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铁路桥梁基桩无损检测
检测方案
(暂订稿)
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6年7月30日
1、检测遵照的规范、规程及评定标准
1.2、《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 10426-2004);
1.3、《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 10218-2008);
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1.5、铁道部其它相关标准、规范;
1.6、XX铁路相关的设计文件。
2、检测要求
2.1、检测时间:受检桩砼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2、检测数量:按设计和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工程桩100%进行检测。
2.3、检测方法:
2.3.1、桩径小于2米的基桩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瞬态激振法)。
2.3.2、桩长大于40m、直径大于2米或设计有要求的灌注桩采用埋设声测管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
2.4、桩身完整性判定标准:
桩身完整性类别表表1
Ⅰ类、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建设方与设计方等单位研究,以确定修补方案或继续使用;Ⅳ类桩为不合格桩。
3、检测工作计划流程
3.1、监理及被检测方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提前通知检测人员,提出检测要求。
3.2、检测人员根据现场情况提供处理准备方案,交由施工方进行检测前期准备(包括检测用电、声测管埋设、桩头处理等)。
3.3、准备工作完成后被检方应填写基桩检测报检单,监理工程师签认后通知检测人员进行检测。
3.4、现场检测完成后检测单位应在二十四小内分析检测初步结果,签发《现场检测通知单》及时通知监理及施工方,以便安排下一步施工工序。
4、基桩检测前准备事项:
4.1、施工单位根据砼龄期时间填写报检单(格式见附件
5.1),并报现场监理签字;
4.2、施工单位应准备该工程基桩平面布置图、设计图及相关地质资料,复印后交检测人员;
4. 3、提供场地及现场配合准备;
4. 4、低应变检测桩头处理:
4.4.1、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面浮浆至桩顶设计标高,平整桩头,桩头外露过长的主钢筋作适当处理。
4.4.2、桩头按图所示打磨好传感器安装点,直径约50mm,在钢筋笼内侧,桩的1/2~1/3半径处。
桩中间平面为锤击点,直径约150mm。
4.4.3、现场检测
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被测桩1/2~1/3半径处,传感器与桩间采用耦合材料进行耦合,将锤击点选在桩头中心位置。
如图3所示
检测时应采集3~6组有效波形,波形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对每个波形进行现场分析,发现异常,应采取多种措施重复测试,如改变激振点、激振力、激振频率等。
图3 桩顶平面示意图
4.5、声波透射检测前准备事项:
在桩基施工中,应按要求做好测管的预埋;埋设声测管要点:
①声测管应具有一定的强度、韧性和刚度,宜采用内径不小于40mm,壁厚不小于3mm的钢管,接头宜采用螺纹连接。
②声测管埋设前应检测其是否通畅,管壁是否完好。
③声测管埋设数量应根据桩径确定。
桩径≤0.8m时应埋设不少于2根管;
0.8m<桩径≤2.0m时,应埋设不少于3根管;桩径>2.0m时,应埋设不少于4根管。
④声测管在桩中位置,应基本等分桩的圆周。
为减少测距变化对声测精度的影响,各相对应声测管的间距应基本保持一致。
当需要估算基桩混凝土强度时,声测管的间距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3%,并在下钢筋笼时,直接分段测量,记录间距。
⑤声测管应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不应弯曲变形。
声测管的接头和管底必须严格密封。
⑥声测管应埋设到桩底。
在无钢筋笼段,可另行制作简易钢支架固定声测管。
⑦为便于检测,声测管应高出检测工作面300mm以上。
且各声测管管口
高度一致。
⑧声测管在随钢筋笼下沉时,要求每下沉一节钢筋笼,向管内注一次清水。
下沉完毕后,应将声测管注满清水,并将外露管口用铁板、木塞等物密封。
⑨声测管以线路大里程方向的顶点为起点,按顺时针旋转方向呈对称形状布置并进行编号。
D ≤800mm 800mm <D ≤2000mm D >2000mm
图4 声测管布置图
5、附件
5.1、报检单
5.2、现场检测通知单格式
XXX 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6年7月30日
大里程
附件:5.1、报检单
附件:5.2.1、现场检测通知单
桥梁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通知单№:
附件:5.2.2、桥梁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通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