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法国近现代教育

第七章 法国近现代教育


二、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1919年,法国“新大学同志会”在批判双轨制教育 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要求建立统 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统一学校主要解 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

这一主张,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 响。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其中, “新大学同志会”的改革主张引起了法国社会广泛 关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一)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
(二)狄德罗的教育思想
(三)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
(四)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一)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法国唯物 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 他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精神 发展的,也就是说,人人生而智力平等、主张教育 民主化,这一观点直接抨击了“天赋不平等”,论 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合理的贵族理论。
第二节 法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二、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 三、中学课程改革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五、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六、50至6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70至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一、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20世纪初,法国在教育管理上仍然实施拿破仑时期 的大学区制度。主要是通过实施免费教育、义务教 育和教育的世俗化,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3)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三分制教学法”,即 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课程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程改革很重视,法国国家 课程委员会公布了《课程宪章》这一纲领性文件,强调法国 今后仍坚持中央集权制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编制以学生为 中心,对学科体系进行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改革。
第七章 法国近现代教育
主讲:谢志斌
第一节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一、法国近代教育概况
(一)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三)19世纪的法国教育
(一)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

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初等教育的主要内 容是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 展相当缓慢。 18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各个方面都 产生了重要影响,启蒙思想家反对天主教的蒙昧主 义,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倡导民主与自 由,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思想 基础。

1937年,法国教育部长让.泽提出了在中学的初级 阶段实行统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方案,把中学的初级 阶段与初等统一学校衔接,实现初级中学教育的统 一,有力冲击了双轨制。
三、中学课程改革

19世纪末,法国中学形成古典课程和现代课程并行、 以古典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使得许多没有学过古 典课程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行中学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强调古典学科与现代学科的传统和实用价 值,以及二者的并行和互补,反映现代社会对法国 教育的影响,确立了法国中学的基本模式。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

法国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 1.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2.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 给予保护、实行普及义务教育; 3.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 和科学化; 4.法案还在男女平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提 出了要求。
(三)19世纪的法国教育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1919年,法国议员阿斯蒂埃提出关于职业技术教育 的法案(《阿斯蒂埃法》)被议会通过,使法国的 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 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
该法在法国历史上有“职业技术教育宪章”之称。

五、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 (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 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 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 (2)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 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进行; (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 (4)对教育中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 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 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规定:儿童6-13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初等教育和师 范教育实行免费;重申教师获教须获国家颁发的证 书;要求教学不得饰有宗教标志,不得开设宗教课, 但允许假日在校外接受家长所希望的宗教教育。
它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 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近代法国著名的教育思想

(二)狄德罗的教育思想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 他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但他认为教 育可以发展人的优点,遏制缺点,肯定教育在个性 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 揭露封建专制剥夺人民受教育权利,主张剥夺教会 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教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主 张推行免费的强迫义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上同培根一样,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


在道德教育方面,涂尔干提出道德教育非宗教化的 观点,把道德教育直接与社会联系起来。在德育的 具体实施上,提出小学阶段时机最佳,要把社会群 体的道德价值取向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规范。 在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上,他认为教育学对社会 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

图1:法国巴黎第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1985)
1.拿破仑的教育改革

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对教育进 行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 在教育改革方面,拿破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要求教育为 国家服务,为国家提供受过训练的忠诚的行政官员,使教育 与帝国的社会秩序和专制性质一致。拿破仑首先采取了与天 主教会“和解”的政策,以利用教会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 权。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法令,如《关于公共教育的基本 法》、《关于创办帝国大学的法令》、《关于帝国大学条例 的政令》。
2.《基佐法案》

1830年,法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后,发展初等教 育成为重要任务,教育部长基佐颁布了《基佐法案 》,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规定每乡设一
小学,教师任教需资格证书。

此法奠定了法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推动了初等 教育的发展。
3.《费里教育法》

1881年和1882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次颁布有关 义务教育的法令,史称《费里教育法》。
爱尔维修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但他在这 个问题上走了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 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 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 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爱尔维修要求 彻底改造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还倡 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此外,他还论述了学习科 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终生都应在学习和受教 育中,主张爱护身体,重视体育。
思考题



通过以上教育改革,拿破仑逐渐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 制。其特点是: (1)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帝国大学:掌管全国教育 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教育行政机构) (2)全国的教育实行学区划管理,实行大学区制。(将全 国划分成27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 以及学区的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 监任免) (3)开办任何教育机构都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学校的学 年安排、课程设置、考试和升级等,在全国都是划一的。 (4)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 在整个19世纪,拿破仑建立的中央集权化的教育体制基本按 原样保持着。


七、70至80年代的教育改革

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 称《哈比法案》或《哈比改革》)。
(1)为加强职业教育,又对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 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2)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学校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 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三)拉夏洛泰的教育思想

拉夏洛泰是18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 主要倡导人,他的《论国民教育》系统阐述了国家 办学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是基于教会教育特别是 对耶稣会教育的批判形成的。
拉夏洛泰还从知识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角度说明了国 家办教育的必要。其思想为后来法国中央集权制的 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启示。


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教育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国家。教育的任务是使人民心智 完善、道德高尚、身体健康。还对教师提出了严格 要求,要求教师严谨、有道德、会教书;提倡自然 教育;还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四)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个人使其具备作为社会 成员与特定群体成员所必须具备的身心状况。 教育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其一,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其二,教育要使个体所隐藏的想要表现出来的 能力得到显示; 其三,教育还可以将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 的各种能力,进行代际间的传递。
六、50至60年代的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6-16 岁,主要通过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完成。
《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主要是为调解国家与宗教团体及 个人在办教育上的矛盾,政府采取与私立学校签订“契约” 的方式,对私立学校给予一定的资助并进行控制。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法国高等教育 “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的三条办学原则, 要求按照新的原则调整和改组法国的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