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样本

重大水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样本

峨眉山市净水双沟煤矿












二OO九年二月编制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应急工作原则 (1)
第二章矿井生产经营概况及危险性分析 (1)
2.1 矿井基本情况 (2)
2.1.1 企业简况 (2)
2.1.2 矿井管理机构 (2)
2.2 矿井自然条件 (2)
2.2.1 矿区地形地貌及气候 (3)
2.2.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
2.2.3 K7煤层赋存情况 (5)
2.2.4 瓦斯 (5)
2.2.5 煤尘 (5)
2.2.6 煤的自然倾向 (5)
2.3 本矿区周围老窑分布情况 (5)
2.3.1 北冀边界同采K7煤层邻矿有 (5)
2.3.2 南翼老窑分布情况 (6)
2.4 矿井生产系统 (6)
2.4.1 矿井开拓、开采 (6)
2.4.2 矿井通风 (7)
2.4.3 矿井供电及通讯 (8)
2.4.4 运输、提升 (8)
2.4.5 矿井排水 (9)
2.4.6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9)
2.4.7 矿井涌水危险性分析 (9)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10)
3.1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10)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1)
3.2.1 应急救援指挥部 (11)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1)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2)
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13)
4.1 危险源监控 (13)
4.2 预警行动 (13)
4.3 信息报告与处理 (13)
第五章应急响应 (14)
5.1 预警级别划分 (14)
5.2 分级响应程序 (14)
5.2.1 如果预警级别为IV级 (14)
5.2.2 如果预警级别为I、 II、 III 级 (14)
5.3 紧急处理 (14)
5.3.1 现场人员应可能采取措施 (14)
5.3.2 被堵独头上山内人员施救 (15)
第六章培训与演练 (15)
6.1 各级指挥员的培训、演练 (15)
6.2 救援队员日常的训练 (15)
第七章保障措施 (15)
7.1 通讯与信息保障 (15)
7.2 应急队伍保障 (15)
7.3 交通运动保障 (16)
第八章应急救援机构名单 (16)
峨眉山市净水双沟煤矿重大水灾事故
专项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贯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 规范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 有效的控制和处理煤矿重大水灾事故,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水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峨眉山市双沟煤矿、李杨煤矿水患调查分析会会纪纪要”规定, 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各采区的各个作业点突然发生的重大透水事故。

1.4 应急工作原则
透水事故救援应坚持以人为本,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的方针; 贯彻统一指挥, 分
级负责、区域为主、煤矿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生产矿井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 会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协同应对, 将日常管理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矿井生产经营概况及危险性分析
2.1 矿井基本情况
2.1.1 企业简况
峨眉山市净水双沟煤矿位于峨眉山市以西的黄湾乡木瓜村境内, 3月, 我矿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O三地质队对煤炭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 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对主井口位置进行实测, 测得主井口坐标: X: 3279721, Y: 34632135, H: +1063.3米。

上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登记批复。

主井口坐标数据合法有效。

双沟煤矿始建于1985年5月, 1988年正式投产, 生产能力1万吨/年。

1996年进行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年。

当前实际生产能力5万吨/年左右。

矿井”五证”齐全, 《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齐全合法有效。

2.1.2 矿井管理机构
双沟煤矿现有矿级领导6人, 组成矿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其中: 业主1人, 正副矿长各5人, 技术负责人由其中一名副矿长兼任。

设有专职安全副矿长。

职能部门有: 工会、矿办公室、生产技术科、通风安全科、机电运输科、后勤供销科、井口调度室、采煤队、掘进队等9个职能科、队组成矿井的二级管理机构。

全矿现有职工236人, 其中管理人员28人, 全体职工均与矿方签订有劳动用工合同, 新工人上岗前进行过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才准上岗。

全矿配有各类矿山工程技术人员7人, 其中: 助理工程师2人, 大专学历2人, 技术员3人。

经有资格单位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28人。

2.2 矿井自然条件
2.2.1 矿区地形地貌及气候
本矿区内总体地形为东高西低, 矿区南东侧最高海拨1432米, 最低为矿区的北
第3页
第2页
西侧涵泥沟沟谷海拨1037米, 相对高差约400米; 在靠近山顶局部地段地形陡峭, 沿山坡宽缓地带有少量的耕地, 其余均为山坡, 仅有少量旱地, 大多为荒坡荒地, 植被较发育, 多为灌木丛和树木。

矿区内地表无大型的水体存在, 仅有在矿区的两侧有多条呈北西~南东向的季节性溪沟, 汇入东侧的季节性溪沟灰水池, 在黑水电站流入符汶河; 途径峨眉山市及符溪、苏稽等镇最后汇入岷江。

矿山主水源地为山间泉水; 矿山距水源地距离: 600m, 供水条件满足; 矿山主要利用农网供电, 距离: 约4000米, 供电条件满足。

本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温湿多雨, 最高气温35℃左右, 最低为零下1-2℃, 1-2月可积雪, 一般十天内可溶化。

区内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约1593.8毫米; 日最大降雨量181.8毫米( 1984年8月2日) , 年降雨日数可达188天( 1984年) ; 年蒸创造约600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年日照总时均在1000小时以下。

主要是西北及东南风, 风力最大达8级, 夏日晴天中午常有4-5级风。

雷暴期一般在4-9月。

雨量最大多在6-9月, 占年降水总量的78%。

矿山全年均可开展采矿工作, 暴雨期间对矿山公路有一定影响。

2.2.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西部山区的接合部位, 拟申请扩大矿区范围内最高标高1432米, 最低标高1037米, 相对高差约400米, 属中高山区。

矿区总体地形为东高西低, 在主井口东侧有一呈近南北向的季节性溪沟灰水池自北向南从矿区外的东侧经过, 在黑水电站汇入符汶河, 最终流入岷江, 灰水池为季节性河流, 下时为干沟, 水量大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矿区内地表无大型天然水体。

井田含煤岩系由砂岩, 粉砂岩夹页岩或泥岩组, 前者是矿区的主要的含水层和透水层, 后者为阻水层, 地下水主要为层间裂隙水类型, 大气降水补给。

当前平坑开采, 自然排水条件好。

据本次调查, 矿坑充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上部的含水层水, 在坑道中, 涌水基原来自煤层顶板和东侧的采空间。

煤层之下的穿脉坑道以裂隙滴水为主; 沿脉平巷有滴水和股流, 靠近采空区段为股流, 其它地段为滴水; 开采工作面为滴水或无水; 其中: +1000米段矿坑最大涌水量600m3/d, 最小涌水量480m3/d;
+961米中段矿坑最大涌水量624m3/d, 最小涌水量528m3/d; +925米中段矿坑最大涌
第4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