永久。
十、会计档案调阅登记簿(一)取代我行目前使用的《会计档案调阅登记簿》。
(二)用于记载会计档案的调阅(包括系统内调阅和系统外调阅)。
(三)档案编号适用于电子档案,保管编号适用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册数填“0”。
(四)认真填写调阅证明(如有介绍信,应列出介绍信号码及开出单位名称)。
系统外调阅时,要附上调阅人提供的相关证明。
(五)调阅人签名确认,保管人、审批人签章确认。
(六)页数必须填写。
(七)采用订本式,保管期限: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