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一、名词解释(共5题,4分/题,共20分)1、云存储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1] 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简单来说,云存储就是将储存资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
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
2、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使用数据字典为简单的建模项目。
4、数据挖掘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又译为资料探勘、数据采矿。
它是数据库知识发现(英语:Knowledge-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中的一个步骤。
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息的过程。
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5、长鞭效应“长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产生“长鞭效应”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即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
二、问答题(共4题,10分/题,共40分)1、今天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相当多的员工在上班时间,在办公网络上炒股票、QQ聊天(所聊容与工作不相干)、织微博、刷微信、甚至玩游戏……。
如果你是企业的管理者,你如何激励员工们高效地工作,减少他们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请从信息安全(隐私)管理等多个角度来剖析此问题。
答: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分析员工为什么上班时间会玩手机1、有时间玩手机,说明员工工作不够饱满。
2、有兴趣玩手机,说明员工对工作不够积极甚至不敢兴趣。
3、班长及主管对员工的教育引导不到位,管理人员未以身作则。
改善措施一、要求班长主管人员,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并利用交接班晨会等对员工进行培训宣导宣扬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同时进行必要的突击检查。
二、上班期间要求班组长定时了解员工离岗情况,对于有离岗要求的,班组长应该对相关人员的动向进行掌控。
三、因工作分配或其他原因出现一定时间(暂时性)无事可做的情况下,要求班组长进行及时调配(如可以安排清洁保养等),而不是让员工在此等至恢复作业。
四、要求班组长注意观察员工,特别是有这类现象的员工,对此类员工进行单独培训,同时进行单一管控。
五、要求班组长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与一些问题不可一味的批评,要分析根本性原因结合一些管理方法进行管控(比如在工作性质允许的围增加凳子和吸烟区,并不是只能通过玩手机来缓解工作疲劳)。
2、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专家系统的优点(1)专家系统能够高效率、准确、及时和不知疲倦地工作。
(2)专家系统解决实际问题时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不可能遗漏忘记。
(3)专家系统使人类专家的经验不受时空的限制,以便推广和交流。
(4)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研制专家系统能促进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3.1 专家系统的缺陷(1)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不仅要求知识工程师应具备一定的领域知识,而且还得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知识。
(2)知识的“窄台阶”问题一个专家系统一般只能应用在某个相当窄的知识领域,去求解预定的专门问题、一旦超出预定围,专家系统就无法求解。
(3)不具备并行分布功能集中式专家系统只能在单个处理机上运行,不具备把一个专家系统的功能分解后,分布到多个处理机上去并行工作的能力。
(4)不具备多专家协同能力单专家式专家系统只能模拟单一领域的单个专家的功能,不能实现相近领域或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多个分专家系统的协作问题求解。
(5)系统适应能力较差一般不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能力。
(6)处理不确定问题的能力较差专家系统尽管可采用可信度、主观Bayes 方法等处理不精确问题,但在归纳推理、模糊推理、非完备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差。
(7)与主流信息技术脱节专家系统基本上是一种信息孤岛,与主流信息技术,如Web 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脱节。
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有很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映射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学习规则简单,便于计算机实现。
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记忆能力、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因此有很大的应用市场。
缺点——(1)最严重的问题是没能力来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和推理依据。
(2)不能向用户提出必要的询问,而且当数据不充分的时候,神经网络就无法进行工作。
(3)把一切问题的特征都变为数字,把一切推理都变为数值计算,其结果势必是丢失信息。
(4)理论和学习算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浅析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各自的优缺点。
密码学中两种常见的密码算法为对称密码算法(单钥密码算法)和非对称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
对称密码算法有时又叫传统密码算法,就是加密密钥能够从解密密钥中推算出来,反过来也成立。
在大多数对称算法中,加密解密密钥是相同的。
这些算法也叫秘密密钥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安全通信之前,商定一个密钥。
对称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泄漏密钥就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对消息进行加密解密。
只要通信需要,密钥就必须。
对称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表示为:Dk(C)=M对称算法可分为两类。
一次只对明文中的单个位(有时对字节)运算的算法称为序列算法或序列密码。
另一类算法是对明文的一组位进行运算,这些位组称为分组,相应的算法称为分组算法或分组密码。
现代计算码算法的典型分组长度为64位――这个长度大到足以防止分析破译,但又小到足以方便作用。
这种算法具有如下的特性:Dk(Ek(M))=M常用的采用对称密码术的加密方案有5个组成部分(如图所示)l)明文:原始信息。
2)加密算法:以密钥为参数,对明文进行多种置换和转换的规则和步骤,变换结果为密文。
3)密钥:加密与解密算法的参数,直接影响对明文进行变换的结果。
4)密文:对明文进行变换的结果。
5)解密算法:加密算法的逆变换,以密文为输入、密钥为参数,变换结果为明文。
对称密码术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加/解密速度能达到数十兆/秒或更多),算法简单,系统开销小,适合加密大量数据。
尽管对称密码术有一些很好的特性,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包括:l)进行安全通信前需要以安全方式进行密钥交换。
这一步骤,在某种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会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
2)规模复杂。
举例来说,A与B两人之间的密钥必须不同于A和C两人之间的密钥,否则给B的消息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
在有1000个用户的团体中,A 需要保持至少999个密钥(更确切的说是1000个,如果她需要留一个密钥给他自己加密数据)。
对于该团体中的其它用户,此种倩况同样存在。
这样,这个团体一共需要将近50万个不同的密钥!推而广之,n个用户的团体需要N2/2个不同的密钥。
通过应用基于对称密码的中心服务结构,上述问题有所缓解。
在这个体系中,团体中的任何一个用户与中心服务器(通常称作密钥分配中心)共享一个密钥。
因而,需要存储的密钥数量基本上和团体的人数差不多,而且中心服务器也可以为以前互相不认识的用户充当“介绍人”。
但是,这个与安全密切相关的中心服务器必须随时都是在线的,因为只要服务器一掉线,用户间的通信将不可能进行。
这就意味着中心服务器是整个通信成败的关键和受攻击的焦点,也意味着它还是一个庞大组织通信服务的“瓶颈”非对称密钥算法是指一个加密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能由其中一个密钥推导出另一个密钥。
1、加解密时采用的密钥的差异:从上述对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的描述中可看出,对称密钥加解密使用的同一个密钥,或者能从加密密钥很容易推出解密密钥;②对称密钥算法具有加密处理简单,加解密速度快,密钥较短,发展历史悠久等特点,非对称密钥算法具有加解密速度慢的特点,密钥尺寸大,发展历史较短等特点。
4、人们在作决策时,要实现完美的理性决策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答: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三、系统分析与设计题(共2题,10分/题,共20分)1、某公司预计今后几年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会扩大(概率0.7),但也存在销售量减少的可能(概率0.3)。
公司面临几种可能的选择:(1)扩建厂房更新设备,若以后公司产品的需求量扩大,公司将成为市场领先者,获得很大收益;若需求量减少,公司将亏损。
(2)使用老厂房,更新设备,无论需求量大小,公司都有一定的收益。
只是收益大小问题。
(3)先更新设备,若销路好,再扩建厂房,主要问题是两次投资总和大于一次投资。
上述问题的三种可行方案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请用决策树法来帮助该公司做出决策(画出决策树并分析)。
销路好0.7500万元亏损5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60万元决策点状态结点决策树各状态结点的期望收益如下:结点3:500*1.0*4-650=1350(万元)结点4:300*1.0*4=1200(万元)由于1350>1200,所以决策II选择扩建厂房增加设备。
结点1:[500*0.7*5+(-50)*0.3*5]-900=775(万元)结点2:(60*0.3*5+300*0.7*1+1350*0.7)-500=745(万元)决策结果为立即扩建厂房更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