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故事,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
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知音难寻,第二部分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三部分为高山流水悼知音。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凭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
整篇文章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音的,体会他们的深厚情谊。
学生对于“知音”一词较为熟悉,但是对于这个词的来历并不清楚。
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用真诚的心与人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情,和同学有爱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
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课件、《高山流水》音乐、《高山流水》小视频、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高山流水(板书)
1、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2、你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自我展示的能力。
)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琴艺高超,却找不到听得懂他音乐的人,后来伯牙做官出使出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元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师相机板书关键字词:俞伯牙、钟子期、知音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知音难寻部分
师: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第1段),学生齐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他在音乐上的成绩卓著,找找。
(琴艺高超)
1、作为这样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听得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生答)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请同学们找找。
(第2段)
3、抽学生读
4、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俞伯牙知音难寻。
(琴艺高超、始终)
6、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伯牙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得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请同学
们朗读。
(二)学习巧遇知音。
1.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后来,伯牙做官出使楚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
请同学们自读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描写了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美景?
(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学生汇报)
3、学生齐读,再次感受美景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3.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有琴声的傍晚,闭上眼睛想一想,你
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曲,播放录音3-4段)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谁来说一
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首曲子时,钟子期来到了伯牙身边。
请同学们
在小组内默读5-7段,钟子期听了音乐后,他会说点什么呢?读后请勾画出描写钟子期神态、语言的句子。
6.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课件出示课件)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课件出示)
(1)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①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子期的话说明伯牙的琴弹得好,弹得妙,能用你们的“读”表达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吗?(抽生读;齐读)
③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
)赞叹什么? (琴声美、妙、琴声惟妙惟肖等)他是怎样赞叹的?(再齐读)
(2)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
江河流水!”
①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有味道)你来有味道地读读。
(抽读)
③看到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我们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说……(再读)(3)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师:当伯牙听到子期的两次赞叹后,心情和神态有怎样的变化。
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
(当伯牙听了子期的赞叹后,为什么觉得惊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②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子期的手……齐读!
③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激动的心情?自由读。
④师: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⑥引读。
他激动万分地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了解我的人啊!”
7、观看视频再次感悟伯牙抚琴遇知音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师:一次巧遇,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
第二年八月十五,当伯牙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
2、子期留下了什么遗言?(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的听先生的琴声。
)(抽生回答)
3、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
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
4、当伯牙得知子期去世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请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伯牙心中的悲痛?(生回答)
师:你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悲痛欲绝)
⑥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示意学生齐读11、12自然段)
⑦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伯牙长叹道:“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齐读)
5、观看小视频,再次体会伯牙痛失知音摔瑶琴痛苦的心情。
(点击播放视频)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师:伯牙遇子期而激动万分,又因离别而心碎不已,正因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与“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学生自读第13、14段、汇报“高山流水”、“知音”的含义)
二、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谁?为什么说他是你的知音?你是怎样对待你的知音的?(指名说一说)
2.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他人,和同学团结友爱,好吗?
板书设计
19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