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形考作业一:1.什么是先天性疾病?什么是家族性疾病?什么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是指婴儿出生时已发生的发育异常或疾病,不论其是否具有遗传物质的改变,故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遗传病多数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出生时无症状,发育至一定年龄才发病,甚至可到年近半百时才发病。
家族性疾病是指某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即在一个家庭中不止一个成员罹患同一种疾病,表现为亲代和子代中或子代同胞中多个成员患有同一种疾病,很多显性遗传病家族聚集现象尤为明显:某些家族性疾病并不是遗传病,而是由于共同生活环境所造成。
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家族性疾病。
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也可呈散发性,无家族史。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2.人类遗传病分为哪五大类?染色体病: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畸变)使基冈组平衡被破坏所导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其往往具有多种临床表现,故又称为染色体异常(畸变)综合征。
可分为常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病: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
主要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即是由于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呈孟德尔式遗传。
多基因病: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即若干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称为多基因病。
体细胞遗传病:由于特定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所引起的,这种在体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体细胞突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疾病。
线粒体遗传病: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称为线粒体遗传病,它是一组独特的、与线粒体传递有关的遗传病。
3.遗传病对我国人群的危害情况如何?①我国每年出生约2400万人,将有约20—25万先天畸形婴儿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②每年活产婴儿中约有4%—5%的可能具有遗传缺陷;③在整个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④遗传缺陷在智力低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⑤我国工农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致突、致癌、致畸因素对遗传物质的损害,将增加遗传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素质等。
4.DNA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因而被确认为遗传物质?○1在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2储存巨大的遗传信息;○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和生物的性状;○4能在后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5结构稳定,并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简述人类结构基因的特点。
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②侧翼序列,位于编码区两侧,包括调控区、前导区和尾部区。
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终止子等。
前导区和尾部区分别为编码区外侧5,端和3,端的可转录的非翻译区。
6.简述DNA半保留复制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7.何谓翻译?其过程需要哪些物质参与?分为哪几个步骤?翻译就是在细胞质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碱基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需要原料就是20种氨基酸,酶,模板就是mRNA还有能量。
步骤:tRNA一端的碱基与mRNA上密码子配对,另一端携相应的氨基酸,合成有一定碱基序列的蛋白质。
8.请说明基因突变的置换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和片断突变方式。
(1)置换突变即碱基置换引起的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某个碱基被另一碱基取代称碱基置换(或置换突变),包括: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终止密码子突变。
碱基置换会引起其所在密码子的改变,影响多肽链氨基酸的种类或序列,造成不同的后果。
(2)移码突变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一两个或多个碱基时,使变化点下游的碱基发生位移,密码子重新组合,导致变化点以后的多肽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全部改变。
移码突变可造成终止密码的提前或推后,从而使多肽缩短或延长。
(3)整码突变指在DNA链密码子之间插入或丢失一个或几个密码子,可导致多肽链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但变化点前后的氨基酸不变。
(4)片段突变是指基因中的某些小片段核苷酸序列发生的改变。
它们的变化比点突变要大,主要包括缺失、重复、重组和重排等不同突变形式。
9.基因突变可能产生什么后果?○1变异后果轻微,对机体不产生可察觉的效应。
从进化观点看,这种突变称为中性突变。
○2造成正常人体生物化学组成的遗传学差异,这样差异一般对人体并无影响。
例如血清蛋白类型、ABO血型、HLA 类型以及各种同工酶型。
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发生严重后果。
例如不同血型间输血,不同HLA型间的同种移植产生排斥反应等。
○3可能给个体的生育能力和生存带来一定的好处。
例如,HbS突变基因杂合子比正常的HbA纯合子更能抗恶性疟疾,有利于个体生存。
○4产生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
○5引起遗传性疾病,导致个体生育能力降低和寿命缩短,这包括基因突变致蛋白质异常的分子病及遗传酶病。
据估计,人类有50000个结构基因,正常人的基因座位处于杂合状态的可占18%,一个健康人至少带有5-6个处于杂合状态的有害突变,这些突变如在纯合状态时就会产生有害后果。
○6致死突变,造成死胎、自然流产或出生后夭折等。
【医学遗传学】形考作业二:1.人类染色体是如何分组的?根据国际命名系统,1~22号为常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22对染色体;其余一对随男女性别而异,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将这23对染色体分为A、B、C、D、E、F、G 7个组,A组最大,G组最小。
A组包括1~3号染色体;B组包括4~5号染色体;C组包括6~12号染色体、X染色体;D组包括13~15呈染色体;E组包括16~18号染色体;F组包括19~20号染色体;G组包括21~22号染色体、Y染色体。
2. 按照国际标准,如何描述人类染色体核型?主要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将人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进行配对,顺序排列编号,其中x对为男女所共有,称为常染色体(autosome),编为1-22号,井分为A、B、C、D、E、P、G 7个组,A组最大,G组最小。
另一对随男女性别而异,称为性染色体。
女性为XX染色体,男性为XY染色体。
X染色体较大,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列入C组;Y染色体较小,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列入G组。
正常发育时,具Y染色体的个体发育为男性,无Y染色体的个体发育为女性。
3.什么是高分辨显带染色体?有什么意义?所谓高分辨带主要是指细胞分裂早中期、前中期、晚前期或更早时期染色体的带纹,其单倍染色体的带纹数目可达190~850条带,甚至可达更多条带。
高分辨带的命名,即一个带再分时,应在原带之后加小数点,并在小数点后面加新的数字,称亚带、次亚带。
(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应用,使染色体核型分析更精确,发现和证实了一般带型分析所发现不了的、更细微的染色体异常。
4.简述有丝分裂过程。
①前期:核内染色质螺旋化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核仁、核膜消失。
②中期:随着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增高,染色体更缩短变粗,形成光镜下最清晰、最易分辨、形态最典型的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着丝粒与纺锤丝微管相连。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着丝粒复制纵裂为二,原来构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成为具独立结构的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此时,藉纺锤丝的牵引,两组数目、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
④末期:集中于两极的两组染色体逐渐解旋、变细长成为染色质,核膜形成,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核。
同时细胞质分裂,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完成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5.说明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其意义。
(1)只发生在性细胞形成过程中的成熟期,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DNA分子只复制一次,即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所形成的精细胞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单倍体(n)(精细胞经变形期形成精子,染色体数仍为n)。
(3)精于(n)和卵细胞(n)结合成受精卵又恢复为二倍体(2n)即n+n=2n。
从而使于代获得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保证了人类(或其它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相对稳定,保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和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4)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染色体多态性研究有什么意义?主要表现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带纹宽度和着色强度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①Y染色体的长度变异。
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及随体柄部次缢痕的增长或缩短、随体的有无、大小以及重复等。
③第1、9和16号染色体次缢痕的变异。
6. 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及异同1.DNA高度螺旋,染色质凝结,染色单体数量开始不变,后期从着丝粒出分开,染色单体为零。
2.染色单体在第一次分裂时候数量不变,染色单体在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候染色体从着丝粒出分开,染色单体数量为零。
3.有丝分裂间期细胞质凝结,细胞核膜和核仁消失。
前期有中心粒发出纺锤丝牵引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中央赤道板处,后期染色体从着丝粒出分离,纺锤丝将染色体向两极牵引,末期细胞质分裂而且重新形成新的核膜核仁,形成新的两个细胞。
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次中期是同源染色体相对排列,对称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后期染色体并不分离,直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在第二次分裂中就和有丝分裂相同了。
4.最好观察的地方是在分裂中期,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中央的赤道板,而减数分裂第一次中期是同源染色体相对排列,对称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第二次分裂中期则跟有丝分裂一样,是着丝粒排列在中央的赤道板两侧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胞分裂后染色体个数不同。
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2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3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4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7.请写出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即Klinefelter综合征或XXY综合征。
核型可有多种改变,其中以47,XXY最典型;其他还有如47,XXY/46,XY等。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男性不育、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并呈女性化发展,以及身材高大等。
在青春期之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青春期后,逐渐出现睾丸小、阴茎发育不良、精于缺乏、乳房发育女性化、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可伴随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等,部分病人有智力障碍。
注意:掌握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助于在优生学方面开展相应的鉴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