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心业务系统和银行核心竞争力
核心业务系统和银行核心竞争力
36
5、管理战略决策=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从经验决策向精 确决策的战略提升 在缺乏核心业务系统之前,银行的传统决策过程大体属于长期 的、滞后的“凭经验决策”,但在有效地“用数据说话”之后, 可以做出快速精确的管理决策。从应用组群来看,这大致包括: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企业绩效管理系统(CPM)。
25
26
2、业务处理子系统
核心银行系统的基础功能就是响应直接和间接指令,完成银行业 务处理。业务处理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通过组合为客户和银 行柜员提供不同的业务产品或服务,包括响应直接指令和间接 指令的系统,构成核心银行系统的业务处理子系统。通过业务 处理子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对公贷款、 个人贷款、会计结算、资金清算、汇划业务、外汇业务、基金 业务、债券业务、信用卡业务等业务产口;通过柜面终端、 ATM/POS、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 24 小 时不间断的服务。
3
引言:跨国银行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化趋势。
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经营重心由批发型公 司信贷领域逐步向零售型消费信贷和信用卡领域过渡。 以美国银行业的信贷结构为例,面向个人客户的消费信贷和信 用卡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占据了重要位臵。2003年底,住宅 按揭贷款、信用卡及其他个人贷款的余额累计达到2.13万亿美 元,对公司客户提供的工商贷款和融资租赁的余额1.95万亿美 元。对政府机构及金融机构的贷款为3200多亿美元。
7
8
9
第三,国际化经营趋势 即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促使商业银行由国内银行逐步发展成 为国际银行、国际全功能银行和全球全功能银行。
10
第四,规模化经营趋势 即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业务零售化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愈来愈 依赖庞大的经营网络,并导致资产规模和资本总额迅速膨胀。 一家银行只有在网点覆盖率和网点渗透率达到了相当程度,并 拥有较强的资本基础和技术基础,才能有效地吸引并留住零售 型客户和跨国公司,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都不遗 余力地补充资本实力,扩张机构网络,收购兼并能实现网络互 补和业务互补的金融机构,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核心资 本不断创出新高。
32
3、核心业务系统和核心竞争力
1、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信息分层理论+打造核心竞争力 银行核心业务建设可以分为自行开发、局部或整体引进以及外 包等多种选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自身的现实需求,找出最佳 性价比方案。J.P.摩根根据对美国银行业的分析表明,银行核 心业务系统可分为M1-M2-M3三层构架,M1层是指计算机系统 的系统软硬件以及银行专用机具;M2层主要由应用软件和人 机接口组成;M3层主要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策略规划、应用 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除了大型银行之外,中小型银行也许可 以考虑M1、M2层外包,集中精力建设M3层,才能获得提升核 心竞争力的最佳性价比,并使得本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构建在 未来更具有充分的可塑空间。
34
3、产品服务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从以帐户为中心 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竞争活动中,信息化一直作为后台支持存在, 几乎没有直接接触客户和市场的机会,因此在部分业务部门人 员眼中,核心业务系统的投入是花钱而不是赚钱。试图满足所 有客户所有需求的银行是不存在的。只有依赖数据集中,计算 产品、客户的利润贡献度,以及对机构、渠道、客户经理的利 润贡献或成本进行财务分析,才能确定应该提供和放弃的金融 服务,应该争取和放弃的细分市场,实现金融科技引导产品创 新,而不是科技尾随业务拓展。
28
29
第一阶段: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会计系统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作电子化或者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以为该 系统只是从手工记帐到更为便捷的会计体系的变动,可以使得 每天交易终了的批处理更快捷可靠。目前,如果一家银行已经 完成了数据集中,但却未在其之上运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应用 组群的开发,那么这种核心业务系统实际发挥的效能,不会好 于会计系统的信息化,这是十分狭义和被动的“一本帐”概念。
23
24
1、帐务处理子系统——批量处理子系统
伴随着业务处理过程的结束,核心银行系统要客观地记录会计 帐务,完成相关帐户的会计分录,正确反映相关帐户的资金变 化,并以客户(帐号)为中心描述其业务行为。作为核心银行 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帐务处理子系统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整个 系统的生命周期,也是银行生产系统最主要、最直接的评价标 准。
16
17
18
19
基本概念:
主机系统,前臵系统,前端系统; 高柜,低柜,中间体 数据仓库,数据集中,数据挖掘,商业智能。 物理拓扑,系统冗余,灾备中心
20
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三种认识: 1、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会计系统 2、核心业务系统=“自动的”交易系统 3、核心业务系统=“一本帐”+“一个中心”
27
3、客户信息子系统 系统地细化管理,将成本和利润中心延伸到银行的每一个部门, 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财务会计报表也将失去其作为决 策数据主要来源的地位。考核某个产品的贡献程度以确定产品 取舍的产品利润报表、分析客户贡献程度以决定新产品开发导 向的客户贡献度报表、研究部门或个人的成本利润以确定内部 优化配臵的成本利润报表等,也是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要 求银行核心银行系统将银行内部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成本 中心与产品(业务)和银行外部的客户群体联系起来,不但要 合理地存储这些信息,还要按要求生成各种报表。这些要求涉 及客户关系子系统的建设和相关系统的统筹规划设计。客户信 息子系统是核心银行系统基础应用及数据关系的核心。通过该 系统产生的客户编号,有机地将银行系统各个应用联系起来。
所谓一本帐,是从银行战略管理视角,借助核心业务系统从财务、 风险、产品和服务等对本银行有全方位的把握;所谓一个中心, 是从金融服务视角,进行市场细分、产品设计和营销创新。银 行核心业务系统被视为客户为中心的,集成了交易处理、产品 创新、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配臵等多种应用组群的 系统,被视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第三种 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理解,更能发挥金融技术对银行竞争力的提 升作用。
35
4、营销战略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创造客户需求的 交叉销售 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历来被视为给银行带来巨大营运成本,在以 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借助数据大集中之后,充分利用商 业智能BI的技术,挖掘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库营销和微观细分市 场,将不同时间空间,不同部门,不同种类的产品、银行数据 集中在一起综合分析,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叉销售和 高端销售,服务于优质客户。
金融创新和以快致胜 据统计,近五年来95%的金融创新实现都是来自于信息技术, 使得以大致胜的法则正在被改写为以快致胜,以新致胜。
21
22
2、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层次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分为3个层次。最底层是运作层,直接处理 实际业务,它是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 运作层之上是管理层,对银行的业务处理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 管理层是银行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控制风险、降低内部成本 和实现内部考核的重要手段。管理层中的系统需要从运作层获 取原始数据并进行归集和分析。。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的最顶层是战略层。战略层中的系统根据银 行业务状况、财务信息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化信息,进行数据挖 掘和分析,为银行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战略层中主要 包括了商业智能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11
全球100大银行的总资产变动情况
12
全球100大银行的核心资本变动情况
13
14
银行竞争规则:从“大则不倒”到“大的就是美的”。
15
1、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基本概念
IT系统对银行业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指南针之于航海的重要 性来相比.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国际上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 纪50年代兴起的电子化会计;二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电子化 交易处理系统,当时开始把存贷结做入核心业务系统;三是金 融IT技术的创新,出现了包含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资本 配臵等内容的全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处于急剧变迁进程中的 中国银行业,其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引进亦方兴未艾。
39
4、核心业务系统和灾备中心
大多数小银行已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 1、集群软件可以有效的实现系统数据的本地双机实时复制 2、磁盘阵列采用RAID机制保护了单硬盘损坏下的数据安全 3、采用内臵等磁带机手工备份数据 4、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 这样的数据保护足够吗? 1、当发生火灾或类似于9-11事件的灾难时会直接导致所有业 务服务器包括本地备份介质的损坏.而这种损坏甚至是可能无 法恢复的 2、阵列的多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而这时才发现手工备份 的数据也不可用或根本未及时更新
37
38
6、风险管理创新=借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对经济资本的有 效配臵 对于优秀的国际一流银行,更为关注的是经济资本的界定、计 量及其配臵,其次才是监管资本和会计资本。经济资本是指用 于覆盖信用、操作和市场三大风险的不可预期损失。尤其是操 作风险管理,通过数据的集中和统一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固化 的业务流程,极大的减少和杜绝了人为操作上的风险。迄今为 止,国内银行利用数据集中实现经济资本的有效配臵仍然刚刚 起步,此外在风险文化建设方面,核心业务系统也为实施激励 相容的框架提供了可能
6
从损益表看,综合化经营为现代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非利息收 入。2003年度,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达到1864.81亿美元, 对经营利润的贡献达到47.6%。非利息收入的主要途径是信托 收入、存款账户收费、信托收入、交易账户损益、投资银行收 入、服务净手续费、证券化收入、保险佣金及手续费、贷款转 让收入、其他非利息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