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及其实现路径

“互联网+”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及其实现路径

“互联网+”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造及其实现路径作者:但斌罗骁刘墨林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鉴于“互联网+”为产品服务供应链(PSSC)带来的创新性变革,建立了“互联网+”PSSC的价值创造框架体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互联网+”PSSC的价值创造过程图,进一步从顾客层面、供应链层面、产业链层面分别提出“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三个途径,即顾客需求导向差异化、供应链流程协同及优化、产业融合与集群发展。

紧接着,提出了“互联网+”PSSC的实现路径,旨在为“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及PSSC能够实现价值创造提供有力指导。

最后,结合不同行业背景的应用实例予以说明与分析,为“互联网+”环境下传统行业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产品服务供应链;“互联网+”;价值创造;产业融合;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3-8268(2019)04-0083-08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1],标志着“互联网+”被正式写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成为解决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间跨界与融合、全面提升产业融合价值的关键。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2-3],产业融合[4]与分工细化[5]程度逐渐加深,通过专业化分工与服务外包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非核心业务的运营成本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联合其他成员企业构成的面向产品服务系统的供应链(简称“产品服务供应链”或PSSC)应运而生[6]。

然而,在PSSC运作过程中,产品与服务的逐步融合、跨企业协作方式的持续优化成为新的难点。

在此过程中,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行业运作方式的巨大差异,使得PSSC的融合机理及其价值创造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有关PSSC价值创造过程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聚焦于以制造企业为主的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研究。

陈湛匀从微观机理和制造业服务角度对比了国内外服务型制造价值的形成,提出了有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设计[7];李刚等指出服务型制造通过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协作和产品服务系统内容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价值链延伸和扩展,实现价值增值[8];韩霞和吴玥乐则指出企业通过服务增强能实现价值链重构与价值创造[9];杨慧等通过构建差异化价值链分析模型指出专业化竞争能力提升及生產性服务价值创新是服务型制造价值增值的关键[10];林光平等认为面向顾客的服务流程再造是实现制造企业服务价值的关键[11];丁兆国等着重研究了服务要素在服务型制造各阶段的价值创造机制[12]。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型,如陈菊红等构建了技术创新视角下的价值共创流程模型[13],李靖华等构建了从价值网络形成、价值共创以及价值实现层层递进的价值共创综合分析框架[14],程东全等提出了全周期服务、全方位参与、全需求满足的“三全”价值链体系[15],綦良群和周凌玥提出了由服务要素获取、服务要素嵌入与服务创新规则构成的价值链整合模型[16]。

相对于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机制及模型研究,从供应链角度针对PSSC价值实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Xu等提出PSSC以实现顾客、产品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及其他成员企业各自的价值主张为目标,最终实现PSSC的价值共创[17]。

对于促进PSSC价值实现的方法,已有研究认为提高顾客参与程度,应以顾客价值为导向[18],提供后市场服务以实现供应链价值延伸[19],进行跨组织协调运作以实现生产价值、前市场价值、后市场服务价值及环境价值[20]。

根据以上文献的研究可知,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促进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融合是实现PSSC价值提升的关键。

PSSC兼具产品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的特征,在融合过程中更是面临企业内部流程重构及企业间关系管理等诸多挑战,然而,现有文献并未对PSSC价值创造及其实现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PSSC如何顺利实现融合价值创新仍有待研究。

“互联网+”的应用为PSSC实现价值创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式。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不仅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消费方式,而且为企业的生产、交易、流通等环节提供了便利,引起了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21-22],其中互联网对PSSC的变革尤其值得关注。

互联网以其开放性、聚集性促进顾客参与到产品服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高效的信息交换有利于深化PSSC成员企业间业务集成程度[23-24],提高PSSC运作效率,促进PSSC的价值提升。

鉴于互联网对PSSC产生的深刻影响,“互联网+”PSSC的价值创造过程成为“互联网+”背景下PSSC研究的重点,此项研究不仅能厘清“互联网+”PSSC的价值形成机理,为后续PSSC价值定量研究奠定基础,而且能为PSSC中的成员企业刻画出清晰的价值创造关键点,有利于成员企业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不断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为实现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带动产业升级优化并形成新的产业态势提供有力指导。

因此,开展“互联网+”PSSC 价值创造过程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 ”PSSC的价值创造框架体系“互联网+”环境下,PSSC的内部运作方式发生了变革,其价值创造形式也相应地发生革新。

PSSC的价值主要通过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协同合作而发生的价值交换,以及顾客对产品服务系统及其供应链的感知价值来体现。

根据供应链价值创造的目标、主体、客体和利益相关者等四大要素,构建如图1所示的“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框架体系。

(一)“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四大要素“互联网+”环境下,PSSC价值创造主要包含目标、主体、客体与利益相关者等四大要素。

主要是以顾客需求导向为目标,依托“互联网+”平台等客体,支撑主体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

1.主体“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主体是指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即产品制造商和“互联网+”服务集成商,分别是产品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产品制造商根据顾客需求进行产品生产制造,掌握产品制造的关键技术,多为传统制造企业。

“互联网+”服务集成商为PSSC提供互联网平台,掌握丰富的线上、线下服务提供商资源,承担服务集成商角色并在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多为新兴互联网企业。

2.利益相关者“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供应链中除主导企业以外的合作企业,即由“互联网+”服务集成商集成的线上服务商和线下服务商。

线上服务商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渠道运营商以及与“互联网+”服务集成商签订合作协议的其他服务商,负责为顾客提供线上销售所需的各类服务。

线下服务商包括线下渠道服务商和物流配送服务商。

线下渠道服务商拥有实体店面的线下销售渠道,负责产品与服务的线下营销,提供线下提货服务及售后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商则负责产品的正向物流配送及售后的回收物流。

3.客体“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客体是指构成“互联网+”平台的各类制造商和服务商,包括云技术服务商(云)、通信运营商(网)、终端硬件制造商(端)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大数据),他们共同构成“互联网+”平台存在的基础。

4.目标“互联网+”PSSC价值创造的目标是满足顾客需求,即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将顾客需求纳入供应链价值创造框架体系是“互联网+”PSSC的特点之一,由顾客需求驱动PSSC进行产品生产和服务准备,最终实现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体现出顾客导向在“互联网+”PSSC中的重要性。

(二)“互联网+”对PSSC的变革1.C2B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PSSC中,顾客需求导向既是驱动因素,又是供应链的最终目标。

在“互联网+”环境下,产品生产由B2C(business to customer)下的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由顾客需求驱动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个性化定制。

借助互联网,顾客与企业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的高效沟通,根据顾客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与生产,从而满足顾客需求,实现C2B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差异化及市场竞争力。

2.信息交互平台构建线上服务商与线下服务商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交互平台,促使顾客需求信息在两者之间进行有效共享与自由流通,提高顧客需求响应速度。

另外,线上服务商与线下服务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有利于线上线下销售宣传一体化,加强线上线下合作,增强销售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线上销售辅助服务与线下配送服务结合,优化顾客购买体验。

3.“互联网+”思维融入“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在产品制造与服务准备过程中的各阶段建立联系,产品生产由B2C转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C2B个性化生产,服务的需求来源于产品服务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准备业务流程发生重构。

传统的PSSC与“互联网+”思维融合,促使PSSC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革新性变化。

二、“互联网+”PSSC的价值创造过程“互联网+”PSSC中,各成员企业间进行着复杂的物流、服务流及信息流交换。

在此基础上,“互联网+”PSSC的价值创造流程由顾客需求驱动,以“互联网+”平台为桥梁连接产品制造商与“互联网+”服务集成商,通过信息开放性共享实现供应链内各成员企业间的流程协同、顾客参与的全生命周期渗透以及价值创新(见图2)。

(一)需求导向差异化及聚合价值创造“互联网+”对PSSC的首要变革体现在对供应链运作驱动因素及导向的改变,从以核心企业为导向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主要体现在实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以及重视顾客的全程参与。

1.服务差异化价值创造传统PSSC中,顾客难以接触到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互联网+”PSSC为产品制造商和顾客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平台,使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由顾客需求来驱动,通过顾客与制造企业的有效交互,实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响应市场的创新生产方式,即C2B个性化生产模式。

顾客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选择产品外观、设置产品参数,形成个性化订单;产品制造商结合大数据等技术,对个性化订单进行深度分析与归类,形成由顾客驱动、以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为主要形式的C2B个性化生产。

C2B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能有效避免产品服务系统同质化竞争,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价值创造。

2.需求导向聚合价值创造企业对顾客需求的重视突显出顾客参与的重要性,“互联网+”平台构建了顾客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实时交互渠道,有助于顾客参与在产品服务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渗透。

除个性化生产外,在销售及售后阶段,顾客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服务集成商进行实时需求信息交互,实现服务选择及预约,例如选择哪家线下渠道运营商提货,如何进行物流配送,是否需要金融服务支持等,使整个产品服务系统由顾客发起并不断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