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分析
【摘要】在汉语学习中,越南留学生时常出现理解和使用具有色彩义词语的偏误。
本文对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语的色彩义时常出现的偏误有:误代、错用、误解、搭配偏误。
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母语的负迁移;二是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充分。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词语色彩义偏误
一、词语色彩义的内涵及分类
一个词语由音、形、义三部分组成,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邵敬敏编著的《现代汉语通论》指出:“词义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以概念义为基本内容,同时也含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义,例如感情义、语体义、古今义、雅俗义、语体义、修辞义、地域义、社区义、时间义等”。
这说明词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具有理性义,同时也具有各种色彩义。
词语的色彩义主要是指词义中依附在理性意义上表示人们的主
观态度、评价或词的使用范围、场合以及形象特点等的那部分意义。
本文采用中华书局出版的兰宾汉和刑向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词汇色彩意义的分类,将词汇色彩意义分为形象色彩义、语体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文化色彩义。
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考察留学生对汉语词语色彩义的掌握
情况。
二、偏误的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调查
1.问卷调查
本文采用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被试是汉语水平为中高级(hsk6—9级)的越南留学生。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80份问卷,收回95份,有效率为95%。
调查方法为:向越南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不借助词典或他人的帮助独立答题。
然后收回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可知。
连线题平均正确率最高,为87.5%;改错题平均正确率最低,为47.3%;阅读理解题平均正确率为75.0%;阅读选择题平均正确率为65.2%。
有答案供选择的题目正确率要高于无答案供选择的题目。
(二)偏误分析
根据问卷题目的类型以及调查的结果,可以把被被试学习现代汉语词语色彩义所出现的偏误分为以下几类。
1.误代
这类偏误是指由于词语的词义相近而导致学习者用一个词去代
替另外一个词,这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掌握词语最准确的色彩义。
学习者在学习词语的感情色彩义时容易产生这样的偏误。
在题目“我没有什么不良,但有旅行和集邮的”上,有23%的人出现了不准确
替代的偏误。
另外在本次调查中,有25%的越南学生在使用“果断”和“武断”两个词时也出现了用“武断”替代“果断”,用“果断”替代“武断”的偏误。
2.错用
这种偏误是指由于不了解词语的使用场合或语用规则,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了该词语。
在学习词语的文化色彩义时容易产生这种偏误。
问卷的最后一题为改锚题,题干均有口语与书面语混淆的错误。
这道题是问卷中正确率最低的一道,说明被试对口语体词语和书面语体词语存在着严重的混淆,不能分辨出词语所具有的语体色彩义,也就出现了错用的偏误。
3.误解
是指不能正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或特有的文化意义而造
成的偏误。
问卷中的阅读理解题是考察被试在特定的语境中对词语意义的理解情况,“小赵干起活来,跟只小老虎似的。
”这句话中的“小老虎”,大多数选错的人都受到了“小”字的干扰,选择了“力气小”这个选项,他们没能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核心在于小赵与老虎的相似之处。
4.搭配偏误
是指因没有掌握好汉语词语的搭配规则而造成的偏误。
例如选词填空题当中的几道题目,每道题都是在考搭配。
“红艳艳”、“红扑扑”和“红彤彤”三个词的搭配关系,错误率较高。
“红艳艳”是指花的颜色红得鲜艳夺目;“红扑扑”只能形容人的脸色红。
所以
“红艳艳”要与花搭配,而“红扑扑”只能与人的脸搭配。
(三)偏误原因分析
1.母语的负迁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词语色彩意义的不同。
释义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人们对他们的理解、所持有的态度以及褒贬程度是不尽相同的。
同样是“骄傲”一词,在汉语当中有三层意思:一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二是自豪;三是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而在越南语当中却只有“自以为了不起”这层意思,也就是说“骄傲”一词在越南语中是贬义词。
这种差异很容易导致越南学生在汉语交际中对“骄傲”一词的错误运用。
2.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充分
除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外,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过程中出现偏误,还因为学习者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首先,汉语与母语中对应关系不明显的词语,也就是汉语中有而学习者的母语中没有的词语,容易由于没有掌握目的语词语色彩义而产生偏误。
问卷中连线题里出现的四个词语“梯田”、“红娘”、“科举”和“四合院”均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在其他的语言当中没有,所以学习者若不能掌握这些词的汉语意思就无法灵活地运用。
其次,词语的形象色彩义偏误也是由于对目的语的掌握不够充分。
这些词具体生动,具有形象感。
例如问卷中涉及“香喷喷”、“顶呱呱”这两个词的题目正确率最低,说明学习者并没有完全掌握这两个具有形象色彩义的词语,而“笑哈哈”一词正确率达到了
92.1%,这说明被调查者理解了笑的时候会发出哈哈的声音,同时也掌握了这个词所具有的声音形象色彩。
“心细:“眼高”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色彩,用“细”来形容“心”,说明心思细腻,用“高”来与“眼”搭配,说明眼光高,形容目标远大,具有形态上的形象色彩。
再次,词语的语体色彩义方面的偏误同样是由于对目的语的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的。
问卷中的改错题主要是来自于学习者作文中的错误,基本上是在同一语句中语体前后不一致的错误。
涉及语体色彩的题目的平均正确率只有47.34%,一半以上的人不能正确地找出口语语体中用错的书面语。
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具有口语色彩义的词语和具有书面语色彩义的词语并不能进行严格的区分,同时也是由于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巨大,近义词多,意义不容易分辨,加上书面语和口语词语本身存在着交集,而且在给同义词释义时多数是区别理性意义的不同,这就使词语的语体色彩容易被忽略。
另外,学习者对使用口语和书面语的语境并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应使用具有什么样语体色彩义的词语,这也是造成偏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语
词语的色彩义在汉语当中是非常常用的,有时只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义并不能为交际提供帮助,必须要掌握词语的色彩义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词语。
词语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义,本文只选取了四种进行调查,并对偏误进行了归类。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汉语的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