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前社会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逐步提高,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个家庭普遍只有一到两个孩子,自出生起便成为了传承家族香火和改善家庭生活的唯一希望,在祖辈、父辈的双重宠爱和关怀下,孩子成为了吃饭张嘴、穿衣伸手的小公主、小王子,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顾及约束能力、学习能力、抵抗力低下,本文将围绕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内容展开,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标签: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循序渐进
前言:幼儿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新生希望,自出生起就被寄予了殷切期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潜在资源;而幼儿期是培养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游戏习惯,还是卫生习惯等等方面,都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而小班又是幼儿开始脱离父母的怀抱走向独立自主的重要阶段,再加上幼儿期儿童大脑、心智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危害,不利于幼儿未来健康成长。
一、注重小班阶段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
(一)幼儿在小班阶段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小班时期的孩童大多在3—4岁的年龄阶段,是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结束嗷嗷待哺、走向集体生活的初步阶段,生理和心理方面处于不断生长发育时期,对周围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对外界因素缺乏警惕性,防范意识差等原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方面是幼儿期的孩子可塑性强,行为习惯的养成难度系数低,有利于幼儿自觉接受恰当合理的教育,形成健康正确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不能分辨出错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错误的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儿童体力、智力的提高。
(二)幼儿期身体免疫力差。
幼儿犹如温室的花朵,步入小班的那一刻则意味着他们开始接受社会的风雨,在生理方面由于各方面体制机制、抵抗系统发育不成熟,身体免疫力低,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嗜食甜品、不勤洗手、不注重个人卫生等会威胁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促进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措施
(一)借用游戏引导幼儿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并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探索周围世界,通过游戏能够反映出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在社会性行为中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小班幼儿年龄小,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呆板单一的理论习惯说教知识并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引起幼儿的反感心理,而游戏具有趣味性、
代入性和益智性,不仅可以起到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还能让幼儿将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知识在游戏当中自主应用和反复练习。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开展“小小医院”“谁是医生”等游戏,让幼儿扮演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和病人,通过他们的角色扮演和行为表现,教师可以准确把握他们对于卫生习惯的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对症下药的进行卫生知识指导,让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饭前洗手、少吃垃圾食品、早晚刷牙的行为习惯教育,或是通过学习儿歌的方式,将行为习惯准则编奏成儿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有趣的节奏和歌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另外还可以采取奖励评价的措施,定期对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学生做出表扬和夸奖,让优秀学生起到榜样作用的同时,激发起幼儿的好胜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自主按照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提高自理能力。
(二)注重家园合作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行为习惯的折射,他们常常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和生活习惯,很容易受到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所以小班教师应当注重与父母形成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通过组织家长到园内参与幼儿游戏、幼儿学习生活或者是趣味运动会等方式,加强父母与孩子、与幼儿园的互动和联系,让家长感受幼儿园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要求,引导父母与幼儿教师在行为习惯教育上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和紧密性,并密切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改变,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另外由于当前家庭普遍只有一两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多个长辈的关爱和宠爱下,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无微不至,甚至达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程度,很难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他人分享的行为,结果让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恶习,不利于幼儿在家中继续贯彻落实幼儿园老师教育的良好行为习惯,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信箱、家访、家园交流群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严格按照老师的方法督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吃饭不挑食、不边看电视边吃饭,看电视时与电视保持三米距离,刷牙要保持三分钟等等,加强对幼儿的鼓励和表扬,循序渐进的养成自主独立、乐善好施、勇敢坚强的性格。
结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个人身心健康成长以及理想价值观的培育,幼儿时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将会渗透到幼儿的整个人生历程,并且行为习惯无法轻易被改变,作为小班幼儿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正确教育的方法指导下用心呵护幼儿学生,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好小小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倪夏莉.小班幼兒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88.
[2]华丽.小班幼儿一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J].名师在线,2017(15):89-90.
[3]周林芳.浅谈家庭教育方式对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其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