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CEQ9340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容器制造通用技术条件r495

BCEQ9340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容器制造通用技术条件r495

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容器制造通用技术条件目录1 总则 32 引用规范和标准 33 材料要求 44 制造、检验与验收85 水压试验136 其它131 总则1. 1 本技术条件对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容器的制造及验收提出了一般要求。

制造商应根据各自的经验和能力,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1.2 当本技术条件与项目规定或图纸有矛盾时,应以项目规定或图纸为准。

如需澄清,应得到原设计的书面确认。

1.3 本技术条件仅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以S11306、S11348、S30408、S30403、S32168、S31608、S31603、S31668、S31708、S31703不锈钢为复层,以Q245R、Q345R为基层,总厚度不大于60 mm的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以下简称“容器”)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爆炸轧制法和轧制法生产的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也可参照本技术条件执行。

1.4 以1.3条中所述不锈钢为复层,锻钢20、16Mn为基层的法兰盖、换热器管板复合板等,也可参照本技术条件执行2 引用规范和标准2. 1除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图样以及所引用的规范、标准或规程的相关规定。

TSGR 0004-2008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及第1、2号修改单GB/T 229-2007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713-2008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3274-2007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 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6396-2008 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GB/T 9948-2006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 24511-2009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及钢带JB 4708-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 4726-2000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B/T 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 4744-2000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JB/T 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NB/T47002.1-2009 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第一部分:不锈钢-钢复合板ASME SA 240 压力容器和一般用途用铬及铬镍不锈钢板、薄板和钢带ASME SA-263 铬-不锈钢钢复合钢板ASME SA-264 铬-镍不锈钢复合钢板ASME SA578 特殊用途普通钢板与复合钢板超声直射波检验BCEQ-9304/A1(1) 非临氢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管制造技术条件当上述文件与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原则上应按严者的要求执行或用书面向我公司提出,由我公司负责解释或提出处理意见。

2.2 本技术条件引用的规范、标准或规程除注明出版年号者外均应为最新版本。

3 材料要求3.1 复层和基层3.1.1复层用不锈钢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在交货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24511的规定。

当从国外进口时,应符合SA 240中相应钢号的规定。

3.1.2 基层用Q245R、Q345R 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在交货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713-2008的规定。

3.1.3 基层用20、16Mn锻钢材料应符合JB 4726的要求,锻件等级见图纸规定。

3.2 复合钢板国产复合钢板应符合NB/T47002.1和进口复合钢板应符合ASME SA-263或ASME SA-264的规定,此外还应符合下面的各条规定。

3.2.1 复合钢板界面结合率应符合NB/T47002.1中B1级的规定。

3.2.2 复合钢板的基层和复层之间的界面应为冶金结合。

可以采用爆炸法、轧制法或爆炸轧制法生产。

3.2.3 用于生产复合钢板的坯料,无论是基层还是复层均应为整张,不宜拼接。

若因特殊需要,对于爆炸复合钢板的复层采用拼接时,其拼接方案得到本公司书面认可后方可实施,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3.2.3.1 复合前复层用钢板的拼接a) 拼板应刨边;b) 用丙酮或不锈钢丝刷清理待焊区;c) 用氩弧焊方法焊接拼缝。

3.2.3.2 复合后复层拼缝的处理a) 用砂轮清除拼接焊缝,并磨出图3.2.3所示的坡口;b) 坡口及周围25mm 范围内用丙酮清洗干净;c) 对坡口面按JB/T 4730.5进行100%的渗透检测,检测灵敏度等级3级,检测质量符合I级为合格;d) 严格按照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进行施焊,焊接材料应符合3.3.5条的规定;e) 焊缝表面磨到与母材齐平后按JB/T 4730.3进行100%的超声检测和按透检各同板组大于准按表3.2.6的规定。

R4 ~1mm.560°最小10mm表3.2.6 复合钢板的性能试验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试样数量(个)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合格标准1 拉伸 1 GB/T 2975 GB/T6396 注①2 冷弯内弯1外弯1 注②GB/T 6396 GB/T 6396 注③3 剪切强度 2 GB/T 6396 GB/T 63964 复层厚度 2 钢板头部或尾部任一角超声波测厚5 冲击 3 GB/T 2975 GB/T 229 注④注:①复合钢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应符合NB/T47002.1的规定。

②内弯---试件弯曲后复层在内侧。

外弯---试件弯曲后复层在外侧。

③试样宽度b=2t(t为复合钢板总厚度),弯芯直径(d)按NB/T47002.1要求,弯曲角度:180°,其结果以复合界面无分层、弯曲部分外侧无裂纹为合格。

④冲击试样样坯在基层钢板上切取,冲击功应符合GB713的规定。

3.2.7 复合钢板界面结合状态3.2.7.1 复合钢板的界面结合部应按NB/T47002.1进行超声检测,其结果应符合B1级的规定。

进口复合钢板应按SA578中S7进行超声检测,质量等级应符合SA263或SA264中1级。

3.2.7.2 复合钢板界面结合部的超声检测应在热处理及校平以后进行。

3.2.7.3 复合钢板界面结合部的超声检测应在全面积范围内逐张进行,探头重叠部分不得小于15%。

3.2.8 复合钢板超标缺陷的修补3.2.8.1 单个缺陷面积大于250cm2或任意1mx1m范围内缺陷面积超过250 cm2的复合钢板应判为废品,不允许修补。

3.2.8.2 未超过上述3.2.8.1款规定,而又不满足3.2.7.1条规定的超标缺陷允许用焊接法进行修补,其步骤如下:用砂轮把超标缺陷打磨掉,经超声、磁粉或渗透检测,确认未结合和裂纹等缺陷已被完全清除后,方能进行修补。

打磨要求见图3.2.8。

3.2.8.6 修补过的部位应在质量证明书中注明。

3.2.9 复合钢板应经热处理后交货。

在保证3.2.6条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满足复层的抗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具体热处理工艺由复合钢板制造厂决定。

3.2.10 当图纸未做规定时,铁素体不锈钢复层表面应经粗磨粒磨后,再用粒度为120#~150#的磨粒精磨处理,表面粗糙度不粗于Ra3.2。

奥氏体不锈钢复层表面应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后交货。

3.2.11 复合钢板的复层、基层和总厚度允许偏差及其检测方法应符合 NB/T47002.1的规定。

3.2.12 复合钢板的长度、宽度和不平度的允许偏差以及表面质量应符合NB/T47002.1的规定3.2.13 复合钢板生产厂在交货时,应提供复合钢板的各项检测报告等相关技术文件及产品合格证。

3.3 其它材料3.3.1 不锈钢复合钢管应符合BCEQ-9304/A1①的规定。

3.3.2 无缝钢管应符合GB 9948或GB/T 14976的规定。

换热管按图样规定。

3.3.3 内件用不锈钢板应符合GB/T 3280或GB/T4237的规定。

3.3.4 支座所用Q235-B 、Q235-C 、Q245R 或Q345R 钢板应分别符合GB/T3274或GB713的规定。

R4~1m m0.560°最小10mm3.3.5 焊接材料3.3.5.1 设备制造厂应根据基层材料的性能和自身的经验,从JB/T 4709中选取用于基层的焊接材料,且满足JB/T4747之规定。

3.3.5.2 壳体、管板上的不锈钢堆焊层及接管、法兰等局部耐蚀层堆焊的焊接材料应符合JB/T4709附录A的相应规定。

3.3.5.3 不锈钢内构件与复层相焊时,其焊接材料应按JB/T4709的规定。

3.3.5.4 当设计图样要求DN≤80mm小接管采用整体不锈钢时,不锈钢接管与碳钢、低合金钢壳体间的焊接材料应与接管材料相匹配。

当接管材料为321型时,焊接材料应为E309型(堆焊用E309L型);当接管材料为316型时,焊接材料应为E309Mo型(堆焊用E309MoL型)。

4 制造、检验与验收4.1 一般要求4.1.1 设备应按GB 150、本技术条件和图样的要求进行制造、检验与验收。

4.1.2 设备制造厂对4.1.1条所指定的技术文件有任何偏离(包括材料代用),均须事先得到本公司的书面同意。

4.1.3 设备的各种类别的焊接工作,必须由持有相应类别的有效焊工合格证的焊工担任。

焊工考试应遵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

4.1.4设备采用的各种无损检测,必须由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相应有效资格的人员担任,级别应在Ⅱ级或Ⅱ级以上。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应符合《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规定。

4.2 焊接工艺评定4.2.1 正式施焊以前,应按JB4708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2.2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母材、焊接材料、热处理制度等均应与产品一致(热处理时间允许累积计算)。

4.3 冷、热加工4.3.1 壳体和封头的成形不能削弱复层与基层的结合。

本设备所用的封头,宜优先采用温冲压成型。

成型温度的选择以不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为依据。

成型后应再次进行100%超声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3.2.7.1条的规定。

此外,还应对过渡区的内表面进行100%渗透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JB/T 4730.5中I 级的规定。

4.3.2 复合钢板可用机械法或火焰法进行切割。

用机械法切割时,复层放在上面,基层放在下面,以避免复层损伤。

采用火焰法切割时,基层放在上面,复层放在下面,切削从基层进行。

当采用火焰或等离子切割时,应采用机加工或打磨方式去除热影响层。

4.3.3 壳体、封头上的A 、B 类接头焊缝坡口形状,根据板厚和焊接方法可加工成为V 形、U 形、或X 形,无论采用何种焊接接头型式,复层端部离基层坡口边缘的距离应剥开至少为5mm ,见图4.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