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解读文件。
《准入条件》将“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以及“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列为不受生产能力限制的产品。
可以说,目前一些欧美日等国已大量应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但国内企业由于设备投入较高等原因而很少采用该工艺。
为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准入条件》规定这类项目不受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为新型铅蓄电池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技术在新铅蓄电池中的运用
由于铅蓄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容易给人们造成不环保的印象。
铅蓄电池能否成为“绿色能源”,也是人们一直在寻求和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的开发利用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铅蓄电池作为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绿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如何减少铅的污染,如何绿色生产,早在2010年就有电池行业著名专家提出,铅蓄电池特别是动力铅蓄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升技术含量,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虽然这次的《准入条件》对新建、改扩建、现有和单纯极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一定的限制,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鼓励对铅蓄电池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还是“相当宽容”。
《准入条件》中之所以明确规定:“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或采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不受生产能力限制。
”是因为这些新型铅蓄电池从工艺的技术上都符合未来铅蓄电池的发展方向。
未来铅蓄电池企业应将重点转移到发展阀控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推进铅蓄电池减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提高铅蓄电池的功率特性,降低铅的耗用量,对降低铅蓄电池成本、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清洁生产是新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从2011年铅蓄电池行业经历的环保专项检查,到2012年到国家为电池行业制定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再到工信部下达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我国对铅蓄电池行业生产要求更加严格,行业标准及规定越来越多。
2012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铅蓄电池行业将受多重洗礼,清洁生产仍是主题。
此次发布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改扩建企业应远离各类环境敏感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封闭式的生产设备,并按照生产规模配备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节能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员工接触铅污染的机会,并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据了解,在蓄电池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浙江长兴县,超威动力投资新建了绿色能源科技创业园。
与以往新建项目不同的是,超威新基地的规划起点就是环保优先、节能减排。
在已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中,由于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和生产设备,全面推广内化成、新型充电、废水循环等先进生产工艺,整个厂区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已经成为长兴环保型企业的标杆。
在国家低碳环保的理念倡导新形势下,蓄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也加快了向低碳节能的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是未来新型铅蓄电池发展的必然方向。
资讯来源:洲际电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