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一、引入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生举例)师:今天,仇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

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圆)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板书:圆的认识】2分钟二、新授A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汇报)评价:你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扎实,而且很有条理性,真好。

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形。

它们有什么区别?(生汇报)师: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用三角尺画出来,圆行吗?(不行)那圆怎么画呢?B 1)其他工具画图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想办法画出一个圆。

(生画圆)3分钟师:仇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预设1: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

2: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好!3: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师: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画出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

2)圆规画图师:刚才也有同学利用画圆工具——圆规来画圆,这样比较方便。

怎样用圆规画圆呢?大家试着用圆规来画一个圆大部分同学画成功了。

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生说)总结我发现这几个同学画圆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课件展示教师示范画圆C 圆当中还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P94。

自学例2(生通过自学,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

)重点强化关键词,如圆上、两端等。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一条直径。

4分钟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各圆中的半径和直径吗?(生汇报)师:看来同学们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已经明确了,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就是(半径)。

师:我注意到刚才大家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如果要大家画出同样大的圆,怎么办?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来画圆,画半径3厘米的圆,怎样画?(视频演示)标上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并标上r=3厘米。

和你的同桌比比看,你俩画得一样大吗?(一样)半径都是多少?说明什么?等圆的半径相等。

如果要再画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再分开一点)现在还用这个圆的圆心,画半径4厘米的圆。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其实就是半径,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越大,半径就越大,圆也越大;张开的距离越小,半径就越小,圆也越小。

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发现?三、认识师:关于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有什么发现。

一点小小的建议: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仇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仇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生汇报师:当然,仇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

没关系,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好)20分钟形成板书,反复练说光会说还不行,会用吗?练习巩固。

四、巩固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

”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

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

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

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如图⑤。

)师:感觉怎么样?圆美不美?师:而这,正是圆的魅力所在。

7分钟五、结语师:难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板书设计: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位置)圆心 O同一圆内(大小)半径 r 无数条 r=1/2d直径 d 长度都相等 d=2r扇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同一个圆中,根据圆心角的大小比较扇形的大小。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观察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同一个圆里,比较扇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拿出圆形折扇并打开,让学生观察。

谈话:你想到了什么图形?这样打开的扇子和圆的哪些知识能联系在一起?学生交流。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扇形。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教学例3。

(1)认识扇形。

出示教材第88页例3的三幅图。

提问:这几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样子像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它们都是由圆的两条半径和一段曲线围成的;它们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教师指出:上面各圆中的涂色部分都是扇形。

(2)认识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学教材例3下面的一段话。

师生交流并明确:图中A、B两点之间的曲线是弧,它是圆的一部分。

像图中∠1那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讨论: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准备怎样比较扇形的大小?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操作:画大小相同的圆,在这个圆里画扇形,小组成员互相比较自己画的扇形的大小。

师生共同小结:同一个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图形。

指名说说哪些是扇形及理由。

学生回答。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

指名口答。

3.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判断三部分的大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提示:根据圆心角的大小,判断扇形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三”第11题。

教师出示钟面,学生操作、画图,并说说:分针从12起所经过的部分都可以看作什么图形?(扇形)5.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三”第12题。

提问:每个圆里的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都可以看作什么图形?这些图形各占圆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补》2、《练》六、板书设计扇形的认识圆心角弧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