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2011年上半年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1全院总分析在2011年1月~6月(上半年)期间,我们院感科对外科阑尾炎手术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前瞻性调查),共监测了13例,有Ⅱ类切口12例、Ⅲ类切口1例。
其中有急性阑尾炎1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
共有手术部位感染者例,共13例手术(均为阑尾手术)。
其中Ⅱ类切口12(急性阑尾手术)1例为Ⅲ类切口,(化脓性阑尾切除)感染病例中有切除例、在例并感染病例中有例手术部位感染为Ⅱ类切口(子宫1例、胆道3例、结肠1例),另外3例为Ⅲ类切口(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 ,阑尾手术部位感染率=0/13==%2、切口分析共监测了13例阑尾炎切口,有为首位医生,其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13==乳房手术部位感染率=0/99==0%,乳房手术切口感染率==0/99==0%髋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10==0%,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0/10==0%子宫手术部位感染率==1/123==%,子宫手术切口感染率==1/123==%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5/38==%,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3/15==%胆囊手术部位感染率==0/5==%,胆囊手术切口感染率0/5==%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15==%,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15==%乙状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1/6==%,乙状结肠手术切口感染率==1/6==%2各科室分析骨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全关节置换10例,有陈忠义7例,朱忠3例。
全部首医生:全关节置换手术部位感染率==0/99==%。
肝胆外科本季度共监测了胆道手术29例,其中有蔡柳新10例、张法标6例,王爱东1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浅表、Ⅱ类及Ⅲ类各1例)。
蔡柳新: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10=%(为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张法标:胆道手部位感染率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爱东: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0/13==%外一科本季度共监测了19例,有胆道手术9例、胆囊5例、结肠4例、乙状结肠1例.其中有邱振明10例(胆道手术6例、胆囊1例、结肠3例、乙状结肠0例)、王敏5例(胆道手术2例、胆囊2例、结肠0例、乙状结肠1例)、林祖朝4例(胆道手术1例、胆囊2例、结肠1例、乙状结肠0例)。
发生切口感染4例(有深部及浅表各2例):邱振明2例 (胆道及结肠各1例、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王敏1例为胆道、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林祖朝1例为胆道、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邱振明:胆道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率也为=1/6=%(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结肠手术3例,切口感染1例(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王敏:胆道手术2例,切口感染1例(为Ⅲ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林祖朝:胆道手术1例,切口感染1例(为Ⅱ类切口、深部、培养阳性) 外二科本季度共监测了16例,有结肠11例、乙状结肠4例、乳房1例。
其中有董米连11例(结肠7例、乙状结肠4例)、毕铁男2例(结肠1例、乳房1例),兰跃福3例(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
发生切口感染1例:为兰跃福病人、乙状结肠、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
毕铁男、董米连:结肠、乙状结肠及乳房的手术部位感染率==0/13==%兰跃福: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2==%乙状结肠手术1例,切口感染1例(Ⅲ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3 小结本季度外科手术部位经监测,并发感染病例的发生率总体控制良好。
Ⅰ类切口无发生感染,Ⅲ类切口有3例发生感染(胆道2例、乙状结肠1例)。
虽然Ⅱ类切口有5例发生感染(胆道3例、子宫及结肠各1例),但是,其中妇科子宫手术有1例发生感染是组内下级医生所做手术;另为3例胆道及1例结肠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由于所涉及的各首席医生所做的病种手术例数太少,计算出的感染发生率不能说明问题。
然而,我们也与相关的医生沟通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进一步控制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1 监测对象阑尾炎手术、手术病人(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2 监测内容2.1 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2.2 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1),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见表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2.3 手术部位感染资料感染日期与诊断、病原体。
3 监测方法3.1 采用主动的监测方法,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
3.2 每例监测对象应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包括感染病人和无感染病人)。
表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表2 ASA评分表4 资料分析4.1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4.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100%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4.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4.3.1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4.3.2 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100%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4.3.3 平均危险指数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4.3.4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100%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5 总结和反馈对全年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可对本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科室名称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一、基本情况:姓 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月天联系电话住院号: 床号 :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出院日期 年 月 日二、手术情况:诊断: 手术类别: 1.阑尾炎手术 2.甲状腺手术 3.疝气手术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手术类型: [ 择期 急诊 ]麻醉类型:全麻 硬膜 腰麻 静脉 局麻 其他( )手术者: 第一助手: 手术时间:开始 时 分 结束 时 分切口分类 :[ 1 2 3 4 ] ASA 评分:[ Ⅰ Ⅱ Ⅲ Ⅳ Ⅴ] 危险因素:[ 0 1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前、术中用药 术后用药四、医院感染记录:手术部位感染:有无感染部位:切口器官腔隙感染日期:年月日诊断依据:五、细菌学检验:细菌培养:有无标本名称:送检日期:年月日涂片结果:培养结果及药敏:病原菌1: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2:敏感S 耐药R 病原菌3:敏感S 耐药R 调查者登记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表中所有内容均需认真填写,不得有空缺。
一、基本情况:1.编号由各医院调查人员填写,为手术类别代号+顺序号(阑尾炎手术”L”、甲状腺手术”J”、疝气手术”S”);例如:阑尾炎手术L001—L069,甲状腺手术J001—J062,疝气手术S001—S0372.年龄:婴幼儿应具体到天;3.病人联系电话必须准确,保证能够在出院后进行随访。
二、手术情况填写:1.诊断填手术前最后诊断;2.手术名称应填全称,手术类别、手术类型应在相应选项上打√;麻醉类型在相应选项上打√,如在所列项目之外,请在“其他”栏自行填写;3.手术开始时间为切开皮肤或粘膜时间,结束时间为关闭切口时间;4.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4)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评分见表1,危险因素见表2。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药品名称应写抗菌药物的化学名称方式指给药方式,应填写为静滴、口服、肌注,不包括雾化吸入、外用;用法应按实际医嘱填写(如×次/日、q×h或st);2.给药时间应填所开医嘱时间和停医嘱时间(年/月/日/时/分),并按照24小时时间制填写(如下午3时20分应写15时20分);地点为病房或手术室;执行人填写为用药的具体操作者,并注明是病房护士或手术室护士。
四、医院感染记录:1.在院期间:术后第一天到病区查看病历,查看手术情况、长期和临时医嘱,记录相关项目。
术后第三天、第五天和第七天,到病区查看病历内容、病程记录及长期和临时医嘱,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有无医院感染发生(必要时查访病人),记录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及诊断依据,记录抗菌药物应用状况。
2.出院期间:病人出院后30天进行随访(可采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应做好记录。
3.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请在有上打√,并填写其后的相关内容;如无感染则无需再填写其后内容。
五、细菌学检验:1.只填与外科手术部位相关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包括与手术无关的其它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检验结果;3.药敏情况:敏感后面填写对该病原菌敏感的药物:耐药后面填写对该病原菌耐药的药物。
表1. ASA评分表分级分值标准I级 1 健康。
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
如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II级 2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
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III 级3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如重症糖尿病。
IV 级4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
V级 5 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
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表2. 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危险因素评分标准手术时间(h)≤75百分位0>75百分位 1切口清洁度清洁、清洁-污染0污染 1ASA评分Ⅰ、Ⅱ0Ⅲ、Ⅳ、V 1妇科本季度共监测了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23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浅表)。
其中有任虹萍20例、尚贤文43例、周锦红各50例。
任虹萍、周锦红:子宫及附件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0/70==%尚贤文:子宫及附件切除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43=%(首席医生为尚贤文,手术医生为金筱筱:为Ⅱ类切口、浅表、培养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