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章脑血管疾病1(2)(1)
第8章脑血管疾病1(2)(1)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 ❖ ❖
成人脑重约1500g, 血流量丰富(750~1 代谢极旺盛
占体重的2%~3% 000ml/min), 占心搏出量20%
❖几乎无能量储备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 氧分压&血流量显著↓可引起脑功能严重损害
脑血液循环调节&病理生理
大脑皮质血流量丰富, 基底节&小脑皮质次之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
有关
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
纬度每增高5° 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
死亡率增加6.6/10万
脑血管疾病分类
2019年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脑梗死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及其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有效防治危险因素显著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病率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 性别 遗传因素
脑卒中危险因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hypertention) • 吸烟(smoking) • 糖尿病(diabetes) • 心房纤颤 • 其他心脏病 • 高脂血症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镰状细胞贫血 • 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梗死 (2)脑栓塞 (3)腔隙性脑梗死 (4)出血性脑梗死 (5)无症状性脑梗死 (6)其他 (7)原因不明
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Ⅳ.脑血管性痴呆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其他动脉疾病 Ⅹ.颅内静脉病、静脉窦及脑部
静脉血栓形成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敏感性
❖ 大脑皮质(第3\4层)&海马神经元最敏感 ❖ 纹状体&小脑Purkinje细胞次之 ❖ 脑干运动神经核耐受性较高
脑卒中病因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份&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病因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原则 ✓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 ✓挽救生命 ✓降低残疾 ✓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辅助检查
➢ ➢
CT & MRI检查大多无责任病灶 部分病例(发作时间>60min)MRI弥散加权(DWI)
可显示片状缺血灶
➢ ➢ ➢ ➢ ➢
彩色经颅多普勒(TCD) CTA、MRA、DSA
SPECT
PET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
1. 诊断
反复发作病史
诊断主要根据
典型症状&体征
TCD、DSA有助于确定病因、诱因&选择适当治疗
• 膳食和营养 • 运动和锻炼 • 肥胖和体脂分布 • 其他:代谢综合征、酗酒、
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 睡眠呼吸障碍病、高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蛋白 血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等
脑血管病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 高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吸烟:戒烟 • 糖尿病:血糖应小于7mmol/L • 心房纤颤:抗凝治疗 • 其它
诊断&鉴别诊断
发作持续数min, 通常30min恢复 CT、MRI无责任病灶 24h内恢复
病因&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 微栓子形成 3. 其他
临床表现
共同特点
➢ 50~70岁多发, 男性较多 ➢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发作性 ➢短暂性 ➢可逆性 ➢反复性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大脑半球内侧面血液供应
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供应
脑血液供应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 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颞叶内侧)、
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小脑
脑血液供应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椎动脉分支 ➢ 脊髓后动脉 ➢ 脊髓前动脉 ➢ 延髓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 通常持续时间短, 发作频率少, 易进展为脑梗死
➢ 临➢➢➢床大大颈表脑脑内现前动中与动动脉受脉脉主累干血管分布有关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持续时间长, 发作频率高, 较少进展为脑梗死
➢常✓见眩症晕状、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
特殊表现 跌短倒暂发性作全面(dr性op遗at忘tac(k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脑血液供应
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后2/5
脑血液供应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主要
后交通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组成Willis环)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
男:女=1.3~1.7:1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极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
流行病学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神经病学(第 6 版)
本章重点
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临床表现 脑梗死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及急性期的治疗 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四种临床类型&表现 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临床鉴别 壳核、丘脑、脑桥、小脑、脑叶出血的特征性临
脑血管病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 病因预防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抗凝治疗 • 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概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
障碍
❖ ❖ ❖
床表现 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急性期主要合并症
&预防
概述
概念
➢CV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综
合征
❖ CVD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 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 ❖ 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 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