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三、时间的测量 (1)认识秒表 分(小圈)的最 小分度值:0.5min 秒(大圈)的最 小分度值:
0.1s 秒表读数:
1min41.0s
讲授新课
26 55 24
53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12
3
11
4
10
5
9 876
22
(2)使用方法
33 4 35 6
37
8
一走 二停 三归零
2.78cm
讲授新课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分度值 1㎜ ;物体长 度为 2.78㎝ 。
分度值 1㎝ ; 物体长度2.7㎝。
讲授新课
6.会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准确值为: 2.7 估读值为:0.08 单位为:cm 。 此时物体长度为: 2.78cm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3.70cm 。
(2) 180m=
km
600m= 600×106 μm= 6×108 μm 180m= 180×10-3km = 0.18km
讲授新课
时间单位换算:
(1)500min=_______s
(2)180ms=
s
500min= 500×60 s= 30000 s 180ms= 180×10-3s = 0.18s
讲授新课
二、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1.滚轮法 适于测较长的曲线长度,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讲授新课
2.化曲为直法(等效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A′
B′
A B
地图测绘仪
讲授新课
3.组合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 径和圆锥体的高)
讲授新课
想一想:如何测量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 4.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讲授新课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参”照。物是青山 竹排在江中游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竹排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云
讲授新课
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时、 分、 毫秒、 h min ms 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微秒 μs
1s=103ms 1ms=103 μs
讲授新课
测量单位换算方法步骤:
先“换”
后“算”
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 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 间进行等量代换
将各物理量单位 前的数字进行化 简运算
讲授新课
长度单位换算:
(1)600m=_______μm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1m 1 dm 1 cm
讲授新课
小资料
1983 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
1
中 299 792 458 s 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 1 m。 天文学中使用的长度单位: 光年(即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1光年(l.y.)≈9.461×1015米。
2.2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测量需要一个标准
同学们用自己的大拇指指尖和中指指尖的距离( 叫一拃)测量课桌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拃数是否相 同?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得出的拃数却不相同呢?
如果用“拃”作为比较的依据,作为测量长度的 标准,可行吗?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
2.1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导入新课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 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 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3.1km/s, 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 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 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
讲授新课
四、误差
(一)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
异就叫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1.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2.仪器本身不准确 。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讲授新课
(三)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
游标卡尺
刻度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讲授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尺寸
1.会认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它 它的的零 量刻 程度是多线少在?哪里,8是cm否磨损?其最离零左)刻端,度 边 没线缘有在有磨左一损端小(段离距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1mm
讲授新课
2.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 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 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 度尺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51
39
20
10
49
1பைடு நூலகம் 47 16
41
12 43 45 14
讲授新课
活动:时间的测量 1.采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的方法来估测一段时间: 某同学从教室一段走到另一端大约需多少秒 跑100米所用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2.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从教室一端走 到另外一端)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取一块机械停表,仔细观察:
讲授新课
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讲授新课
2.时间的单位: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其它常见的时间单位及符号。
讲授新课
例3: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参照物 位置是否改变
乘客
学生、地面 改变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讲授新课
例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 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 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 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 都在不停运动......
天体的运动
细胞的运动
讲授新课
2.机械运动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 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 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重点)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重点)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讲授新课
一 测量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
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单位换算: (1)0.45m= 0.45×109nm= 4.5×108nm (2)38cm= 38×104μm = 3.8×105 μm (3)750s= 750×103ms = 7.5×105 ms (4)3×109μs= 3×109×10-6s = 3×103 s
讲授新课
二 测量活动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讲授新课
3.会放 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
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 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 乙所示)。


讲授新课
4.会看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如图丙所示)。

×
×
0 cm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