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滕州市学业水平模拟(三)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
(20分)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洗礼阔绰水波粼粼问心无愧B.虔诚晨曦面面相觑断壁残垣C.锦嶂萧索忧心冲冲鞠躬尽萃D.拆散头衔芊芊细草通宵达旦2.古诗词默写。
(4分)①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②,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③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④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望岳》中“,”的境界。
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位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勇敢坚强,意志坚定的人物形象。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不停地”在句中做定语)B.张明,我的笔坏了,请把你的笔借我用一下。
(祈使句)C.山因挺拔而雄伟,水因婉转而柔美,人因内在而俊美。
(此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排比的修辞手法)D.每篇新闻(消息)都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果五个部分组成。
5.名著阅读。
(3分)《昆虫记》是____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著成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____”,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作者笔下,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也会“愉快地进食。
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6.诗词赏析。
凑《野望》,回答问题。
(2分)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徙倚欲何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分)(2)仿照“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结构。
以春景为内容,完成对联。
(两联选做其一)(1分)村村溢喜气,____________。
枝枝吐新绿,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5分)学校开展以“马年话马”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内容。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夏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饲养和训练马匹了。
马在古代的生产生活、军事战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个人而言,马是非常贵重的财产,它既可以用来做农活,还可以做交通工具,名贵的马种还是那个时代备受热捧的奢侈品。
对国家而言,马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
马的功能性角色现在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一直流传下来的马文化更需我们推崇,因为它代表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昂扬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易经》中说:“乾为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囊誊不息……正如“龙马精神”所传达的寓意一样,生机、高昂、奔腾、饱满、昌盛、兴旺、发达。
材料三:马年春节,网络和媒体中流狰“马上体”:马上有财。
马上有喜、马上进步、马上晋职……人们希竖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
(1)活动一:从上商材料巾侄选一则,参照示例,探究马的象征意义。
(2分)【示例】我选材料一,探究的结果是:马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感、昂扬进取的民族精神。
我选____,探究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马有关的熟语佳旬。
这熙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3分)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毒暮年,壮心不已。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动在暴舍。
③马尾穿豆腐没法提;提不得;别提了。
④马走日字象走田,各有各的路。
我选第____,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5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14分)木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一一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
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
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蜡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
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盘紧束成一棵梅树。
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
之后。
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l.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
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
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l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来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
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
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
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
雪片密集而叉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
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
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
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C.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
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更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既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有崇高的民族精神的青年,所以录取了他。
9.文中主人公出场时写到了“梅”,有几次写到了“雪”,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就写“梅”或写“雪”的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4分)10.联系上下文,说说“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含意。
(4分)11.“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怎样一种精神?为什么又说它“正在流失”呢?请联系实际生活做一点阐述。
(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12分)奇招击退红潮丹丘生①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
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
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
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一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
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
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
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
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l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12.分别用两个字概括红潮两个方面的危害。
(2分)13.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