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监测技术采样技术
五、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1)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 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 其中,测定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 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 在现场测定。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 气象参数。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水样瓶 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 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还要密封。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 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 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宽度、 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 特性、间温层分布、等深线等。
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 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 表层水 • 除溶解氧、油类、细菌学指标等以外
(2)简易采样器
1.绳子;2.带有软绳的橡胶塞;3.采样瓶;4.铅锤;5.铁框;6.挂钩
(3)急流采样器
1.铁框;2.长玻璃管;3.采样瓶;4.橡胶塞;5.短玻璃管;6.钢管;7.橡胶管;8.夹子
(4)有机玻璃采样器
1.进水阀门;2.压重铅圈;3.温度计;4.溢水阀;5.放水管
• 断面位置应该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 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 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
2.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 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 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含含含含含含
含含含含含含
3#
混合
含含含含含含含含含含含
含 含 含 含 含 含 含 含 含 2#
1# 含含含含
含含含含含含
P-7
监测点位为1#, 2# ,3#
含铜和其他重金属的综合废水、含氰废水、含 铬废水单独处理,含镍废水中的镍回收
问各污染物达标情况
3.1.2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目的 基础资料的收集 监测项目 监测网点 采样技术 分析测定技术 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及实施计划
质量保 证
采样技术 采样时间、采样频率 采样方法 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基础资料的收集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随 工厂生产及居民生活情况常发生变化,采样时间 和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2.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一、水样的类型
(一)瞬时水样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 集的分散水样。
(二)混合水样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 瞬时水样的混合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 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 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 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 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 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 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 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 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 可行性和方便性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中有 泓明 线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等间距设置
>1500m
采样点位确定
<5m 5~10m 10~50m
水面下 0.3~0.5m
处
½ 水深处
河底以上 0.5m处
采样点位确定
对
照
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
断 面
应如何设置断面呢?
控
削
制
减
断
断
面
面
500m
1500m
断面 点位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第3 章 采样技术
3.1 水样采集技术
3.1.1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水质监测的分类 环境水体监测 水污染源监测 水质监测的对象 环境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
地下水 水污染源: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
水质监测的目的: (1) 对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
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 状及其变化趋势。
2.城市污水
(1)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设在:非居民生活排水 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 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
(2)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 口布设采样点。如需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应 在各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另外, 还需设污泥采样点。
(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 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 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 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
(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 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
(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 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1.带重锤的铁框;2.小瓶;3.大瓶;4.橡胶管;5.夹子;6.塑料管;7.绳子
泵式采水器
废(污)水自动采水器
盛水器
盛水器一般由聚四氟乙烯、聚乙烯、石英 玻璃和硼硅玻璃等材质制成。 材质的稳定性顺序为:聚四氟乙烯>聚乙 烯>石英玻璃>硼硅玻璃。
通常,塑料容器(P,plastic)常用作测定 金属、放射性元素和其他无机物的水样容 器;玻璃容器(G,glass)常用作测定有 机物和生物类等的水样容器。
(2) 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
(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 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
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订对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
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
污染源
排污口
水流方向
自来水取水口
F
D
G
A’
B’
D’ E
G’ F’
E’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
3. 采样点位的设置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 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 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50m
中 泓 线
50~100m
有 明 显 水 流 处
采样点位确定
100~1000m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 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 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实施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 使各个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
二、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
(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 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例如,地质 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 量等。
(三)废(污)水 监测项目
第一类:
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 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 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 总β放射性。
第二类:
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 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 类、动植物油、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 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 。
(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
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
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 本混匀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口与干流充分混 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应设置控制断
1.结果表达 水质监测所测得的众多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的监 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 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 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 2.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 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3.实施计划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 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 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 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 和技术。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
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
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
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
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 期采样监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