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课程设计
RST:复位输入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EA/VPP:当/EA 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 1 时/EA 将内部锁定为 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图 3.2.1 主程序流程图
3.2.2键扫程序流程图
图 3.2.2 键扫描子程序流程图
3.2.3延时程序流程图
图3.2.3 延时子程序流程图
3.2.4 显示程序流程图
3.2.4 显示程序流程图
3.3设计课题软件系统程序清单
程序清单详见附录
4、仿真结果与误差分析
4.1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的使用说明
该控制电路主要由3 个按键 1、2、3 来控制汽车的左转、右转和刹车。
图1.3.2AT89C51引脚图
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 口为一个 8 位漏级开路双向 I/O 口每脚可吸收 8TTL 门电流。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P1口:P1 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P1 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 4TTL 门电流。P1 口管脚写入 1 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 口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电子线路综合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2]赵秀珍单永磊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8
[3]张毅刚修林成胡振江MCS-51 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8
[4]张洪润兰清华单片机应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1
(3)采用方案
用以上两种方案均可实现对汽车尾灯电路的控制要求考虑到方案二这种用电子元件接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的方法成本高电路复杂接点较多电路稳定性差。
而方案一用单片机来实现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无须外接其他芯片电路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资源。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二来实现汽车尾灯的控制
1.3.2AT89C51芯片介绍
其次,在制作实物上我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培养了我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无论是在制板、检测电路还是在程序的设计、调试过程都需要我们用认真、耐心的态度去对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我在软件设计时动脑的锻炼。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以后从事工作以后,我们工作能力的体现就是我们有没有创新的精神。而创新就是我们动脑筋的结果。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曾借鉴了一些老师的课件里和其他参考书里的一些程序,然后经过自己的改进,设计出来了这次课程设计的程序,相当的有成就感。
1、设计课题任务、功能要求说明及总体方案介绍
1.1设计课题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汽车尾灯控制电路
1.2功能要求说明
假设汽车尾部左右两侧各3个指示灯(用发光二极管模拟)。
1.汽车正常运行时指示灯全灭。
2.右转弯时右侧3个指示灯按右循环顺序点亮。
3.左转弯时左侧3个指示灯按左循环顺序点亮
4.临时刹车时所有所有指示灯同时闪亮。
(2)方案二基于电子元件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
通过把脉冲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三进制电路、译码与显示驱动电路等模块组合来实现。首先通过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频率为1Hz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用于提供给双J-K触发器构成的三进制计数器和开关控制电路中的三输入与非门的输入信号。其次双J-K触发器构成的三进制计数器用于产生00、01、10的循环信号此信号提供左转、右转的原始信号最后左转、右转的原始信号通过6个与非门以及7410提供的高低电位信号将原始信号分别输出到左、右的3个汽车灯上。得到的信号即可输出到发光二极管撒谎能够实现所需功能。
4.2.4按下刹车键时所有 led 全部点亮
图 4.2.4 按下刹车键时所有 led 全部点亮
4.3硬件调试
电路焊好后通过 USB 接口提供 5V 电压左转向的时候左转按键按下左边的 3 个灯左循环点亮右转弯的时候右转按键按下右边 3 个灯右循环点亮急刹车的时候急刹车按键按下全部 LED 点亮试验成功。
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 0)
P3.3 /INT1(外部中断 1)
P3.4 T0(记时器 0 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 1 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4.2汽车尾灯控制仿真结果
4.2.1正常运行时所有 led 全灭
图 4.2.1 正常运行时所有 led 全灭
4.2.2按下左转弯键时左 led 左循环点亮
图 4.2.2 按下左转弯键时左 led 左循环点亮
4.2.3按下右转弯键时右 led 右循环点亮
图 4.2.3 按下右转弯键时右 led 右循环点亮
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 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 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双向 I/O 口P2 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 4 个 TTL 门电流当 P2 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P3口:P3 口管脚是 8 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 I/O 口可接收输出 4 个 TTL门电流。当 P3 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 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也可作为 AT89C51 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所示:
图2.1.1复位电路图
2.1.2时钟振荡电路
1.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时钟信号在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引脚 X1输出端为引脚 X2而在 AT89S52 芯片 X1 和 X2 之间跨接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如图 2.2 所示。
图 2.1.2 时钟振荡电路
2.一般电容 C1C2 取 30PF 左右晶体的振荡频率范围是 1.2---12MHZ。理论上晶体震荡频率越高则系统运行速度也越快。本次设计元件取值如图中标示。
图 2.1.4LED显示管电路
2.2设计课题电路原理图、PCB图、元器件清单
2.2.1原理图
见附录图1
2.2.2PCB图
见附录图2
2.2.3仿真图
见附录图3
2.2.4元器件清单
见附录图4
3、设计课题软件系统的设计
3.1设计课题使用单片机资源的情况
3.1.1键盘设定
S1键(左转弯键)接 P1.0;S2 键(右转弯键)接 P1.1;S3 键(急刹车键)接 P1.2。
这次课程设计总体是很成功的能够成功的做出来实物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但是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许多错漏和不足之处,譬如做事缺乏耐性和细心,当遇到困难时总觉得无从下手,对于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组织起来。不能用简单的 C 语言来编写程序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 C 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致谢
单片机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联系实践进行综合性设计。这次课程设计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在设计过程中曾遇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才做成了属于自己的产品,心里很有成就感。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不少,编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加强和改善,培养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向认真审阅和提出好建议的指导老师余胜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那些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建议的支持和关心帮助的组友表示最诚恳的感谢。
[5]陈景初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6]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7]李广弟朱月秀王秀山单片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
附 录
本设计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主要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并用三个按键对汽车左转右转刹车进行控制汽车左转弯时左灯循环闪烁右转时右灯循环闪烁。急刹车时左右灯同时闪烁。它的特点是电路简单制作方便容易操作可广泛应用于长时间工作的系统中。
关键词:汽车尾灯控制;电子线路综合设计;51单片机;
图 2.1.3 独立式键盘电路
2.1.4LED显示电路
显示是用来观察所预定的结果是一种或者说几种功能的实现,用来向用户提供信息 LED 二极管分别接至 P3 口的 P3.0P3.5其中阳极接其中阳极接高电平阴极接入 P3 口编程时只要对应位的口线是低电平就可使发光二级管点亮。电路如图 2.4 所示。
2.1.3独立键盘电路
该汽车尾灯控制器在设计中采用的是三按键独立式键盘。A 键为左转弯键B键为右转弯键 C 键为刹车键。且 A、B、C 任一键都独自连一个I/O(P1.0、P1.1、P1.2、P1.3)口线说明它们可以独立实现相应的功能。I/O 口线通过按键与地直接相连A、B、C中任一键在没有被按下时;I/O(P1.0、P1.1、P1.2、P1.3)口各个引脚都为高电平。一旦有键被按下相应的I/O 口就变为低电平。在编程环节中也是通过相应I/O 口是否有电平变化(当然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来识别是否有键按下。独立键盘式电路如图 2.3 所示。
3.1.2发光二级管显示设定
LED1(左转弯灯 3)接 P3.0;LED2(左转弯灯 2)接 P3.1;LED3(左转弯灯 1)接 P3.2;LED4(右转弯灯 1)接 P3.3;LED5(右转弯灯 2)接 P3.4;LED6(右转弯灯 3)接 P3.5。
3.2设计课题软件系统程序流程框图
3.2.1 主程序流程图
4.4设计体会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感触很深。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上。尤其在 51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硬件设计、制作及软件程序的编写上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要求及锻炼。