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2.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和中国近代发明出现较少、社会变化较为缓慢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认识: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培养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一、自主学习(18分钟)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教材 15分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西方先进的文明也随之传入我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
①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②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③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④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⑤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⑥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年在创办的《》;
⑦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年创办于
的《》。
(二)自主检测2分钟
1.中国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于19世纪的()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60年代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
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A.鞠躬 B.握手 C.跪拜 D.点头
(三)我的疑惑 1分钟
二、合作探究(15分钟)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材料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
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
面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极大的冲击了旧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精神生活
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百度百科
材料2:生活方式、习俗朝进步文明的方向发展,这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相适应;但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的奢侈享受。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1,思考促使近代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从中我们可能得出什么启示?
三、当堂训练(10分钟))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1.下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
2.随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人们的社会生活
随之发生变化。
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是()
3.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4.19世纪末在上海,①一身穿中山装的男子②到某一照相馆拍了张照片,③接着看了场名为《定军山》的电影,④后坐火车回家了。
这段描述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称呼,使用“先生”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四、自我反思(2分钟)紧扣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扼要说明。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