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说明及质量控制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说明及质量控制
• 3.1.1材料进场检验 ( 1 ) 工程中所用的预制内墙板以及安装辅材等,必须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BG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 范》GB50325标准的要求。不得采用对人体有害及对环境有污染的材料。 (2) 材料进场时,厂家应提供预制隔墙板、粘结剂和嵌缝带的质量检验报告及合格证。 (3) 预制隔墙板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允许偏差检验以1000块为一个批次,不足1000块的也视为一批。每批随机抽查10块。 (4)预制内墙板的外观质量应按表3.1-1检查。其中一项不合格的,则应判定为不合格。
以下简称“排板图”)。并据此指导预制内墙板生产、安装和电
气专业施工。 • • • • 2.排板图应在主体结构出±0之前完成。 3.排板图可由生产厂家设计,但应充分征询设计及施工单位意见
。最终完成的排版图需设计、总包、监理及业主签字确认。
4.总包应根据排板图,把电气专业甩管的定位尺寸标注在施工图 中。并经厂家、监理及项目部确认。 5.排板图应包括平面布置图及立面图。图中应标明墙板编号、类 别、规格尺寸;门洞口位置和尺寸;预埋管线、插座及开关底盒 的位置和尺寸;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规格种类等。
项目
长度 宽度 厚度 板面平整度 对角线差 侧向弯曲
允许偏差(mm)
±5 ±2 ±1 ≤2 ≤6 ≤L/1000
检验工具
用钢卷尺测量平行于板长度方向的任意部位 用钢卷尺测量垂直于板面长度方向的任意部位 用刻度值为1mm的钢直尺测量板的两端及中部 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靠尺与板面两点间最大距离 用钢卷尺测量板面两个对角线长度差 拉线用塞尺测量侧面弯曲最大处
24h之内
砂浆或混凝土填实底口缝隙 工序间隔时间
工序间隔时间
7d之后
撤除木楔,并将孔洞填实
7d之后
工序间隔时间
墙面电盒开孔及机电管线安装作业 板缝填嵌缝剂、粘嵌缝带
预制内隔墙验收
图3.2-1 隔墙板安装工艺流程图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2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 3.2.1 施工工序技术要求 1、定位放线:根据已经审核确定的墙板安装施工平面图,依照控制线把楼面上的墙线弹好、并标好门窗的位置,经检查无误,进行下道工序。 2、结构基层清理:墙板安装前30分钟,用湿布清洁结构墙面、顶板面相应部位,并涂刷专用界面剂至晾干; 3、墙板侧边清理:墙板安装前,对每块墙板侧边进行清洁擦拭后,涂刷专用界面剂晾干备用; 4、安装第一块墙板:
且每处数据均应满足要求。
且每处数据均应满足要求。
图3.1-1长度测量位置(单位为mm)
图3.1-2宽度测量位置(单位为mm)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1 材料进场检验与工程质量验收
• 3.1.2 材料进场试验方法 (3)尺寸:
③ 厚度:在各距板两端100mm,两边100mm及横向中线处布置测点,如图 3.1-3所示共测量6处: 用精度0.5mm的钢直尺,外卡钳和游标卡尺配合测量,读数读至0.5mm, 记录测量数据。 取6处测量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验结果,精确至0.5mm。 ④ 板面平整度:受检板两板面各测量3处,共6处。如图3.1-4所示: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测量。记录每处靠尺与板面最大间隙的读数,读数读 至0.5mm。取6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检测结果,精确至1mm。
(2)应以保证电气管线布置在预制内墙板的孔芯为前提。当电气点位的设 置与之冲突时,应先考虑调整电气点位。确实不能调整的,再考虑通过调整 板块尺寸来解决;
X X 详图号 详图所在页
(3)严禁将电盒、过线盒、空调预留孔等设置在预制墙板板缝内;
(4) 使用两联或三联开关时,预埋电盒的宽度不应超过板宽的1/2; (5)位于结构梁下的门头板,应采用下挂的方式与主体结构一起浇筑成型 ;
注:序号3、4、5项中低于下限值的缺陷忽略不计,高于上限值的缺陷为不合格
a复合条板检测此项。 b空心条板应测壁厚。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1 材料进场检验与工程质量验收
• 3.1.1材料进场检验 (5)预制内墙板尺寸允许偏差应按表3.1-2检查。
表3.1-2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第二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深化设计
现场施工前其隔墙板厂家须完成装配式隔墙板的深化设计工作,出具隔墙板深化图(排版图)。
• 6.排板原则:
(1)没有门洞口的墙体,应从墙体一端开始沿墙长方向顺序排板;对于有 门洞口的墙体,应从门洞口开始分别向两边排板。当墙体端部的墙板不足一
墙板深化图示意
块板宽时,应设计补板。补板宽度不应小于300mm;
钢钉
Ø5.5x90;镀锌水泥钉
L型钢卡件
射钉
Ø4x35;镀锌水泥钉
L型钢托件
填缝材料
/
根据缝宽选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或C20细 石混凝土
修补砂浆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基层清理、验收
3.2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安装工艺流程
按照排版图弹出墙板定位线
墙板、基层清理;刷界面剂后晾干
现场拌合胶粘剂 基层及墙板侧边满涂胶粘剂 顺序安装墙板 墙板下端用木楔子备紧 一面墙安装完毕后验收
① 长度:量测3处: ——板边两处:靠近两板边100mm范围内,平行于该板边; ——板中一处:过两板端中点,如图3.1-1所示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拉测,读数读至1mm,取3处数据为检测结果, ② 宽度:量测3处: ——板端两处:靠近两端的100mm范围内,平行于该板边; ——板中一处:过两板边中点,如图3.1-2所示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拉测,读数读至1mm,取3处数据为检测结果,
图3.1-4 板面平整度测量位置
图3.1-1厚度测量位置(单位为mm)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1 材料进场检验与工程质量验收
•
⑤ ⑥ ⑦
3.1.2 材料进场试验方法 (3)尺寸:
对角线差: 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量测两条对角线的长度,读数读至1mm。取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值为检测结果。 侧向弯曲: 通过板边端点沿板面拉直测线,用精度0.5mm的钢直尺测板两侧的侧向弯曲处,取最大值为检测结果,精确至0.5mm; 壁厚 在受检空心板端部用壁厚卡尺测量3处,分别测量板的上下壁厚及孔间壁厚的薄弱处,读数精确至0.1mm,如目测空心板中间的上下壁厚有明显差别,可沿板
表3.1-1外观质量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复合板条面层脱落a
项目
板面外露筋、纤;飞边毛刺;板面泛霜;板的横向、纵向、厚度方向贯通裂缝
指标
无 无 ≤2处/板 ≤3处/板 ≤2处/板 ≥12
板面裂缝,长度50mm~100mm,宽度0.5mm~1.0mm 蜂窝气孔,长径5mm~30mm 缺棱掉角,宽度X长度10mmX25mm~20mmX30mm 壁厚b/mm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1 材料进场检验与工程质量验收
• 3.1.2 材料进场试验方法 (1)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进行。 (2)外观质量:对受测板,视距0.5m左右,目测有无外露增强筋或纤维、贯通裂缝;用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量测板面裂缝的长度, 蜂窝气孔,缺棱掉角数据,读数读至1mm;用精度为0.02mm的刻度放大镜测量裂缝的宽度,并记录缺陷数量。 (3)尺寸:
• • • • •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建筑轻型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 GB/T23451-2009 JGJ/T157-2008 JG/T169-2016 • • • • • 《轻质隔墙条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J01-29-2000 《蒸压陶粒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规程》DBJ/T-15-84-2011 《住宅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GBJ16-2006 GB50045-2005
预制内墙板 混凝土结构墙 砌体结构墙 外窗
2 1
(6)小于300mm的门边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并宜与主体结构一起
浇筑。 (7)墙体长度超过4m或墙体高度大于标准板的长度时,需进行专项设计 ,以保证墙体稳定性。
PART 3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第三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3.1 材料进场检验与工程质量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轻骨料混凝土隔墙板施工技术规程》DB11/T491-2007
PART 2
第二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深化设计
第二部分
装配式隔墙板深化设计
现场施工前其专业隔墙板生产厂家须完成装配式隔墙板的深化设计工作,出具隔墙板深化图(排版图)。
• 1.预制内墙板深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结合电气专业预埋预留以及 预制内墙板连接构造的需要合理布置排板。应根据土建及精装修 施工图纸进行预制内墙板深化设计,绘制出预制内墙板排板图(
5、依次安装墙板:按照第一块板的安装方法依次安装后续墙板。在墙板安装完毕后24小时之内,用1:2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实底口,7天后撤 出木楔,并灌实孔洞; 6、质量检查:一面墙安装后,及时检查墙面平整度、垂直度;已安装的墙板,应稳定、牢固,不得撬动。 7、墙面电盒开孔及机电管线安装作业:墙板安装完成7d后,方可在隔墙板上进行电盒开孔和机电管线安装。完成安装后,应采用1:3水泥 砂浆对孔线口进行填补。 8、板缝处理:墙板安装完成7d后,方可在墙板接缝处粘贴嵌缝带。 9、预制内隔墙验收:完成板缝处理后,组织业主、监理、总包及施工班组对内隔墙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应对不合格位置进行整改处理。 10、移交:移交精装修前应及时检查板缝的质量,如有裂缝出现,应进行修补。修补完毕后方可移交下道工序。
装配式隔墙板施工工艺 说明及质量控制
2018.11.16
目 录
CONTENTS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