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①认请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认请国情②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③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时代特征:属于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略)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1)总路线提出:①提出概念②完整表述(2)表述内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1)对象:①包括帝/封/官②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③近代中国社会贫困落后的总根源:帝④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⑤官僚资本主义是对象之一(2)动力:①包括:工农小民②最基本的动力:工人阶级③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⑤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内涵⑥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但不是主要力量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问题(2)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①革命性最坚决②分布集中,便于团结战斗③便于组成工农联盟(3)无产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两个条件:①率领同盟者与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②给同盟者以利益并教育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时代特征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前途不同②联系:革命对象和任务相同(3)前途:社会主义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性质不同//目标不同②联系:必要准备//必然趋势(5)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①一次革命论②二次革命论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提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2)政治纲领:①内容②国体③政体(3)经济纲领:①内容②土地革命路线③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④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因: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4)文化纲领:①内容②民族的含义③科学的含义④大众的含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艰难探索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中~井~②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星~③整体战略思想的形成:战~(2)主要内容①依据:国情//村情//敌情②条件:5个//其中根本原因是:不平衡③内容: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主要形式//战略阵地](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发刊词//三大法宝是:~:之间关系是~/////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基本经验作了概括(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①必然性:阶级状况:两头大中间小//经济政治革命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可能性:众多矛盾交织③内容:两个联盟: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联盟④经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策略方针⑤形式:4个,根本经验: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①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②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党指挥枪③人民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强调武装斗争,但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①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影响党的建设主要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②经验:A.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建设和作用建设//与政治路线结合起来B.三大传统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批评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2)建国,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和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3)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2)特点:①经济上: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合作//个体//私资//国资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经济②政治上: 阶级构成:工//农//小//民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1)提出:53(表述)(2)基本内容:“一化三改”(3)提出的必然性:①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三大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客观要求(4)提出的可能性:①国营经济已经建立②土地改革后农民有走合作道路的要求③已经具有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经验④有利的国际环境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1)道路:合作化(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3)阶级政策:依靠//团结//限制(4)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5)步骤:三个阶段①互②初③高手工业:(1)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生产合作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道路:和平赎买必要性:①有利于私人工商业发挥作用②有利于争取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发展统一战线③有利于发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可能性: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②统一战线合作的经验③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2)过渡形式:①初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公私合营步骤:①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②个别企业公私合营③全行业公私合营(定息)(3)对企业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1)确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①经济上: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③社会生活:主要矛盾变化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为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使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伟大胜利(4)对马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探索成果:①论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毛:社会主义两个阶段(2)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提出:①南方谈话②表述③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共同富裕(2)内涵:①把解放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②突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3)意义:①新水平②指导实践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发展才是硬道理(1)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2)发展才是硬道理①提出:南方谈话②依据:A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B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最重要的结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C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提出:江泽民(2)原因:①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②解决初段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需要③是改革开放中党的一条重要经验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原因: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2)措施:党要始终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邓:第一生产力//江: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内涵:①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②是生产力诸要素的主要推动力③使管理日益现代化战略:①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2)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和比较发达(3)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4)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十三大(5)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十五大(6)中国当前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①含义:性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程度上:处于初级阶段②空间:不是泛指,而是特指③时间:三大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④与新民主主义社会比较:相同点: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同点:经济基础不同//社会性质不同⑤与共产主义比较:相同点:社会性质相同不同点:发展程度不同(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略):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进行总结(3)科学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均需要完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八大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①表述②主要方面③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1)提出:十三大(2)主要内容①表述②分析: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及动力外部条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优良传统和根本立足点 //奋斗目标③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纲领(2)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周恩来最早提出全面建设四个现代化是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第一次使用“小康”概念的是:邓小平(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4)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十六大(2)十七大对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要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改革开放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①改革开放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完全可以称作一场革命②但这又是一场地”新”的革命,”新”主要表现在:a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b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c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理论: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③社会基本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④社会主义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理论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③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④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改革的全面性(1)改革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2)改革的历史进程: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