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泊尔的风俗习惯

尼泊尔的风俗习惯


【民族文化】

尼泊尔大约有100万左右的人住在加德满都谷地的城市中, 其他约85%的人口生活在乡间。这里的人长相差异极大, 有些与中国人相似,有些皮肤较黑,非常像印度人,也 有些像是来自中东、西亚,甚至东南欧地区。事实上, 尼泊尔拥有数十个不同的民族,方言多达一百余种。即 便是经过了数百年、数千年,各民族仍然保有自己的文 化、信仰、语言与庆典、习俗等。黄牛在尼泊尔被视为 国兽,颈后带驼峰的牛更被视为神牛,受到尼泊尔人, 尤其是印度教徒的尊重,更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神牛与 母黄牛受到法律保护,一律不得宰杀。据当地学者说: “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 了人类,牛就象人类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敬牛。”
尼泊尔的风俗习惯
尼泊尔国旗
尼泊尔国徽

尼泊尔,全称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 面与印度接壤。尼泊尔国会于2008年五月 28日宣布废除君主制,结束了280多年的沙 阿王朝,成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实 现共和制。
尼泊尔火葬风俗

传统上,死者都以黄巾或白布包裹,安放在河边堆满木块的石坛上, 死者的儿子们需剔净头发、胡须,提着油灯绕行父母遗体三周,以 河中圣水为死者净脸,象征沐善洗罪,然后把米和花撒入其口中。 遗体焚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随河水流转圣河,登至极乐。
• 另外,尼泊尔人守孝期约一年,期间男女均只可穿素服,颜色鲜艳 的一律禁穿。其中寡妇为了表示对已故丈夫的忠贞。在葬礼中必须 把痛苦深刻表达出来,而愈是悲愤激昂,就会愈受亲友里邻的赞赏。 • 为了守孝,寡妇在丈夫死后第十天要除掉所有结婚配戴的首饰,剃 光头发,穿上孝服。一年内每月都要举行悼念仪式。而其它尼泊尔 人对于寡妇的态度,认为不吉利,吐口水以辟邪。正因为有此不良 风俗,寡妇就像过街老鼠,为避免招惹别人,于是足不出户。





中 文 名 称 : 尼 泊 尔 联 邦 民 主 共 和 国 英文名称: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所属洲:亚洲 首都:加德满都(Kathmandu) 主要城市:蓝毗尼(Lumbini) 国庆日:2008年5月28日 国歌:《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 官方语言:尼泊尔语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拉姆亚达夫(Ram Baran Yadav) 人口数量:2933万(2009年) 主要民族: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 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147181平方公里 GDP总计:75.4亿美元(2005/2006财年) 人均GDP:311美元(2005/2006财年)
尼泊尔另类风俗
尼泊尔的百姓就在街边露天水池洗澡.
• 自然原因。加德满都河谷地区属温带气候,冬季不冷,夏天不热,气 温常年保持在2—28摄氏度。因此即使在冬季,只要阳光充足,白天气温也 可达到零上十几摄氏度,当地人仍可露天洗澡而不觉得寒冷。据介绍,由 于水池里的水来自地下,不受地面温度的影响,因此给人的感觉是夏季清 凉,冬季温暖。此外,还有很多地下水是含有硫磺的温泉水,用它们洗浴 对身体很有好处。 • 宗教原因。他们相信,加德满都河谷地 区的水池和喷泉与他们心目中的圣湖——戈 萨因康德湖是相通的,那里是印度教主神之 一的湿婆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些水池里沐浴, 就等于是在圣湖中沐浴和朝拜,可以消灾除 罪。
宗教文化

在尼泊尔人民的生活中,宗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 晨,每家的男女老幼都会带着贡品前往印度教或是佛教的 寺庙,并且拿着用金属所制的小盘盛着大米等一些贡品, 摆放于神像的面前作祭献之用。在此之后还会把贡品与泥 土相互搅拌在一起,涂抹一些在前额的两眼之间,用以表 示神灵的存在。这种信仰自远古神话时代便开始时代相传 下来,对尼泊尔人来说,献祭贡品可以保持与加强与他们 所信仰的神的感情交流。在尼泊尔人民的生活之中,印度 教和佛教占据着最为主要的位置,这里的人们通常同时崇 拜两种宗教的神。在世界上,类似于尼泊尔这样,一个人 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崇拜以及参与多种宗教的典礼是独一无 二的,这种社会现象充分体现出尼泊尔人民在宗教信仰上 的宽容。
尼泊尔购物

说尼泊尔是购物天堂,一点也不夸张。尼泊尔售 卖的纪念品琳琅满目,稀奇古怪,主要是中国西 藏佛教和印度教的法器和装饰品,当然还有尼泊 尔本地的手工艺品等。加德满都是个令购物者常 有意外收获的地方,孩子们兜售廓尔喀刀、腰带、 铜板。有观光客的地方就有向您兜售手工艺品的 摊贩,商人守候在寺庙台阶上,便宜货、仿古物、 纪念品到处都是。每家商店都进去瞧瞧,满意就 买,不喜欢就走人,店家还是笑脸满面,起身送 客。
面对多元的民族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外 国旅行者应注意一些与当地人交往中的禁忌事项:

1 尼泊尔的问候语是“那马斯特(namaste)”,相应动 作是双手合十; 2 进入尼泊尔寺庙、住宅之前要脱掉鞋子; 3 注意不要用自己使用过的刀、叉、勺子或用手去接触别 人的食品或餐具; 4 不要用脚去碰尼泊尔人的物品,这被认为是一种不严肃 的冒犯行为; 5 注重着装,尤其是女性旅行者不要穿着暴露; 6 进入印度教寺庙前务必征得同意,因为寺庙是不向非教 徒开放的; 7 皮毛物品严禁带入寺庙范围内; 8 围绕寺庙或佛塔行走应依顺时针方向; 9 照相(无论是为人还是物品)之前应经得许可; 10 男女之间的公开亲昵行为是不被喜欢的; 记住:许多情形下,尼泊尔人们把席子铺在地上,懒洋洋在太 阳下晒着刚刚洗好的秀发。 那一路,我看到姑娘们裹一条毯子在冷水下洗澡,左 手拉着毯子,右手清洁身体; 那一路,我看到孩子们穿着整齐光鲜的校服上学。 那一路,我看到瘦牛耕在田里,硬邦邦的黄土地让牛 和人都很费力。 那一路,我看到小小繁华的路段,满街都是卖菜、卖 衣服的小贩,却没有真正“繁荣”的景象; 那一路,我看到人们捧着盘子,坐在家门口开心地聊 天,手抓着吃饭; 那一路,我看到人们用头“背”比他们身体大很多倍 的背包或者箩筐,吃力地在灰扑扑的道边儿走着; 那一路,我看到了很多很多。
【文化遗产】
加德满都谷地位于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是尼泊尔 的核心地区,在这里所发现的许多遗址,主要分布于首 都加德满都以及帕坦、巴德冈三座城市,这些建筑充分 体现了尼泊尔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加德满都城在历 史上就曾是皇家的首都和宗教中心。现保存有寺庙2700 多座,使这里形成了“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 的独特现象,故而被称为“寺庙之城”。帕坦地处加德 满都以南,始建于公元298年左右,是尼泊尔历史最悠久 的城市。城内共建有寺庙136座,被誉为“精致艺术之 都”。巴德岗也叫“巴克塔普尔”,始建于公元389年, 在梵文里为“信仰者之城”的意思,位于加德满都的东 边。
在印度教徒眼里,人的生命来自“天、地、水、火、土”五
种元素,对死者进行火葬,将骨灰撒入水中,变为泥土,交 给大地、上天,这样就又把这五种元素交还给了生命。
【传统文化】

尼泊尔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接壤,特殊的地理因素以 及历史上长久的和睦往来,逐渐使得两民族的文化生活 习俗的相近。而且,更是由于藏传佛教共同的佛祖释迦 牟尼诞生于尼泊尔,使得两地人民在宗教信仰与宗教文 化艺术上具有着相同和相通之处。
尼泊尔风俗 兄弟共享一妻
12岁的新娘塔瑞拉和她的新郎们
在尼泊尔的洪拉山区,女人可以同时拥有好几个一母同胞的兄弟 作为丈夫,但婚姻却和爱情、忠贞无关 一妻多夫制中最理想的妻子形象是:服从所有丈夫的意愿,从不 表示出自己的欲望,从不做任何引起夫妻争端的事情。同时,与每个 丈夫至少要生一个孩子——否则,会有丈夫指责该媳妇厚此薄彼(通 常由当事人来宣布孩子的父亲是谁)。 人类学家认为,一妻多夫制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是否属实不敢确 认,在临近的一夫一妻制度下的印度人聚居地村,人口增长率与宁巴 其实相同),并且在遗产继承方面因所分的份数减少从而可增加每份 价值,避免家庭财富的流失。
• 谢谢观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